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中心 看历史学知识————皇权相权大博弈

扑克讲故事 2年前 (2023-03-15) 阅读数 5104 #育儿

皇权相权大博弈

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即皇帝下设三省,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

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负责起草政令的,负责审核政令的,负责执行政令的,这个叫做三省。在尚书省之下,设立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职能各不相同,吏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人事部、组织部。户部负责户口和财税,相当于民政部跟财政部加上国家税务总局,类似于这种机构。这六部里边最肥的就是户部,和珅那么能贪污,就是因为他做了20多年的户部尚书。

六部尚书理论上讲是吏部尚书最大,因为他管官嘛!但是实际上在清朝的时候,按照六部尚书晋升的顺序,最后做到户部尚书才是最牛的,户部要调任吏部,则有点儿降官的感觉。

礼部管礼仪和教育,甚至还承担一部分外交的职能。兵部管军政、包括武将的考核任免,军政就是军队的招募、训练之类的,但不能指挥作战。刑部管刑法,司法刑狱。工部管建设。这就是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开创,唐朝的时候完善。比如说,户部原来叫民部,为了避李世民的讳改叫户部。

三省的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世界历史上也有三权分立,但人家那个三权分立分的是皇权,总统的权,最高统治者的权,咱们这个分权则是分相权,一者为了削弱独裁,一者为了加强独裁。因为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太大了,秦汉时期的丞相,权力非常大,有封驳谏争之权。什么叫封驳谏争呢?皇帝的圣旨、草拟的政令,需要丞相批准,如果丞相觉得不妥,就不批准,封起来,驳回去,把自己的意见写在后面,照我这个改,这和报社编辑审稿似的、有权修改或枪毙稿子。皇帝跟丞相两个人春游,在外面碰上了,都要下车互相行礼,尤其是拜相的时候,宰相行礼,皇上还礼。宰相每次行完礼,皇上都要还礼。当时是君臣共治天下。

建立汉朝,谁的功劳最大?萧何的功劳最大。刘邦是一个痞子,无赖出身,出道的时候什么也不会。也不知道这帮人干吗保着他,他自己说,我这个人什么都不会,统军百万,攻必克,战必取,不如韩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张良;安抚百姓,运送粮饷,不如萧何。但是这三人都听我的,所以我得天下。但是,没有萧何,张良、韩信管什么用?打仗就是打钱,萧何安抚百姓,安抚后方,又给前线送粮食,把整个国家大局把握得井井有条,他的功劳是最大的。

所以萧何拜相,皇帝赐他三项特权:见君不趋,称臣不名,剑履上殿。

见君不趋:以前皇上搁那儿坐着,你进殿来得小跑过去才算对皇上显示出敬重。但萧何可以大摇大摆,爷来了。

称臣不名:在中国古代,你叫人家的名,跟骂人一样,只能叫他的字。你看咱们这些电视剧里,叫谭嗣同为嗣同兄。这样嗣同兄非抽你不可。你这么叫,你挖人祖坟不是?《走向共和》里李鸿章那么大岁数,见了梁启超,也是“卓如啊”而不是“启超啊”。马超给蜀国皇帝上书,孟德杀我全家百余口。他杀了你一百多口,你还得叫他孟德,要不然证明你这个人没文化。公瑾如何如何,孔明如何如何,你不能说诸葛亮怎么着、周瑜怎么着,那不行。名是自称,别人不能叫,只有皇帝是可以叫你名的,并且参见皇帝也必须自报其名。而萧何见驾可以不报名,只要说臣见驾就完了,不用说臣萧何见驾。这也是特权之一。

剑履上殿:可以穿着鞋,带着宝剑上殿。因为那会儿都席地而坐,进门都应该脱鞋的。

以后只要丞相一牛,皇上都赐这三个特权,所以丞相的权力很大。

丞相的属官叫十三曹,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是国家的正式机构,主官秩千石,国家给发工资的,跟县令是同级的。

皇帝的属官是尚书台。尚书,顾名思义可能就是原来给皇上管文书档案的,相当于皇上的秘书。尚书台主官秩六百石,比十三曹少四百石。等于皇帝的属官比宰相的属官级别还低,不但低,还不是国家给发工资,是皇上自己掏腰包,你要不掏,你就甭雇他。

