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初,驻扎在南昌的日本第33师团即将被调往华北,而为了填补这个空缺,由第5师团改编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也相应调驻南昌,以便为日本的战略布局服务。
与此同时,面对国民党第70军的防守,日军第11军决心在第33师团尚未撤离、而第20旅团刚抵达之际,聚集三个师团,实施一场针对驻守南昌周边的国民党主力军的战略打击,力图重创他们,以确保未来在赣州的军队能够安心作战。
随着这一战略的展开,上高会战便应运而生。
令人意外的是,日军并未意识到他们的计划会遭遇重创,不仅如此,连日军第34师团的师团长大贺茂都成为当时中国军队悬赏的目标,这让他最终不得不狼狈逃窜。
上高会战从1941年3月15日开始,至4月9日结束,历时26天,中国参战军队由罗卓英指挥的第19集团军主导,实际参战部队人数超过75000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抵抗力量。
而日军方面则以第11军为主,包含第33师团及第34师团,同时有独立的混成第20旅团参战。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白热化阶段,日军还没有处于大规模多线作战的阶段,所用策略依旧较为陈旧,他们采用的是“分进合击”的战术,意图清扫新建、高安、樟树等十多个县域,最终目标瞄准上高,形成对中国军队的绝对压制。
然而,针对日军的这一征服计划,中国军队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
由罗卓英指挥的第19集团军亲自拟定了“诱敌深入”的战术,企图借此战术掌控全局,并在上高地区将日军包围,进行歼灭战。
战役的前期,日军被引诱至清江、高安一带,随后展开了激烈的围歼战斗。
在第二阶段,日军第33师团遭遇重创,最终不得不在3月20日选择撤离战场。
接下来,日军第34师团也在进入战略包围圈之后,陷入了极其困境,面临团灭的危险。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双方的死伤人数均不容小觑,尤其是3月22日,双方的单日伤亡就超过4000人,同时日军还在作战中使用了化学武器,这导致中国军队中不少官兵中毒。
在多次尝试突围未果后,日军最终于3月28日从战场败退,不得不以惨痛的代价承认了这场战斗的失败。
经过这场浴血奋战,中国军队在上高会战中,虽然伤亡人数超过日军的实际人数,但鉴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军民面临的巨大压力,他们以顽强精神取得了胜利,此次胜利不仅提升了全体战士的士气,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抗日情绪。
在战后,权威报刊如《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也对这一胜利进行了积极的报道,称之为“赣北大捷”,认为这一胜利标志着全国抗战的新气象。
然而,这场战役的结局并未就此结束。
随着日军损失惨重,不甘受辱的大贺茂发出命令,要求增援部队进驻以准备反攻,然而在战术的反复斗智之下,中国军队显示出了压倒性的优势,最终使得日军再度陷入困境。
虽然他们试图通过炮击回防的方式来挽回局势,但周围的中国军队已经围拢上来,情况越发糟糕。
大贺茂为了保存残部而向上级请求出兵支援,然而,来自于中国军车的压力让他根本无法及时集结力量进行反击。
在这段短短几天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凭借快速有效的指挥调度,成功将第34师团围剿,形成了对敌军投降的有利态势,而为了更有效地狙击敌军,根据战后的清点,罗卓英为俘获大贺茂设定了高额的悬赏,意在激励士兵们付出最终的努力。
但高额悬赏虽振奋人心,却未能成功抓住这位日军师团长,因为大贺茂最终在混乱中逃脱了包围圈。
综上所述,上高会战不仅是一次发生在抗战时期的重大军事事件,更是一个激荡人心的历史印记。
它通过英雄奋战和壮烈牺牲,深刻诠释了那一代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战精神。
正因为这些无畏英勇的抗日将士们以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与安全,他们的付出让我们铭记,也让我们在今后的岁月里继续传承这种坚定执着的民族精神。
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你是否也有对历史深思的瞬间?
让我们一起铭刻这段历史,珍惜每一个捍卫和平的当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