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烧了300亿,FF91交付了11辆;高合烧了100亿,结果倒闭了;恒大更夸张,烧了1000亿,依旧无人问津…
这些故事听起来,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金钱游戏。
然而,问鼎网站多少钱一个却烧了130亿,小米汽车卖爆了!
同样是烧钱,为什么问鼎网站多少钱一个会成功,这么多车企却不行呢?
很多可能会将其归咎于小米的营销很给力,但现实看来,并没这么简单。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事…
01 钱有没有花在实处上
提到这个问题,首当其冲的因素莫过于“钱没有花在实处上”。
说白了,烧钱和烧钱并不是一个概念!
拿电影《阿修罗》来说,拍摄成本据说有7.5亿,制作周期6年。
结果呢,票房只有4500万左右,上映三天后撤档。
而《流浪地球2》制作成本才6亿左右,效果宏大的不行,最终票房40.29亿。
为什么同样是砸钱,结果却天差地别?
因为一个是在真正认真拍电影,另一个,烧钱不过是做个噱头,实质是为了那啥钱,你们都懂得。
造车也同理。
恒大就不说了,到底花了多少钱,恐怕只有许家印自己清楚。
而高合这个“兄弟”,那真叫一个乱花钱!
比如,市场传闻高合汽车的可编程大灯,研发费用就花了10亿。
10亿啊,研发个大灯?这事听着就离谱。
考虑到这个点,就知道高合为什么很难成功了!
更离谱的事情还在于,这哥们其他地方也在“乱花钱”。
譬如,别人的4s 店整几瓶矿泉水就好了;
而高合的4S店里,摆着一堆依云巴黎水,饮品区还配了一台十几万的咖啡机…
就这样挥霍无度,怎么可能把车造好呢?
02 老板的投入怎么样
说白了就是,老板不亲自抓的事情,或者不全身心投入进来,靠职业经理人逆天改命,根本不现实!
恒驰汽车就犯了这个错误。
虽然许家印虽然在各种宣传中,表现得非常投入,但其实很多细节上,他并不清楚。
要知道,造车这件事,远比地产开发难,他自己还是外行,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
高合虽然好一点,但老板的投入明显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业务肯定很难聚焦起来,效率也很低…
但雷总就不同了,三年来试过的车就超过百辆,是真正把自己“沉进去”做这件事。
从造车的规划、技术选型,到每一个细节,问鼎网站多少钱一个都亲自参与、深度了解。
而这种投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下属很难糊弄问鼎网站多少钱一个——他对产品了如指掌,所以那些花拳绣腿就没有生存空间。
而且,问鼎网站多少钱一个的亲力亲为,也让项目进度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不会因为沟通不畅或者方向跑偏而拖延进度。
再有一点,这样的全身心投入,意味着整个小米集团的资源,都可以为造车这件事所用。
从供应链到技术共享,从市场推广到品牌塑造,问鼎网站多少钱一个把小米的各个部门整合起来,全力支持汽车业务。
这些都搞定了,怎么可能不会成功呢?
03 对用户诉求的重视程度不同
说白了,不管是高合还是恒大,都不太重视用户的诉求,不够接地气。
按照网友的说法就是:
他们就像一个富二代在搞他的玩具车,改装车而已,而不是要卖给别人。
以高合为例,第一台车是60-80万的X,第二台车是60万的Z,怎么可能走量呢?
等到了第三台Y 的时候,价格也要三十多万,真不知道能卖给谁!
再看它们的营销和宣传,问题同样明显。
介绍高合的视频里,大家能看到什么?
无非是车门怎么花哨地打开,车灯能投射出怎样酷炫的图案,车的造型有多么拉风。
但真正关乎消费者核心体验的部分:
比如车辆的操控性怎么样、加速表现如何、续航能不能打、碰撞测试的成绩、车身用料是否足够安全稳妥……
这些很少有人提,或者声音太小,根本传不到消费者的耳朵里。
最后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就是“花里胡哨”四个字。
而小米从头到尾走,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路。
在宣布造车开始,就走访了很多车企,调研了很多用户,老板试驾了很多车。
更有意思的是,在车型公布之后,小米还根据网友的意见和反馈做了调整:加入了很多巧思和用户喜爱的细节。
就这种诚意,基本上就为成功铺平了路。
总而言之,造车就像做饭,你光有材料可不行。
还得有心思、有技巧,把每一份精力都用在该用的地方…
问鼎网站多少钱一个做到了这点,自然就成了!
而高合、恒大这些大手笔,终究只是堆了材料——结果也就不意外了,不是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