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春天,一位年轻的中国爱国者满怀热情,经过艰难跋涉,最终抵达莫斯科。他的目标明确而坚定:为挽救自己的国家,获取革命知识。他向同伴们解释道:“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将来回到祖国推动革命,让我们的同胞像苏联人民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位青年便是日后成为新中国大将的肖劲光。尽管肖劲光的理想充满远大抱负,现实中的革命斗争并不总是顺遂。
肖劲光回国后,投身革命。然而,仅仅三年后,由于党内的错误斗争,他被关押入狱。
1930年,肖劲光从苏联学成归国,被派往中央苏区,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开启了一段不凡的革命生涯。那时,受立三军事路线的影响,闽西苏区红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落,但肖劲光却对红军的战斗力充满信心。在一次反围剿作战中,他亲赴红十二军视察,并重新部署战斗策略,成功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接下来,红十二军在他的指挥下,不仅多次粉碎敌人的进攻,还成为苏区的“救火队长”。无论哪里形势危急,红十二军总是迅速反应,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1931年,面对蒋介石发动的第三次围剿,闽粤赣省委就作战策略展开激烈讨论。在争论不休的关键时刻,肖劲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南线敌人兵力强大,北线防守相对薄弱,且北部与苏区首府相邻,有广泛的群众支持,建议向北发展。”这一建议得到张鼎丞的支持,苏区应对敌人第三次围剿的战略方案最终确定,肖劲光的提议为红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作战中,肖劲光率领红十二军成功击溃敌军,为苏区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革命道路上的挑战也逐渐增多。1933年,蒋介石集结百余万国民党军队,发起第五次围剿。此时,黎川成为了中央苏区的北大门,战略位置尤为重要。博古和李德坚持死守黎川,而毛泽东则主张通过诱敌深入的策略来消耗敌人。面对这种局面,肖劲光认为放弃黎川更为理智,因而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并向党中央建议道:“应主动放弃黎川县城,利用机动战术在东北部打击敌军。”然而,博古和李德的坚持使得这一合理建议被否定,命令肖劲光死守黎川。
当敌军逼近黎川城下时,肖劲光的主力部队却被调往福建作战,身边仅剩下70余人的教导队。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现实,肖劲光采取了空城计,试图迷惑敌人。然而,敌人很快识破了这一计谋,开始全面进攻黎川。深知死守无法取胜,肖劲光违背军令,撤离了黎川。尽管这次行动没有立即受到惩罚,肖劲光却在党内被排挤,最终成了众矢之的。
不久之后,红七军团与红三军团被命令夺回黎川,但由于指挥失当,联合攻势惨败。博古和李德迁怒于肖劲光,将他关押入狱,并以“退却逃跑”罪名开除其党籍,甚至判处五年监禁。然而,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夫人贺子珍前去探望肖劲光,并转达自己的支持:“你选择撤离黎川是正确的,这次失败不是你的责任,是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的。”毛泽东甚至亲自写了一首诗,其中特意嵌入了“劲光”二字,以表达对肖劲光的安慰与支持。
肖劲光被关押期间,一些人主张对他处以极刑。毛泽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他公开斥责道:“你们关押肖劲光,就是为了打击我。你们要处死他,就是在杀鸡儆猴。如果你们执意要处决肖劲光,必须先过我这一关。”在毛泽东和王稼祥的共同努力下,肖劲光最终得以脱险。
多年后,肖劲光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感慨道:“我能够活到今天,是因为毛主席对教条主义的斗争。如果没有他的保护,我这个‘罪犯’早就被处决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