一个是国务院办公厅,一个是总统私人助理,你这个身份跟人家没法比。如此看来,还是表明相权之大。

那皇上怎么削弱相权呢?就是有什么事儿,我都跟这些尚书商量,尚书台设立尚书,门下省设立侍中。这些人品级虽然低,但整天跟皇上泡在一起,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到了东汉,丞相基本上就成了一个虚衔儿了,真正掌实权的人,必然要加这么个衔儿——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将军掌握武将,录尚书事管文官,基本上都这样。

但是,这个大将军录尚书事还是一个人。它虽然不叫丞相了,实力却相当于一个丞相,对皇权还是构成了威胁。那时候君臣共治天下,丞相跟皇帝,谁的权力更大,完全靠两个人的个性。要是秦皇汉武时期,肯定是皇权大,你要赶上那个皇上窝窝囊囊,又爱玩儿什么的,不理朝政,那就大权旁落。所以在隋朝以前,权臣篡位的事儿,史不绝书,多有记载。往往做了丞相就有机会篡位,曹操做了丞相,基本上等于篡位了,他儿子帮他完成了这个举动。接着曹魏几十年之后,被丞相司马氏篡了。尤其在魏晋南北朝乱世的时候,你要是做了丞相还不篡位的话,老百姓都替你着急。

隋文帝杨坚也是做了丞相后,篡了北周的位,所以他一当皇帝,就怕这种事儿发生在子孙身上。为了大隋江山千秋万代,怎么办呢?削弱相权。名义上把相权削弱,说是一分为三,实际上不止。三省的正副长官都是丞相,都入政事堂。而只要可以入政事堂议事的官,实际上就相当于丞相。三省的正副长官大致是这些:中书、尚书两省的长官叫令,副长官叫仆射。中书令、尚书令、中书左仆射、中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门下省的长官叫侍中,副长官叫侍郎。六部的长官叫尚书,副长官也叫侍郎,分左右,兵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这样一来,三三得九,一人之权瓜分为九。当然,并不是每个皇帝在位的时候都设立得那么全,比如李世民做秦王的时候,当过尚书令,所以等李世民继位之后,唐代就不再设立尚书令了,因为当年太宗皇帝做过这个职务,你们谁还配做这个?就此取消。

宰相成了临时工

无论如何,宰相一般也得有四五个、六七个。到了高宗、武则天之后,皇帝设立了一个职务,叫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职务是临时性的,不管你现在是几品官,只要给你加上这个衔儿,你就相当于宰相。皇上若要提拔你,给你加这个衔,入政事堂议事,你就相当于宰相了。如此说来,宰相就由固定的变成了临时的。它的好处是,正式任命的宰相如果要罢免,是有一套严格程序的,现在这个是临时宰相,这个临时工皇上能说撤就撤。

比如说,国家公务员的晋升应该是逐级的:科长、副处长、正处长、副局长、正局长、副部长、正部长,应该这样有序晋升。但是后来你别晋升了,我给你加一个衔儿就完了。假如你现在是处长,我给你加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你就一下子相当于副总理了。优点就是哪天我看不上你,我把这个衔儿一摘,你就又回去接着当你的处长去,特方便。所以之后,既然设立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三省的长官就变成了虚衔,甚至设而不授。

中书令该退休的时候,本来要任命一个新的,现在就不任命了,空着不设。即使设了,也都是给那些还有两年就快死的老臣,让他荣誉一下。一把年纪了也不人政事堂议事,也议不了事,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老到那个份儿上的,给你个太师中书令,也是位高权不重。

真正掌权的,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这帮临时替换,来去全由皇帝秉断的人。中国古代的官员一、二品穿紫袍。《红楼梦》里说:“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三、四、五品是红袍,六、七品官是蓝袍,也就是青袍(“江州司马青衫湿”),八、九品的官就是绿袍了。中国有一个成语,形容一家全是当大官的。就说他们家满门朱紫,除了红的就是紫的。现在所说的红得发紫,意思也大致相同。

