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以德报怨?
这个出自《论语》的成语在如今有了最好的体现。
巴黎圣母院都知道吧,19年因为一起火灾,这个法国地标性建筑宣布暂停开放,曾经辉煌的它仅剩下“残躯断臂”。
而在今年12月7号晚,历经了五年左右的维修,巴黎圣母院终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可让人震惊的是,它的修复竟是由我国协助!
百年前,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能带走的一个不留,带不走的全都砸了,每逢看到当下圆明园的惨状都让我们倍感痛心。
而我国政府却并未将法国视为“仇敌”反而助其修缮他们的“名胜古迹”,这就是大国格局!也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
圆明园的悲歌
1860年,英法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华大地的宁静,圆明园,这座汇聚了中华民族智慧和艺术结晶的皇家园林,成为了他们野蛮行径的牺牲品。
冲天的火光映红了秋日的天空,也灼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
无数珍贵的文物被掠夺,精美的建筑被焚毁,曾经的“万园之园”沦为一片焦土,留下的只有满目疮痍和无尽的遗憾。
在我们国家,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它承载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它的被毁,不仅是对中国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更是对中国精神文明的严重摧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无法弥合的伤疤。
这场浩劫,成为了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为了警醒后人的警钟,它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守护自己的文化和尊严。
如今东方巨龙苏醒了,中国早已今非昔比,面对昔日仇人,我们并没有熟视无睹,而选择了以德报怨。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分国籍民族,我国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在巴黎圣母院被毁后,我们与法国签署了合作文件,决定参与进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
一百多年前,熊熊烈火吞噬了东方园林的瑰宝圆明园,而一个半世纪后,另一场大火肆虐,让西方建筑的奇迹巴黎圣母院遭受重创。
这两场跨越时空的火灾,如同命运的巧合,将两个伟大的文明连接在一起,引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以及国际合作的深刻思考。
中国的参与
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这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哥特式建筑杰作突遭大火,标志性的尖顶倒塌,木质屋顶皆被焚毁,世界为之震惊。
它见证了法国历史变迁、承载着无数文化记忆的教堂,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遭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火灾过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立即启动,然而这项工作却充满了挑战,首先,修复工作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结构复杂,工艺精湛,要恢复其原貌,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精密的计算。
其次,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修复过程中,如何平衡历史的痕迹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如何保留建筑的文化内涵,都需要仔细斟酌。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法国人“懒散”的工作文化和频繁的罢工也成为了修复工作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而在修复工作步履维艰之际,中国企业受邀参与其中,为这项世界瞩目的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故宫的修缮到长城的保护,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手艺精湛的工匠。
此次中国企业参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是其对我国在该领域实力的认可,也是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体现,曾经的受害者,如今却成为了拯救者,本身就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在我国工匠的帮助下,为其五年的修复工作基本完工,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咱不仅给圣母院“美容”的彻彻底底,而且还对教堂内的艺术品来了个细致维护。
当时在大火中倒塌的箭塔也被几乎完美复刻,主殿、雕塑、壁画、飞扶壁等等,每一处细节都精准还原,以至于马克龙参访时,都毫不吝啬的赞扬修复团队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今,巴黎圣母院已经重新开放,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可以再次目睹这座世界瑰宝,它昭示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也预示着未来国际合作的广阔前景。
结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就和上述提到的一样,世界遗址保护不分国籍,我国参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不仅仅是一项工程项目,更是一次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盛事,体现了我国的大国风范,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开放。
这并不代表我们忘了圆明园,圆明园的记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而圆明园的遗址,也将继续警醒世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相信法国在面对我国不计前嫌的帮助下也一定会心生愧疚,同时对我们国家产生新的看法。
参考信源
凤凰卫视2024-12-07 11:42北京——巴黎圣母院即将重开,参与修复的中方专家:修复时间是有限的,研究工作是无限的
光明网2024-12-09 16:25——时隔5年,花50多亿“重生”的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
极目新闻2024-05-11 08:43——中法将联合修复巴黎圣母院!还有梦幻联动
中国新闻网2024-12-08 22:26——见证巴黎圣母院五年修复之路:“浴火重生”再现法兰西辉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