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方网站最新网址 韩国文学,更新韩国印象 | 阅读日

新黄河 3周前 (12-06) 阅读数 2 #推荐

近日,世界把目光都投向韩国。

韩国紧急戒严令事件引发关注,与此同时,韩剧《现在拨打的电话》在Netflix 全球排行榜中位居前列。

这些年来,读者关于韩国的印象一直在更新,了解韩国的渠道也一直保持着多样化,比如新闻、影视、音乐,以及文学。

早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韩江的代表作《素食者》便已经与中国读者见面。黄皙暎、金琸桓、李沧东、金仁淑、孔枝泳、申京淑、赵南柱、金爱烂等一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也被译介到中国。在读者这里,文学里的韩国与影视、音乐里的韩国,以及现实的韩国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动。

韩国电影《寄生虫》剧照

回望生活的悲苦和创伤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韩国作家韩江,“她以充满诗意的散文直面历史的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

很多中国读者对韩江并不陌生,在这之前,《素食者》《不做告别》等韩江的代表作品已经被译介到中国。特别是《素食者》,一度在读者群体中引发热议。韩江在小说里塑造了一位拒绝吃肉的妻子形象,她因此被家人送进精神病院,她甚至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拒绝食物和任何交流,“把自己变成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不会伤害任何人和生物的植物。”通过这样一位妻子形象,小说揭露了女性所受到的来自家庭、社会的各种隐性或显性的“暴力”。

2016年,韩江凭借《素食者》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而她也是亚洲首位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同年与之竞争的有奥尔罕·帕慕克的《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大江健三郎的晚年作品《水死》、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终曲《失踪的孩子》等名作。“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韩江如是回应此次获奖。

磨铁图书旗下的外国文学品牌大鱼读品曾经做过一个韩国文学的小册,其中在介绍韩江时写道:“其作品从更为根源的层面上回望生活的悲苦和创伤,笔墨执著地袒护伤痕,充满探索的力量。”

据悉,韩江最为知名的代表作之一《少年来了》也已经被列入译介出版计划,这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与人类暴力有关。

黄皙暎的国际知名度不亚于韩江,他曾两次入围国际布克奖,被视为韩国国宝级作家、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也被中国读者称为“韩国的余华”。早在21世纪初,他的代表作《客人》就被介绍给中国读者。今年,他的另一部代表作《日暮时分》再度漂洋过海,与这里的读者相约见面。这部小说书写的是被现代化大潮裹挟的“韩国往事”,在急速的拆迁和重建过程中,普通人失去了故园,“这个世界还年轻,我的故乡却老了。房子、砖墙、羊肠小道都不见了,我出生的地方只剩下了树桩,全世界的故乡都消失了。”

黄皙暎的一生里,经历过战争,颠沛流离,被称为“韩国近代历史的缩影”。或许正是因为苦难的经历,他对现实的书写充满了反思。正如其所言:“上一代的过去变成业报,构成了年青一代的现在。艰难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应该及时地回顾过往。”

德国举行的一次出版纪念会上,黄皙暎在介绍韩国的近代和分裂的小说时,被问及他究竟站在哪一边,右边还是左边?“我站在死者一边。”黄皙暎回答。

这个片段出现在另一位韩国作家金爱烂的散文《光与债》中。

韩国电影《寄生虫》剧照

在手电筒的光芒前停留

《光与债》收录于金爱烂的散文集《容易忘记的名字》中。她在叙述完那个片段之后继续写道:“如果文学有传统的话,如果还有需要我们延续的传统,我想那不会是单纯的素材或形式,而是对人和世界的态度或心情。我们试图纪念亡者,安葬亡者,其实都意味着对生命的珍重。所以在我听来,‘我站在死者一边’说的似乎就是我们文学痛苦而宝贵的遗产和传统。尽管文学不一定非要这样,完全可以不必这样。作为作家,即使不一定写时代题材,至少也曾在手电筒的光芒前停留过,或者将会停留。作为一个人,我爱处于生与死之间的光的轮廓。”

