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中心 浅析德国海军重建研究

皮特休的小屋 2周前 (12-09) 阅读数 0 #国际

文|皮特休

编辑|皮特休

1920年8月31日,贝恩克接替米夏埃利斯后,基本沿袭了其方针。

他把海军当前的政治目标定为坚决立于宪法的基础,成为对政府来说无条件可信赖的工具。为此,他一方面消除舆论和政党对海军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也在调停海军内部的政治对立。但想达成这个目标并非易事,贝恩克不得不继续面对海军旅这个问题源头。

海军旅在卡普暴动后正式解散,人员大多并入海军。

不同于解散后相对平静的洛文菲尔德旅,埃尔哈特旅在解散后,留在海军内的原埃尔哈特旅成员并不安分,他们宣称把我们的精神移植到这个海军上来,是我们的任务。

因此他们不放弃反共和国的态度,屡次挑起事端。

这些人因为其反共和国的言行而在驻地与当地居民频繁爆发冲突。

例如在1920年11月9日柏林革命爆发纪念日当天降半旗挑衅,在威廉二世皇帝的生日又公然升起原黑红白帝国国旗,并举行了乐队的演奏典礼。

1921年夏天,他们擅自举行反对魏玛共和国的示威游行和政治集会,并且焚烧魏玛共和国国旗,表示对帝国的忠诚。

由于当地居民对这种违法行为提出了抗议,这些人竟肆无忌惮在街头殴打市民,造成了两名民间人士身负重伤的惨案。

虽然后来有三名前埃尔哈特旅军官被解职,但这些事件使本就对德国海军有芥蒂的魏玛政府更加不信任海军。

奥尔登堡民主党议员就公开对国防部长格斯勒表达了对海军的不满:今年内屡次发生的事件,表明了埃尔哈特式的影响在海军中依然强大。

总统艾伯特虽然对海军迅速惩戒凶手表示认可,但也表示对此类事件难以忍受,并认为这是有目的地培养出来的。

但是事情仍未结束,一部分埃尔哈特旅出身的军官候补生,在米尔维克海军学校内也多次举行了反共和国的示威和集会,并且还在右翼分子刺杀民主党派人士后公开举办所谓祝贺会。这些行为引发了当地报纸的批判和谴责,甚至国会也派来了调查委员会。

对此德国海军进行了坚决的处理,开除了27名参与的军官候补生。

啤酒馆暴动

经历了这几次处理后,大部分前埃尔哈特旅成员或被动或自愿离开海军,到1922年末左右,埃尔哈特在海军内的影响基本被消除了。

最好的证据是埃尔哈特本人在1923年参加了纳粹党组织的啤酒馆暴动,但德国海军内部对此毫无响应。

在贝恩克主政德国海军的时代,通过多管齐下的雷厉风行式手段,尽管在物质方面相当困难,维持军纪也相当不易,但海军的内部整合大体上完成了,军官团内部也开始团结起来。

然而一定要注意的是,虽然贝恩克这些顺应体制型军官与社会民主党人的关系相对融洽,而且也一直在强调要使海军非政治化。

但他们嘴上说的非政治化,并不是要海军以民主化、共和主义化为目标,对他们来说,魏玛共和国只是暂时被赋予的国家形态,他们不过是出于对更加崇高概念的帝国的忠诚,打算在现状上妥协。

而且这些人的大多数也都是君主主义者,在将海军恢复到一战前帝国海军的威势和建立德国的海洋权力这一点上,他们与其他德国海军军官差别无几。

这种意识形态导致了德国海军实际上完全不可能做到与旧帝国割裂。

后来就发生了一些这种事件,1927年在有不少现役海军军官参加的游艇俱乐部启用仪式上,前德皇时代的海军上将普鲁士亲王海因里希突然提议向德皇威廉二世敬酒。

在1928年,这位海因里希亲王又堂而皇之的对柏林号巡洋舰视察了一番。

这些事件都被媒体宣扬了出来,对魏玛政府会产生什么影响则可想而知。

虽然德国海军在名义上与政治保持了距离,但这种颇有两面派风格的海军式政治中立并不能改变多少魏玛政府对海军的观感。

最能显著体现政府这种态度的就是军费。

魏玛政府的军事预算在增长是公开的情况,1924年官方公布的国防军预算是四亿五千万马克,1927年为七亿马克,1928年是七亿二千六百万马克。

但德国海军却不见得能和陆军平起平坐,因为即使在德国海军已经开建装甲舰的1930年,德国海军军费才有一亿八千八百万马克,而且第二年还减少了五百万马克。

缺钱的现实窘境迫使德国海军不得不自己想方设法来脱贫致富,结果却搞出来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创收项目。

1922年至1927年,德国海军参与了一个旨在从海水中提炼出黄金的计划,这个设想是由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著名化学家弗里茨哈伯(FritzHaber)提出的。

