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乾隆皇帝,自诩“十全老人”,其一生征战无数,开疆拓土,将清帝国的版图扩张至前所未有的规模。
但在扩张期间,却有一战,堪称惨胜,那就是金川之战。
这场历时七年,耗银七千万两,军队伤亡惨重的战争,究竟有何意义?乾隆皇帝为何执意要打这场看似得不偿失的战争?
信源:《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研究》.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2-12-21]
大小金川
在四川西部的大渡河流域,有两处地方名为大小金川,它们坐落在通往青藏高原的要道上,地势崎岖,气候恶劣,历来是中原政权难以染指的边陲之地。
这里的原住民是羌族,后来随着吐蕃的扩张,藏族逐渐成为主导民族,并且他们信仰的是古老的苯教。
清朝统一全国之后,逐步将包括康区在内的青藏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使得康区成为了从四川进入西藏的重要通道。
康熙时期,清军平定了打箭炉(今之康定),而到了雍正年间,康区基本上被划入了四川省的管辖范围。
接着,清朝在西南地区开始实施“改土归流”的政策,意图废除土司制度,代之以由中央任命的官员管理,以此来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但是,由于康区的地理环境极为不便,加上土司的势力盘根错节,“改土归流”的进程遭遇了极大的阻力。
特别是金川地区的土司,他们是康区最强大的土司之一,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为了削弱金川土司的影响力,雍正皇帝决定将金川分割为大小金川两个部分,设立两位土司分别管理。
信源:二十多年来土司制度研究综述.中华文史网.2005-04-28 [引用日期2017-02-11]
然而,这一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矛盾,为未来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第一次金川之战
1747年,大金川土司以领土纠纷为借口,悍然进攻革布什咱和明正等地,清朝地方官员的劝阻和调停均告无效,最终引发了第一次金川之战。
清廷最初并未意识到金川之战的难度,认为可以轻易平定。然而,金川地区复杂的地形和金川土司的顽强抵抗,使得清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云贵总督张广泗率领三万大军进攻金川,却因地形限制和后勤补给困难,进展缓慢。
金川土司凭借险峻的地势和星罗棋布的碉堡,顽强抵抗,清军屡攻不下,士气低落。最终,张广泗被迫撤退,第一次金川之战以清军的失利告终。
乾隆皇帝震怒之下,先后派遣讷亲和傅恒两位大臣统领金川军务。讷亲轻敌冒进,指挥失误,导致清军损失惨重,最终被乾隆皇帝处死。
傅恒吸取了讷亲的教训,调整战略,加强后勤保障,并与岳钟琪兵分两路,最终迫使大金川土司投降。
然而,乾隆皇帝急于结束战争,接受了金川土司的投降,并未彻底铲除其势力。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为日后第二次金川之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金川之战后,康区虽然获得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但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金川土司并未真正臣服,他们一边休养生息,一边积蓄力量,伺机卷土重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川土司的扩张野心再次膨胀,他们频繁挑起事端,侵扰周边土司,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新的威胁。
第二次金川之战
1770年,大金川的土司索诺木登位后,不仅承袭了前人的扩张野心,更是变本加厉,频频向邻近的土司发起攻击,甚至不惜血刃相向,杀害了革布什咱土司。
