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毛主席在成都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特意提及一事:
于北京的城市建设进程中,需建造一座能容纳万人的大礼堂。
这个想法并不是毛主席此时才有的,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的时候,主席在延安的小礼堂开会时,那里光线灰暗,座椅破旧,条件十分寒酸。
当时,毛主席便向与会代表鼓舞道,待革命胜利之日,定要建造一座万人大会堂,以使更多人能够参与会议。
等到1958年的时候,国家经济好转,已经有充足的财力完成这个多年夙愿,所以在毛主席的主导下,十座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重要建筑立项。
因为工期很紧张,大家既要讨论方案,还要面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在12月底看完了人民大会堂的建筑模型后。
刘少奇就率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大会堂的廊子那么高,能不能遮得住雨?
那么,人民大会堂建成前后都有哪些故事?有关刘少奇提出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一 、人民大会堂建造一座万人大会堂是毛主席多年以来的心愿,但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国家经济依旧贫困。
一直到1958年,国家债务偿还的差不多了,并且有了一些家底,毛主席才感觉到有能力实现这个多年夙愿,所以在这一年提出了建造人民大会堂的计划。
当时,除人民大会堂之外,还有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共计十个大型工程。
按照规定,工程需在1959年10月国庆节前竣工,从而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系列工程之一。
因此上从立项开始,十大工程的建造日期就很紧张,周总理作为政府总负责人,自然而然成为了项目的最高指挥人员,他号召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建筑师到北京参加十大工程。
其中人民大会堂是这十大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包括梁思成在内的一众知名建筑家都是设计参与人员,到1958年底的时候,距离人民大会堂的竣工只剩下九个月的时间。
因为工期紧张,所以人民大会堂的建造过程中用到了三边方案,所谓三边方案,就是一边勘察、一边设计、一边施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时间的充足利用。
为了赶工期,参与工程的设计师干脆将办公场地迁至工地。他们分批次轮番绘制图纸,废寝忘食地投入设计工作。
所以在中央领导看到建筑模型的时候,大会堂的工地已经是动土以后了,只是最终方案还没有确定,还是地基阶段。
紧急制造的建筑模型在12月底被送到了中南海,让中央各级领导审查,提出意见,然后更正后,就可以正式进入建造阶段。
汇报过程中,几名设计师向中央领导讲解了大会堂面积、高度,以及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装修材料等等重要内容。
中央高级领导人们正在审阅相关图片和说明
其中大会堂前的长廊是重点汇报内容,这也是这座万人大会堂的门面,能否有一个好的外观,直接决定了大会堂的美学和支柱作用。
当时参与汇报的是著名设计师沈勃,正当他向在座领导们讲解的时候,刘少奇突然开口打断了他的讲话。
二 、刘少奇的提问刘少奇对大会堂的廊子提出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要设计这么多的廊子,主要能体现什么作用。
沈勃立刻回答到,设计这么多的廊子,一是从外观美学上考虑的,看起来庄重大气,能够体现出人民大会堂的宏伟气概。
其次就是从实际作用角度考虑的,这些廊子能够为进出的人们遮风挡雨,方便人民群众和参会人员的出入。
沈勃的这两个回答十分合理,但刘少奇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那就是人民大会堂的高度有足足46.5米,这个廊子能否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刘少奇连续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明显就是不赞成建造这个廊子的方案,但对于这个问题,其他高级领导却没有太多意见,同意了模型中的方案。
方案汇报过程中,朱德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那就是工程用料的问题,人民大会堂的建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并且涉及到内部装饰,还需要更多的重要材料。
但是当时的国家钢铁产量并不是很高,同期建造的还有九个大的工程,难免出现材料短缺的情况。
大会堂工程使用的全部钢结构重约4000吨,其中国宴厅的钢梁就重1100多吨
针对这些问题,几名设计师都一一做出了解答,最后这个建筑模型顺利通过,人民大会堂按照这个建筑模型进行施工。
人民大会堂的建造是一项世纪工程,其中用地面积达到13.73公顷,涉及到的拆迁单位多达67个,搬迁居民684户。
其中很多居民都是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要搬离祖宅是件很难的事,因此仅拆迁一事就是个大工程,但当时的民众对这项工程十分支持。
得知国家要建造人民大会堂以后,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民主动搬迁,期间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十分响应政府的号召。
修建大会堂照片
大会堂的工程任务正式展开以后,全国各地的建造人才都奔赴“战场”。
其中包括“丁庆云混凝土突击队”、“李瑞环木工青年突击队”等等,可以说全国建筑行业的人才都来到了这里。
△各路能工巧匠汇集人民大会堂建设工地
到1959年8月,人民大会堂全部工程已经完成,从动土到落成一共用时十个月时间,基建狂魔这个称号其实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显现出来的。
人民大会堂落成以后,毛主席在工程负责人万里等人的陪同下前去视察,毛主席事无巨细的询问了工程的情况,包括建筑材料等等问题。
▲1959年9月,刚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
三、毛主席为其命名万里在汇报过程中,不无夸赞的向毛主席说道,大会堂的建筑面积比故宫还要多两万平方米,但故宫的建造用了十几年时间,而人民大会堂只用了十个月。
这其中的区别,就是人民二字的重要性,作为新中国的世纪工程,大量义工和志愿者奔赴现场,为建造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丨万里(左一)
毛主席在听到万里的话后,十分幽默的回应道,你叫万里,你也日行万里,十分好!
万里立刻谦虚的表示,工程之所以能有这么快的速度,是两万多名职工废寝忘食,再加上全国各地支援的结果。
图丨万里(左六)陪同毛主席、周总理视察工作
在汇报的最后,万里还请毛主席为这座建筑物起一个名字,毛主席询问在建造过程中,大家都是怎么称呼的。
万里回答,大家一般用万人大会堂、人大会堂这种名字作为称呼,但更多的人都是习惯将其称为人民宫,因此上至今都没有一个具体和准确的名字。
毛主席觉得人民宫这个名字不错,但是宫这个字太过封建了,还是叫人民大会堂最为贴切,毕竟他是属于人民的。
在毛主席的命名下,这项世纪工程有了流传至今的响亮名字,在1959年9月底,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宴。
△1959年10月1日,人民大会堂前彩旗招展,群众游行中的文艺大队在天安门广场上表演了孔雀舞
在宴会中,除了中央领导人以外,还有八十多个国家的外宾,以及众多的社会知名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前来参加。
在看到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刻,这些人都被这个恢弘的建筑震撼到了,当大家得知这个建筑只用了十个月落成以后,更是钦佩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力量。
时至今日,人民大会堂依然在国家政治中体现出重要作用,众多重要会议都在此处召开,成为了中国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参考资料:
1.中国人大杂志:毛泽东命名“人民大会堂”——仅以此文纪念人民大会堂动工兴建五十八周年
2.·央视新闻:伟大的瞬间•新中国档案丨10个月,人民大会堂如何建成 2024-10-05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