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大彤小熠的妈妈。
亲子阅读是什么?亲子阅读是大人和孩子一起读书。怎么读?互动式阅读。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了一年级,就可以不跟孩子亲子阅读了。其实太早停止给孩子读书,和一点都不给孩子读书是一样的,都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原因在于:孩子能听懂故事和孩子能看懂故事是两个概念。
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水平在13岁的时候才会达到同等、同步水平,所以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水平比阅读能力要强。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无法看懂复杂的故事,但是能够听懂。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现在能独自看懂一年级水平的读物。那么此时你读给他听,他就能理解三年级水平的读物。
所以当孩子能自己看书以后,家长如果继续给孩子读书,就是在将程度较高的词汇灌输到孩子的耳朵里,最终让他们记住这些词,增强他们的词汇量,也提升了他们阅读能力。当然跟孩子亲子阅读的好处还有很多。
01
读得越多,孩子就可能越聪明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书中说:“你读得越多,你就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这就是阅读的魔力。
因为读得越多,孩子的理解能力就越好,那么理解能力越好就越喜欢你给他读,然后给孩子读得越多,孩子知道的知识就越多,那么知道的知识越多,孩子就会越来越聪明,当然也会越来越有自信。
02
读得越多,成绩也可能越好
因为阅读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词汇量,让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能听得懂的,孩子的成绩也会更好。原因有三。
第一,读得越多,孩子就能积累很多高级词汇
对于我们日常跟孩子交流的词汇来说,有83%来自最常用的1000个字,所以是无法提高孩子的理解程度。
给孩子读书是他们跟同龄孩子拉开差距的秘密武器。举个例子,我们日常讲话中很少会说: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很少会说:阳光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但这些高级词汇在绘本和书籍里就有。
第二,读得越多的孩子,更能在小学三年级脱颖而出。
到了三年级,是孩子成绩的分水岭。第一是语文学习内容突然变难了。第二是孩子需要把之前掌握的阅读技巧拿出来综合运用了。
这一点就体现在三年级的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难度一下子加大,孩子不光要能整段阅读,还要读懂题目要求,能够理解整篇整页文字的含义等等。
第三,读得越多的孩子,阅读能力就越强。
因为孩子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去思考词汇的意思,需要去理解情节的连贯性。孩子的理解力、思考力,还有归纳故事的能力都在随着你跟他一起读的书籍的难度,慢慢地提升。
03
读得越多,
为孩子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教材编者曹文轩说:读不够书就写不出话!他还送给青少年一句话: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
想要孩子作文写得好,语感很重要,而语感就是通过大量阅读,高质量的大量阅读得来的童子功。
让孩子多读有“文脉”的好书,也就是说内容有联系、表达有逻辑、有文化背景和文化故事的书。这样好的文脉,自然而然会流淌到孩子的作文本上。
04
读得越多,
能塑造孩子好的性格和优秀品质
我儿子最喜欢听爷爷讲抗战的故事《林海雪原》,对英雄人物少剑波,也是十分崇拜,评价他的品质:作战英勇,纪律严苛。给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绘本《胆小鬼威力》,教会孩子理解自己的焦虑、害怕的情绪情绪,去克服困难,找到发自内心的坚持下去的动力和自信。
绘本《菲菲真的不行吗?》教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学会克服一些不适感和障碍。
“成长型思维”的绘本可以帮助孩子去面对他们害怕的问题和处理孩子的各种情绪,可以助力爸爸妈妈处理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
有些家长通过给孩子讲绘本,让孩子从自卑变得自信,从懦弱变得勇敢。家长用绘本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自信、勇敢地做自己……
总之,给孩子讲的故事中的某种道理或者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能够直击孩子内心。好的习惯,好的性格,孩子优秀品质也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慢慢塑造。
(文章最后会附上“成长型思维”绘本书单)
05
读得越多,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更能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给孩子读书,孩子收获的不光是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度过了温馨的亲子时光。
日本图画书大师松居直曾说:阅读是给孩子的内心种下幸福的种子。
在《幸福的种子》、《我的图画书论》等作品中,他不止一次地强调亲子共读中,父母将孩子抱在身前,一起阅读的重要性。
妈妈温柔的声音,爸爸搞怪的声音,让孩子对文字有了初感受。这样的美好亲子时光会让孩子很容易爱上阅读。
写在最后:
从俩娃出生,我和娃爸就一直坚持陪伴孩子亲子阅读。转眼间我家大宝已经上初一了,二宝也上一年级了。
有时候大宝会从散落在沙发上的绘本中选出一本她曾经读过的绘本。然后,她还会兴奋地跟弟弟分享起这本绘本的故事情节,弟弟也会主动地参与进来。
每每拿到俩人都看过的绘本,他俩都会兴奋地喊我过去跟他们一起再读一下。读完还要分享一下小时候,爸爸、妈妈跟他们一起共读这本绘本时那幸福的感觉。
这种幸福的感觉是温暖的、惬意的、舒适的,更是让人感动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