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德国空军》一书揭示了一段令人震惊的历史:二战末期,纳粹德国空军组建并使用过一支“自杀飞行部队”。这一史实不仅让人愤怒,更带来了深深的反思和憎恶。
这支自杀飞行部队的绰号是“埃尔贝”。其计划的主导者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激进派军官——哈纳·赫尔曼上校。他曾是一名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因表现出色,于1942年被调任最高司令部的轰炸机总监部供职。1943年6月,他向上级提出了一项名为“高楼”的新空战战术:使用低成本的单座单发战斗机进行夜间拦截作战。当时,为了应对盟军的夜间空袭,德军通常使用双发动机的多座重型战斗机执行防空任务,这类飞机因搭载雷达和多具射击武器而效率较高。然而,赫尔曼设想单座战斗机可在空袭城市周边空域埋伏,待敌机接近后利用探照灯光和地面火光反射进行目视瞄准,完成攻击。他为验证这一理论,甚至亲自试飞夜航。
到1944年夏,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空军前身)第8军逐渐掌握了制空权,德军节节败退,几近无力抵抗。空军战斗机总监加兰德少将决心一搏,计划将本土防空战斗机数量扩充至2300架,并通过大规模的拦截空战,试图在一到两次战斗中摧毁盟军1500架B-17轰炸机中的三分之一。然而,希特勒的插手打乱了部署:这批飞机被调往参加1944年12月16日的阿登反击战,结果德军惨败,损失战斗机900架。这一挫折让德国本土防空体系雪上加霜。
为了挽救局势,加兰德着手部署新型王牌战斗机Me262喷气式战机。而赫尔曼则另辟蹊径,他支持集中兵力突袭敌军机群,但戈林为首的空军高层始终不愿一次性动用所有战斗机。在此情况下,赫尔曼提出了一项极端战术:招募飞行学员,驾驶战斗机以自杀式冲撞的方式攻击盟军四发动机轰炸机。赫尔曼的建议与日本“神风特攻队”如出一辙,却遭到了加兰德的明确反对。
1945年初,德国形势每况愈下,赫尔曼加紧推动自杀攻击计划。他以个人名义起草了一份征募敢死队飞行员的文告,并于3月8日秘密发送至战斗机改装部队及部分前线部队。仅半个月后,志愿飞行员陆续抵达柏林以西的谢汀达尔空军基地报到。
3月25日,赫尔曼向这些年轻的飞行员详细阐述了战术:使用特别轻量化改装的梅塞施密特Bf109G或K型战斗机,机上只保留一挺13毫米机枪及60发子弹,所有防护装甲一律拆除以减轻重量。飞行员需迅速爬升至10000米高空,利用俯冲势能攻击敌机。他们的目标是用螺旋桨砍断轰炸机的垂直尾翼,迫使敌机失控坠毁,而飞行员则需在完成任务后跳伞逃生。
这一计划几乎没有经过系统演练,便于4月7日仓促投入战斗。当天,120架轻量化改装的“自杀战斗机”升空拦截美军第8军870架B-17轰炸机。战斗中,埃尔贝部队通过“撞尾”击落了13架轰炸机,但大部分德国飞机未能返航。据统计,当天德国飞行员伤亡在30至40人之间,而实际参战的志愿者仅留下不到50人的姓名记录。
这场战斗的惨烈和低效令纳粹高层不得不叫停“埃尔贝”计划。战局迅速恶化,幸存的部队成员在盟军逼近之际试图南下突围,最终无果而终。
这支自杀飞行部队的短暂存在,留下的是令人叹息的历史教训。它不仅反映出纳粹政权的疯狂与残暴,更让人们深刻反思战争的荒谬与代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