被称为“韩国80后天才女作家”的金爱烂,深受中国年轻读者的喜爱。除了《容易忘记的名字》,她的重要作品《你的夏天还好吗》《外面是夏天》《我的忐忑人生》等也已经在中国出版。

金爱烂观察和思考韩国社会的视角是一个年轻的、女性的视角,因此,她笔下的主人公多是年轻人。她写他们身处的社会,以及种种遭遇。那是与流行的韩国偶像剧截然不同的景象,没有命运眷顾的灰姑娘,也没有华丽的马车,更没有等待灰姑娘的王子。在金爱烂笔下,一些贫穷困窘的年轻人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但即便生活中满是失意,他们也只能全力以赴,不敢轻言放弃。

金爱烂作品的重要译者徐丽红在《外面是夏天》的《译者序》中介绍,金爱烂收入这部小说集的作品“沉痛而不沉闷”,低沉的语调可以感受到生活的重量,弥漫着淡淡的丧失感。另一位重要译者薛舟则在《容易忘记的名字》这部散文集中介绍,金爱烂的全部作品,深深地扎根于韩国社会,“阅读金爱烂,就是阅读宝贵的韩国文学传统;理解金爱烂,就是理解金爱烂和当代韩国的关系。”

金爱烂的长篇小说《我的忐忑人生》讲述的是一位身患初老症男孩的故事,主人公实际年龄17岁,却有着80岁的身体。这部小说曾被改编为电影,由韩国知名演员宋慧乔、姜栋元主演。许多读者或许在阅读小说之前,便已经看过电影。

实际上,一些韩国作家、作品真正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后,所产生的影响力是跟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相互促进的。比如被誉为“韩国文学的自尊心”的孔枝泳,被很多读者常常提起的电影《熔炉》正是改编自她的同名作品。

再比如《82年生的金智英》,同名电影带动了读者对文学原著的进一步关注,赵南柱也成为备受中国读者关注的韩国作家之一。

韩剧《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了解韩国社会的另一面

近几年,赵南柱的作品比较密集地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除了《82年生的金智英》,她的《晚安,高漫妮》《橘子的滋味》《若你倾听》《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等接连上架。

小说《橘子的滋味》中,赵南柱将关怀的重心倾向于青少年。16岁的夏天,四个性格迥异的女孩成为好朋友。带着各自的缺失和烦恼,她们共同经历了成长的阵痛。这部小说会将成年读者带进回忆,也会促使他们关注现实,不只是以家长的身份去关心自己的孩子,还以社会人的身份去关心共处一个社会的那些少年朋友。

《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则是一部容易引发中国读者共鸣的小说。赵南柱虚构了一个叫徐英洞的城市社区,生活在这里的人围绕着房子发生了一系列故事,已经拥有房子的人、打算置换房子的人、租不起房子的人……在这些人身上,房子是“家”,是落脚地,但也被捆绑着种种复杂的利益,比如房价、教育等。也正因为这种捆绑,让房子与“家”的关系变得疏散,原本温馨的港湾失去了温馨,成为人生的困扰。

赵南柱说,她写《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是出于一种苦闷,“在个人束手无策的时代与社会的不幸面前,我们能作什么选择?又应该持什么态度?同时也是出于一个疑问——我们如何才能活得像个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功进入中国图书市场的作家、作品,他们的书写大多与现实相关。通过他们的视线和笔触,中国读者得以了解一个与流行的偶像剧里迥然不同的韩国社会。每个社会的文化里都不缺浪漫的童话,因为人们需要这样的想象来慰藉当下的失意,可是作为真正的成年人,应该有能力、有责任去接受社会真实的模样,赞美那些应该赞美的,抵抗那些应该抵抗的。作家用书写捍卫他们的信念,表达他们的反思和期望,而作为读者也不会仅仅将阅读停留在纸面。

记者:江丹 编辑:徐征 校对:李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新黄河

新黄河

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