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方网站官网平台 「工业杂谈」中国工业难登大雅之堂?天才难道都还躲在娘胎里?

制造纪元 3周前 (12-06) 阅读数 0 #科技

“有钱就牛?中国14亿人,连个小芯片都造不出来,天才都还躲在娘胎里吗?”这是台积电的负责人张忠谋说的。

这话初听时确实让人“破防”,但冷静想想,与其说他是在嘲讽,倒不如说是全球芯片代工界巨擘的缔造者,是在以一种刻薄的口吻陈述事实……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先看看芯片制造到底是什么难度级别。

目前全球最尖端的制程工艺是3纳米,台积电和三星在这条路上跑得飞快,而我国大陆还停留在14纳米,7纳米才刚刚实现突破。

其中差距,不能说没有,只能说鸿沟,并且这个差距并不是有钱就可以缩小的。

要知道,芯片制造绝非仅仅是制程工艺层面的单一较量,而是“全家桶” 式极为复杂的全方位系统性对抗。

从最基础的芯片设计,到极为关键的光刻机以及各类化学材料,再到最后的封装测试收尾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迫切需要极为顶尖、先进的技术作为坚实支撑。

再加上 “芯片制造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光刻机,被“万国企业”阿斯麦 ASML实行了严格的对华技术封锁,所以即便有充足的资金,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那么,14亿人就真没有天才吗?

其实天才不是没有,不过芯片和光刻机,也与我们其他的短板类似,如工业母机、工业软件、材料科学等,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它们都是极为典型的 “技术密集型” 产业,需要长时间的科研、技术积累,以及大量人才、资金的持续投入。

要知道全中国人吃饱饭也才20多年,自然没有多少精力都放在“高端制造”身上。

就导致了一些尴尬的现象,而这并不聚焦于芯片、光刻机和工业母机,而是整个中国工业。

首先是机床,很多人对机床的特点与发展认识不足够清楚,也没有仔细研究过国情和需求,就想当然地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盲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作,确实可以生产许多先进机床产品,但也只能兴旺于一时,就例如曾经不可一世的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

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更没有提高核心竞争力,最后又只能灰溜溜地重返低端混战,甚至以出租机床的方式卷价格,这样造出来的机床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很多时候质量差也是由一个员工的责任感决定的,并不是说工资能够决定一个人的责任感,但收入低,责任心肯定不会强。

就比如最近看的比较火的段子:糟乱差的作坊,用锤子敲进去的“无缝切割”,再说一句赶超欧美日。

不规范的操作却成了主流,看得多了,真分不清是博流量,还是当真了。

其次,工业软件始终是迈不过的坎,不能说没有,只能说上升空间巨大。

一个问题,其实就说通了:如果给你西门子、达索、发那科、海德汉,你会用选国产的吗?

答案显而易见,但这种“赢家通杀”的局面,对于工业软件乃至整个工业领域都是最为致命的。

工业软件的进步是离不开反馈纠错、技术沉淀和时间积累的,如果你不用,那制造商就没法得到足够的数据反馈;但如果你用了,那就是小白鼠,风险必须担着。

可以说,这是一个难解的死循环。

再者,就是老生常谈的材料研究,我国从起点就落后了很多,很多专利都受到他国先发优势的限制。

所以,材料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即便有,也不能商用。

而“弯道超车”,尤其在材料领域根本不现实,要知道人家拿出来的都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和优化沉淀,怎么会有漏网之鱼的捷径给你走?

所以,我国基本都是“换道追赶”,简而言之,就是从0开始,换一种物质基础,走不同的路,最后达到同样的效果。

即便国家不计成本的投入,也无疑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而最后,也是重要且避不开的一点,即人才的培养。

但高技能人才,普通企业养不起,更培养不起。

举个例子,机械制造领域,培养八级钳工不仅耗资大、时间长,后续还需要持续提供高技术进修和高难度项目,若达不到与时俱进、“产学研”一体,就会止步不前,而且没有10~15年的积累根本办不到。

再换到老板的角度,耗费如此大的财力心力,对他的商业发展有多大的好处?而且人往高处走,谁能保证就一定能留住这样的人才?

其次,就是高水平机床的研产。

有时候一台机器造下来要花两三年的时间,以德国为例,以前加工一根卧式铣床的刀具轨需要一名工程师,两名技师和三至五名高级工人,相当于国内刚拿到八级钳工证的人。

而且,还非常耗时间,其中光是精加工、表面处理以及修配,就需要大约要半年。

这种情况,除非是大厂,否则根本负担不起。再加上以前,国家也不足够重视,高精度机床自然不会多少的进展。

家底不如别人丰厚,土壤又不适合生长,所以早年就出现了不少顶尖人才,选择远赴欧、美、日谋求发展的尴尬局面。

不过庆幸的是,随着人民生活从“吃饱”迈向“吃好”,国家政策越发支持高端制造,情况也稳中向好。

就比如海归的高材生和科学家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了中微半导体创始人,“中国蚀刻机之父”尹志尧。

如今,国内芯片领域有着华为海思、中芯国际、上海韦尔、长电科技等一干领先企业;而机床方面,国内也涌现了一批有生力量,如大连科德,北京精雕,山东华云、豪迈,浙江震环、海德曼等。

所以说,我国并非没有 “天才”,只是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这些散落于世界各地的 “天才” 们 “召唤回巢”。

中微半导体创始人,“中国蚀刻机之父”尹志尧。

值得一提的是,习总书记也说过:“工业母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和制高点。”

那就以工业母机为例,它为何如此重要?

因为机床是“自强之基”!它是整个制造业的核心,是生产的基础。大到国防武器,小到眼镜螺丝,无论哪个领域都无法脱离机床!

而工业母机作为“制器之器”,生产机床的机床,如果连它都不中用,那你做出来的产品能好吗?

所以,自21年起,我国就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持工业母机企业的优惠政策,就比如高新技术企业购买设备时可享受税收减免优惠,买进100万元的设备,可按200万元进行加计扣除,鼓励制造企业进行设备投入!

不难看出,国家是在鼓励更多相对高精尖的机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工业母机产业高端化、国产化进程。

虽然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对企业也是有要求的。

比如,研发人员占比不低于15%;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5%;工业母机部分业务收入占比不低于60%,且企业收入总额不低于3000万。

那有没有人真的能吃到了这份红利呢?

还真有,就比如相对熟悉,也比较看好的浙江震环机床,就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先锋企业之一。

据了解,浙江震环正在新投建世界一流标准的制造基地,还打造了一支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听说光是薪资支出就比往年多了上千万。

如此高投入,看得都让人心惊肉跳,以至于让人觉得,这样会不会步子迈得太大,别如同沈阳机床一样,扯了蛋?

但或许也正是这种敢于一搏魄力,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工业努力赶超世界先进的决心。

希望中国制造企业能实现对国际先进水平的快速追赶,早日做到百分百国产替代!

相信也不会有人再乐意听到,“离开了某某国家,中国制造业寸步难行,”这种话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制造纪元

制造纪元

螺丝拧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