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年里,在湛江的一个农家院子里,一辆红旗轿车静静地趴着,像是一座纪念碑。它不是普通的红旗车,而是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奖励。
这辆车最近出了点状况,打不着火了。
维修师傅来了,全家人很紧张。这不是普通的故障维修,而是一场隆重的仪式——他们在守护一个奖章,一个荣誉,一个符号。
一个吊诡的现实让我们先看看这个场景有多吊诡:
家里有价值不菲的豪车,却几乎从不上路父亲有驾照,却坚持不开女儿的车新配了车棚,但地皮都还没着落院子里停着新能源汽车,可一家人还住着普通房子这些反差里,藏着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奖励制度,到底是在褒奖运动员,还是在满足某种想象?
"不如给台收割机"有网友一语道破天机:"给的这些车成负担,不如给台收割机,或者翻地用的农具。"
这话听着像是段子,却道出了真相。在农村,一台收割机的实用价值,可能远超一辆豪华轿车。但我们似乎习惯性地认为,奖励就该是光鲜亮丽的东西,哪怕它与获奖者的实际生活完全脱节。
父亲的倔强与智慧"这是她用汗水换来的荣耀,是属于她的东西。"全红婵的父亲这样说。
表面上看,这是种保护,是对女儿成就的尊重。但深层次来看,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开着奥运冠军的车去干农活,会招来怎样的议论?与其承受这些,不如把车供起来。
这个朴实的父亲,用看似固执的方式,化解了一个现代社会的尴尬。
"面子工程"的代价全红婵家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我们的体育奖励体系中,"面子"常常大于"里子":
颁发豪车,但不考虑使用成本给予房产,却可能远离生活圈发放奖金,但忽视可持续发展这就像给农民家送了一架钢琴,看着气派,实则徒增烦恼。
一个建议与其给予固定的物质奖励,不如设立一个"奥运冠军发展基金":
允许运动员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奖励方式可以是教育投资可以是创业资金也可以是家庭产业升级这样,奖励就不会成为摆设,而是真正服务于运动员及其家庭的发展。
结语全红婵家那辆打不着火的红旗车,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我们奖励制度的短板。当我们在为运动员鼓掌喝彩时,也许应该思考:荣誉的最好归宿,不是被供奉,而是融入生活,创造价值。
一辆实用的农用车,可能比一辆豪华轿车更能改变一个农村家庭的命运。这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尊重现实,尊重获奖者的真实需求。
毕竟,最好的奖励,应该是既能彰显荣誉,又能改善生活的那一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