但由于海水中的黄金含量远远低于预期而最终以失败收场。

此外,德国海军还动用海军军费设置了一些秘密资金,用这些资金投资公司,一方面借以规避《凡尔赛和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多少筹集一些军费。

其中相当一部分经费是由瓦尔特·罗曼海军上校经营的,结果在1928年他投资的菲伯斯电影公司突然倒闭,导致了巨大亏损,而且这事还被媒体曝光了出来。

德国议会对海军的这种挪用军费行为进行了调查,造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罗曼事件。

结果导致国防部长格斯勒引咎辞职,而贝恩克的继任者,于1924年10月1日上任的汉斯岑克尔(HansZenker)也因此事不得不离开海军,由雷德尔接过了这一烫手山芋。

海军的很多秘密公司为此不得不改换名号,这对一部分海军的重建项目造成了影响,而且使得海军与政府的关系再度恶化。

雷德尔在就职演说后拜访政府各部部长时,就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不被信任的感觉。

为此雷德尔一方面积极改善海军的财政状况,另一方面竭力修复海军的公众形象,试图在海军与政府之间建立起一种相对亲密的关系。

为此德国海军经常在舰艇的入役仪式上邀请很多著名人士和城市代表来参观,还组织不少活动让德国国会和参议会的议员们上舰参观,以使他们了解海军,并向他们指出海军面对的状况。

在1928年的国会选举中,社会民主党人和共产党人都以经济方面的理由反对德国海军建造装甲舰的计划,那句有名的口号要装甲舰,还是要儿童的食物,也是这时喊出来的。

但是,国会最终还是以255票对203票的微弱优势艰难通过了对德意志号装甲舰的拨款,由社会民主党人米勒任总理的新政府批准了建造计划。

可见这些公关措施还是有些成效的。

甲舰计划

因此尽管雷德尔也一直标榜自己的非政治立场,但如果雷德尔要恢复海军的声誉,并确保国会批准装甲舰计划,他确实还得把自己海军领导人的角色看作是一个政治角色。

虽然德国海军一直保持着有效的游说机制来支持其年度预算要求,但雷德尔试图为装甲舰进行提尔皮茨式的宣传运动,还是在魏玛政府遭到了一些阻力。

库尔特冯施莱彻尔就曾经表示:雷德尔向我提出了相当有趣的建议,还包括了与国会议员或海军作家等知名人士的谈话,我相信,他对我的冷漠感到失望。

随着纳粹夺取权力,公开进行大规模扩军后,德国海军虽然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支持,仍然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

首先,纳粹政府的政策是制约德国海军这一时期重建的重要因素。

希特勒对其侵略扩张的路线设计使得陆军和空军的地位和作用远较海军突出,而且相比于立国之本的陆军和在纳粹党中根基深厚的空军,德国海军显得缺乏话语权,更加难以影响纳粹政府的政策方向。

其次,德国经济的局限性使得德国海军难以顺利推动自身宏大的重建计划。

原材料的严重不足和德国与海军相关的制造业产能饱和,使得德国海军虽然有充足的资金却难以按照计划推进行动,进一步导致其难以在二战爆发前扩充自身力量。

最后,德国海军的战略规划与实际奉行的海军建设路线存在脱节。

德国海军在重建过程中并非没有意识到英国海军最终会再次成为敌人的可能性,但由于自身长期实力不足和对希特勒宣扬的联英政策的盲目信任,使得德国海军认定可以在对英作战之前拥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因而长期没有设计对英作战的具体计划和准备。

这使得德国海军在战争突然爆发的时刻几乎难以进行更多有效的海上作战行动。

德国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重建相对而言是比较成功的,通过二十年的时间将一支残破老旧,基本只能承担岸防任务的小舰队发展为一支可以进行远洋行动,担负更多打击任务的力量,德国海军在诸多不利因素的限制下基本做到了重回大洋之上的目标。

虽然看似是时间打断了德国海军重建的步伐,但那些始终制约德国海军重建的痼疾是否会随着假以时日而得到解决,却是一个并不乐观的问题。

力量和质量的双重弱势的德国海军最终不得不再次走上对抗英国海军的道路,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因为纳粹政府急功近利的扩张侵略思想与缺乏对海洋和海权的基本理解的矛盾和盲目高速扩军与一战后德国自身薄弱的国力与所产生的矛盾。

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海洋战略直接影响海军建设的走向和命运,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则决定了海军建设的速度和成效。

德国海军在其20年的重建过程中,既得不到德国历届政府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又难以从德国经济中汲取到多少收益与动力。

这些相互纠缠的顽症既决定了德国海军的最终命运,也是一战后德国历史走向的隐形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柯春桥.世界军事简史.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

2.理查德?奥弗里著,戴帼君、孙文竹等译.牛津二战史.新华出版社,2017年。

3.岳鹏.战略对接与国家海权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4.尼克拉斯?泽特林著,胡毅秉译.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覆灭记.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皮特休的小屋

皮特休的小屋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