这样的话,充当临时丞相的如果是小官,穿青衫的,给你加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衔,你只要换个颜色的官服穿就是了,从青衫变成紫红的。等什么时候皇上不待见你了,这个衔儿一摘,你还回去穿你处长的官服去,红袍的还是紫袍的给脱下来,换青的上去。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隋唐时期皇帝想出来的削弱相权的办法。它不但将相权一分为三,更关键的是后来把丞相之职演变成了临时工,成了皇上的打工仔。中国古代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宰相由一个变成一窝,由独相发展到群相。

评论列表
  •   用户10xxx67  发布于 2023-04-30 20:17:30  回复该评论
    张居正当年是真救了高拱九族,要不然万历成年后必定学汉唐的古剑情深和如芒在背,高拱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要欺帝幼。
  •   强子  发布于 2023-05-19 08:37:47  回复该评论
    唐朝的节度使不比你丞相牛逼一百倍啊 人家一不高兴直接把皇帝招呼过来叼一顿 皇帝还要点头哈腰的 回家还要写诏书表扬加封赏
  •   用户10xxx91  发布于 2023-06-11 17:15:24  回复该评论
    可以把权力想象为一个完整的圆形面积,皇相宦三权是当中的三个扇形,其中宦权又依附于皇权,面积最大的扇形就能掌控整个权力,而这三个面积的比例也会动态变化。夏言严嵩高拱倒台是因为相权的扇形又分解成两个独立的扇形,论单体仍然是皇权占据的面积最大,所以这时候仍然是皇权占优势。
  •   陌生人  发布于 2023-04-11 00:10:34  回复该评论
    朱元璋搞胡惟庸分分钟灭他九族。后来的首辅夏言高拱严嵩不就皇帝一句话?张居正是皇帝幼小没起来。魏公公权倾朝野,新上来的崇祯分分钟把他弄下去。
  •   嘉嘉  发布于 2023-04-04 16:39:59  回复该评论
    皇权和相权相争,从汉到清,一直没有停止过,最后是皇权取胜。汉初更像双首长制,到汉武的时候,逐渐夺权,有了尚书一说。越往后,权力越往皇帝身边集中。
  •   道释儒法兵墨纵横  发布于 2023-04-14 10:14:59  回复该评论
    你这个山石书,不成气候。古人有很多牢骚和一些有道理的看法,道理万万千千,老子和大唐人都知道,你这个山石书的道理,只是个别真知灼见和大部分的不实用的合成,自然现实就是真理,李姓和王姓,好像都上亿,这才是真理。
  •   月神祠  发布于 2023-04-12 14:33:53  回复该评论
    李耳春秋静保命,不知西去何处隐。李渊东来不知静,妄与杨姓争帝权。李姓破坏山石书,从此万物诛李道。李家不悔撞石死,道教不悟撞树亡。不读阿凡提传书,妄谈尧舜禹族事。不阅纣王成王碑,枉封周朝诸家神。不见秦汉山石书,只见文人口舌痈。墨客五寸痛风手,何日沙场执长缨。不见魏晋山石书,墨客几家衣裤鲜。书尽三国帝王事,文人几人疼足行。
  •   魂淡  发布于 2023-04-19 13:32:55  回复该评论
    皇权的逐步扩张,秦汉还有宰相,隋唐宰相就不是一个人了是一个班子,宋朝丞相已经没有座位了只能站着回话,明朝朱元璋干脆废除了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丞相跪受笔录。完败
  •   7564791  发布于 2023-04-02 12:45:28  回复该评论
    中书省一把手是中书令,二把手是中书侍郎。没有中书左仆射和中书右仆射(即使是唐宋中后期的左相也只是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是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   费颂华  发布于 2023-04-13 14:10:50   回复该评论
    刘伯温和朱元璋大搏击的结果,刘伯温64岁那年,被朱元璋用毒药毒死。
  •   倚剑柔情  发布于 2023-04-13 20:11:18  回复该评论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一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一同中书门下一参知政事一内阁学士一军机大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扑克讲故事

扑克讲故事

行走历史长河中,坐看风起云涌时,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