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
1962年,胡适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他的遗孀江冬秀悲痛欲绝,却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将一位女子的相片放入亡夫棺椁,让他们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她为什么要让成全丈夫与别的女人呢?
相片中的女子叫韦莲司,被胡适视为一辈子的灵魂伴侣,她为胡适终生未嫁,为爱相守50年。
1914年,两人相识于美国的康奈尔大学。
那时的胡适意气风发,23岁的他是第二批庚款留学的公费生,韦莲司是他敬重的教授家的小女儿。一来二往,两人渐渐熟悉。
对于这个大自己5岁的女子,胡适佩服得五体投地,“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者,惟一人耳。”
她不仅极具个性,独立自强、还博学多才,绘画、雕塑都很擅长,学识、见解都令胡适深深折服。
胡适说她是“可以导自己于正确航向之舵手”。
两人经常一起花前月下,海阔天空,畅谈艺术、人生、哲学、文学.....常常一聊就是几小时,恨不得时间停止不动。
不见面的时候,他们就写信互诉衷肠,总有说不完的话。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1917年,胡适毕业了,母亲催着他回国与早已订下婚约的江冬秀成亲。而韦莲司的母亲,也坚决反对这段异国恋。
尽管灵魂伴侣可遇而不可求,但他们还是无法跨越现实的鸿沟。
胡适自幼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舐犊之恩无以为报,大孝子胡适不敢违逆母命。
他回国迎娶了江冬秀,而韦莲司却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终身不嫁,做胡适一辈子精神上的情人。
婚后,两人的信件越过太平洋延绵不断。
胡适事无巨细地向韦莲司倾诉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快乐,韦莲司用她独有的智慧为他分担忧愁、分享快乐。
胡适抱怨道江冬秀对他的思想一无所知,说她连封短信都不会写。
韦莲司回信安慰道:“你们两个同是一个不合理制度下的牺牲品,别放在心上”。
1937年,抗战爆发,胡适在否要要出任“驻美大使”问题上,举棋不定。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当务之急,参与解救国家的义务,比“当官”更重要。
韦莲司在来信中却说道,
“你不仅属于中国,你属于整个时代和时代里有危局。在一定的范围里,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像奇迹一般,你回答了时代的需要。”
受此鼓舞,胡适回答:
“我答应你,我不会心不甘情不愿地进入外交生涯,我会全力以赴。”
两年后,胡适收到韦莲司送来的一个戒指,感慨万千。
只见上面刻有胡适的名字,旁边还有一串数字“14-39”。
胡适深知韦莲司的心意,他感动地说:“这是在提醒,我们的友谊已经25年了,我会永远珍惜它!”
在胡适68岁生日时,韦莲司又送了他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她用毕生积蓄创办了胡适基金会,自己则搬去了一个小岛生活,过极其俭朴的生活。
1962年,胡适在一次酒会上突发心脏病离世。
大洋彼岸的韦莲司听此噩耗悲痛不已,写信安慰江冬秀:
“这棵大树倒下了,对你,正是哀痛的时刻,你必感大空虚,在这个大空虚里即将堆起哀悼者的追思和怀念……我最珍惜的,是对你的友谊的追怀,和对这棵大树的仰慕……”
江冬秀深知韦莲司与丈夫灵魂共鸣,选择了包容与成全,在胡适的棺木中放入了韦莲司的相片,让他们永远相伴。
3年后,江冬秀收到韦莲司寄来的一大包裹,是她与胡适50年来的所有通信,其中不乏情意绵绵的情书。
刚开始,江冬秀不知其意,还有点窝火,当明白韦莲司的用心良苦时,感动不已。
原来她将这些信件作为一笔胡适的文化遗产,希望交给有关机构作研究之用。
韦莲司说,“我无非是个幸运的胡适信件的接收者,而这书信也生动地取代了日记。”
江冬秀也做了一件特别的事,在整理胡适资料时,让韦莲司也写一份小传放入。
1971年,韦莲司在西印度群岛离世,结束了自己86年的风雨人生。
在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极能思想,读书甚多,高洁几近狂狷”的韦莲司充当的,是胡适精神伴侣的角色。
而韦莲司对胡适,却是不求回报的付出,默默守护,毫无怨言,从不提要求。
她就如张爱玲所说的:“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
“知君用心如日月”,“恨不相逢未婚时”,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只能空余一声叹息。
韦莲司用纯洁、痴情的爱感动世人,但“爱人先爱己”,更希望她多爱自己一点。
END
幸得文史相依伴,从此阡陌多豁达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关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