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美债突破了35万亿关口。
什么概念呢?
看另一组数据,就有概念了,2023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是4.4万亿美元,即便不考虑利息的问题,35万亿美债的规模,也相当于美联邦8年的财政收入。
然而,你如果以为只需要8年的时间,就能还清这些债务?那么就太天真了。
因为2023年,美联邦的财政支出是6.7万亿美元,简单点说就是去年,美联邦不但没有结余,还倒亏了2.3万亿美元。
那么亏的这2.3万亿从哪里变出来呢?当然不会是大风刮来的。
你没有猜错,其主要来源就是新的债务。
2022年美债规模是30.93万亿,而2023年结束的时候是33.98万亿,到了今年的7月26日已经突破了35万亿的关口。
所以按照这个速度,别说八年的时间还不上35万亿的债务,恐怕能保证美债规模不突破50万亿关口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其实耶伦不是早就说过,10年之内,美债规模要达到51万亿,但是,这个预测显然太保守了。
因为,早在2022年6月美债规模突破32万亿的时候,这个时间就已经比预测的早了9年。
不管耶伦的预测是否准确,其实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美债规模持续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唯一的区别是大涨,小涨,微微涨的区别。
美债有不兑付的风险吗?美债规模如此之大,规模增长速度又如此之快,很多人开始担忧了,美债有没有不兑付的风险。
不兑付就意味着持有美债的人,持有的是废纸一张,这岂不是让美国人空手套白狼?
其实,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搞清楚美债到底在谁的手里。
这里也简单做一个小小的科普。
第一个是美联邦政府,大概有20%的美债是在美联邦政府的手中,而美债的性质是国债,发行主体自然也是美联邦政府。
也就是说,美联邦政府自己发行了国债,又自己持有了国债,还钱的时候不过就是左手倒右手。
第二个主体则是美联储,他们持有了超过6万亿美元的美债,也是将近20%的比例;
而美联储其实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虽然从主体地位来讲,美联储并不归联邦政府所管辖,具有事实上的独立性,但仍旧受到美国会的管辖。
但实际上,这个管辖的权力归属,或者说机构设置,这是一种基于对权力制衡的考虑,站在美国以外的人看来,至于是美联储持有美债还是美联邦政府持有美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可以理解为美国政府在持有自己发行的国债。
到这里,就明白了,尽管美债规模庞大,但近40%都是在左手倒右手。
而除此之外,第三个大主体则是海外,也就是外国人持有的美国债。
比如我国就持有了7000亿左右的美国债,大概占美债总规模的2%左右,此外全球范围内,外国人持有的美国债规模大概在20%多。
其中天下九州漫画持有的规模超过11000亿美元,排名第一,我国以超过7000亿的规模排在第二位,天下九州漫画同样持有了7000多亿的规模排在第三位。
账算到这里,很多人疑惑了,美国政府持有了将近40%,外国人持有了20%多,那还有30%-40%的美债是谁拿走了呢?
其实,剩下的这部分依旧没有离开美国,主要是美国的其他机构和个人持有。
因此,至少70%的美债其实还是在美国,因此,不管是美联邦政府归还本金还是付利息,这些钱其实还是在美国社会内部流转。
站在这个角度上说,美国债即便是不兑付,影响最大的其实美国人自己。
但事实上,关于兑付风险的问题,其实并非无解。
比如当前,关于美国开始降息的消息甚嚣尘上,在降息周期之中,只要利率降的足够低,美债不但不用还利息,甚至还要少还钱。
这里如果不好理解,不妨算个账,就懂了。
事实上,利率水平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美联储公布的利率数值,因为美联储公布的那个利率数值不过是名义利率。
比如美联储现在说利率设定为5%,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去银行存钱就能拿到5%的收益?
表面上看是如此,但实际上,这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因为不管是通胀还是通缩,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在变化的。
所以真实的利率水平是名义利率-通胀,比如美联储公布的利率是5%,通胀是3%,那么这个时候实际利率水平仅有2%。
所以,在降息周期里,只要名义利率降的足够低,那么实际利率就有可能是0,甚至是负数。
比如降息周期持续一两年,当美联储把利率降低到2%甚至更低的时候,实际利率就已经达到了0甚至负数。
在这个情况下,美联储的实际收益也会同步变成0或负数。
想想看,当美债的实际收益为负的时候,我们持有美债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当进入降息周期的时候,不管美债的实际规模有多大,抛售美债的趋势都会出现。
那么这些被抛售的美债谁来接盘?很简单,只需要联邦政府印点钞票,就可以接盘了。
于是美债的持有主体,就又一次变成了美联邦政府或者美联储,联邦政府自己印钱,自己持有美债,这不还是左手倒右手?
自己欠自己的债,要不要还不过是自己的事,那么又怎么会存在兑付风险?
降息周期,本就是化解美债危机的好手段,只要印钱,就可以借别人的钱还自己的债。
而且在降息周期中,持有美债的人不但损失了利息收入,还要因为美元贬值而承担汇率损失。
比如最近美国将要开始降息的消息一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经大幅上升,7月中旬的时候,1美元还能兑换7.27元人民币左右,到这几天,已经跌至7.08美元,人民币升值自然意味着美元的贬值。
所以,持有美债的规模越大,自然损失越多。
这就是为什么近期各国纷纷减持美国债的原因。
看到了没有,美国债的规模扩大也好,缩小也好,美元贬值也好,升值也好,其实真正忙活的都是外国人,美国人既不担心所谓的不兑付风险,更不担心美国债规模扩大的问题。
这是因为,反正联邦政府就是要花钱,没钱就发债嘛,发债还不上就印钱嘛。
历史上,在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那一天起,美国人历来就是这样处理美债危机的。
但事实上时至今日,美债危机的化解恐怕越来越无法这样简单粗暴的应对了。
这是因为当前美债规模的扩大早已经成指数级别增长。
尽管耶伦认为10年内美债规模会增长到50万亿的规模,但更多的预测指向美债有可能会在未来几年之内就扩大到100万亿的规模。
且不论是50万亿还是100万亿,这个规模要通过对比才能明确他的影响,比如2023年全球的GDP总量也就大致在105万亿的规模。
也就意味着全球三分之一的财富都通过美债的形式汇集到美国。
所以理论上,如果美债规模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全球经济的增速,那么迟早有一天美国人会把全世界给吸干。
即便是美国人开足马力去印钞,也无济于事,因为当美债规模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不管印多少美元,都只会变成多余的美元,那么结果显而易见,就是美元贬值。
想想看,如果美元贬值了,而且无底线的贬值,意味着什么?
其实不难想象,那就是美元霸主地位的消失。
事实上,最近这些年,去美元化已经是很多国家的共识,包括我国在内,积极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是题中之义。
因此,美债问题本质上就是美元问题,而美元还能独霸全球多久?恐怕终结美元霸权的日子为时不远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