而小金川的土司僧格桑也不甘示弱,借机兴风作浪,对明正、沃日等地发起了进攻。金川地区因此再度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战事一触即发。
面对如此棘手的形势,乾隆皇帝深感忧虑。他逐渐认识到,若要保障西南边疆的长久安宁,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金川的问题。
于是,他坚定了决心,准备再次挥师金川,以期彻底平息大小金川土司的叛乱。
1771年,乾隆皇帝命令温福和桂林两位将领带领军队攻打小金川。但小金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军一开始进展得并不顺利。
乾隆皇帝意识到传统战术难以奏效,于是提出了绕过敌方坚固碉堡、寻找新进攻路线的策略。同时,他还撤换了表现不佳的阿尔泰和董天弼,任命桂林为四川总督,以加强战事指挥。
在新的战略方针引领下,清军的攻势逐渐显现成效,其中桂林所率部队更是接连攻陷了小金川的数个坚固碉堡。
不过,清军内部的矛盾与将领间的摩擦也给战事带来了不利影响。
尤其是南路军的参赞大臣伍岱与桂林之间关系紧张,这直接导致了南路军在墨垄沟遭受小金川军队的突然袭击,几乎损失殆尽。
乾隆皇帝闻讯后雷霆大怒,立刻罢免了桂林的职务,并委派阿桂接任南路军的统帅,同时增调援军,使得参与作战的清军总人数达到了六万之众。
此时,小金川的土司提出了投降的请求,但乾隆皇帝断然拒绝,他决心要彻底铲除小金川的抵抗势力,以此来震慑大金川。
在阿桂的领导下,清军士气大振,战斗力显著提升,很快就攻破了小金川的首都美诺,迫使小金川土司僧格桑逃往大金川寻求庇护。
小金川的平定为清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随即温福指挥下的清军采取多路并进的策略,直逼大金川的首府。
然而,大金川的地形比小金川更加复杂,碉堡更加密集,清军再次陷入了苦战。
严冬的到来,使得清军的行军更加困难,大雪覆盖的山路和严寒的气候,给清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大金川土司利用有利地形,采取游击战术,不断袭扰清军,使得清军疲于奔命。小金川土司僧格桑也潜回小金川故地,策反了一些投降的土司军队,对清军后方造成了威胁。
1773年六月,金川土司里应外合,对温福的木果木大营发动了猛烈攻击。温福指挥失误,导致清军大败,损失惨重,温福本人也在战斗中阵亡。
阿桂力挽狂澜
木果木之战的惨败,让乾隆皇帝深刻反思了金川之战的教训。他意识到,将领不和、绿营兵战斗力低下是导致清军屡次失利的重要原因。
他决定任命英勇善战的阿桂为征西的总指挥,将清朝的多支精锐部队,包括京师的健锐营、火器营,以及东北的八旗军、索伦兵和卫拉特蒙古的骑兵等,调派至四川,以增强金川前线的军事力量。
阿桂上任后,整顿军纪,调整战术,并采取了更加果断的措施。他再次采取先小后大的策略,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平定了小金川残余势力,并下令摧毁小金川境内的所有碉堡,以绝后患。
同时,为了防止类似木果木之战的悲剧再次发生,阿桂对投降的土司军队进行了严格的甄别,处死了四千名摇摆不定的士兵,以确保军队的忠诚和稳定。
1774年,清军在阿桂的指挥下,对大金川发起了全面进攻。尽管大金川的防御比小金川更加坚固,但清军的战斗力已经显著增强。
在阿桂的率领下,清军势如破竹,接连攻破了大金川的多个关键要塞。
随着清军的猛烈攻势,大金川土司的抵抗逐渐瓦解。最终,索诺木甚至采取了极端手段,毒杀了大金川土司僧格桑,并将其尸体献给清朝,以示投降.
然而,乾隆皇帝对金川土司的恶劣行径极为愤慨,拒绝接受投降,命令清军继续进攻,誓将金川彻底平定。
经过数月的激烈战斗,清军最终攻占了大金川的首府勒乌围。索诺木等人逃至噶尔崖继续顽抗,但最终因势单力薄,于1776年二月被迫投降。
至此,历时七年的金川之战终于画上句号,大小金川土司的势力被彻底铲除。
笔者认为
尽管金川之战开销庞大,胜得艰难,但其深远的战略价值却是任何财宝都无法比拟的。
此战不仅加固了清朝在西南边陲的防御,保障了国家的完整,更为关键的是,它为西南区域的持久安宁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乾隆皇帝将此役视为其辉煌战绩中的重要一笔,并深感自豪。这场胜利,不仅彰显了清朝的军事力量,更是乾隆皇帝卓越领导力和远见卓识的生动体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