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1月17日中午,一辆伏尔加牌的小轿车缓缓开进江西省泰和县委招待所的大院。车一停稳,就有个军人把车里的一对老年夫妇带到招待所东边一栋二层小楼的楼上。
这情景,正好被住在招待所西头的一位老红军瞧见了。
有个老红军叫池龙,以前是空军作战通讯部的部长,他老家在泰和。这次他回泰和,就是为了看看还留在老家的孩子们。池龙到泰和以后,泰和这边安排他住在县委招待所西边的一栋小楼里。
池龙看到那辆伏尔加小轿车开进招待所后,招待所明显加强了警戒。县里的官员们也一个个接连到来,表情严肃地进出东边那座二层小楼,这让平日里很安静的院落多了一层神秘的感觉。
池龙认定,从小轿车里下来的,肯定不是普通客人,而是个大人物。
中午的时候,池龙瞧见县委书记刘步山刚从小楼下来。在泰和住了些日子了,池龙跟刘步山也熟络起来。池龙一下就把刘步山拽进自己屋里,急不可耐地问:“老刘,今儿个来的客人是谁呀?”
刘步山往四周看了看,小声对池龙说:“邓小平来了!”
是邓小平啊!池龙怎么也想不到,邓小平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泰和这么个小地方。池龙当年是红一方面军的老兵,长征出发的时候,他担任的就是当时中央秘书长邓小平的警卫员,跟邓小平有不少交集呢。
邓小平被打成“中国第二号走资派”以后,池龙很长时间都没得到邓小平的消息了。
【一、】
邓小平出现在江西这件事,得从1969年讲起。
1969年10月17日,林彪发出了《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让全军都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第二天,这份“紧急指示”被加上“林副主席第一号令”的名头下达到部队,解放军整体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林彪还做出决定:为了配合战备需求,将许多老帅从北京疏散到全国各地去。
随后,朱德、董必武被安排疏散到广东,叶剑英被安排疏散到湖南,陈云被安排疏散到江西,聂荣臻、陈毅他们被安排疏散到河北,邓小平被送到江西南昌去了。
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通知邓小平去江西“疏散”。邓小平就向汪东兴提了一个要求,他的继母夏伯根岁数大了没人照顾,他想带着继母一起去江西。汪东兴当时就答应了。
邓小平一家收拾行装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呢,周恩来正亲自给江西那边打电话,就为了安排好他们在江西的生活,让江西方面照顾好小平同志一家人。
周恩来对江西那边提出的要求是:“邓小平两口子到江西呢,一方面要学习,一方面参加点合适的劳动。他岁数大了,要对他们的生活给予适当照顾。”
电话里,周恩来专门跟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程世清交代:“毛主席讲过,邓小平同志的事和其他人不一样。”
程世清在周恩来亲自关心下表示:“总理的指示,我们一定坚决执行,保证邓小平夫妇绝对安全……”
【二、】
到了江西之后,邓小平夫妇被安排去南昌新建拖拉机修配厂干活儿,他们住的地方呢,就安排在了原来南昌步兵学校的一栋两层小楼里。
江西是邓小平战斗过的地方。40年前,他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经历了人生第一个大起大落。40年都过去了,他还会怕人生的风雨吗?
到江西之后,邓小平和卓琳、夏伯根做了生活上的分工:邓小平是家里唯一的“壮劳力”,拖地板、劈木柴、砸煤块这些重活就由他来干。
卓琳挺细心的,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缝纫这些细致的活儿都归她干;夏伯根厨艺棒,生火、做饭就由她负责。三位老人彼此关怀照顾,日子过得既充实又有活力。
陶端缙当时是新建拖拉机修配厂的车间主任。他还记得,邓小平第一天来厂里劳动的时候,穿了件蓝色中山装,还有一双解放鞋。那衣服洗得有点掉色了,不过邓小平精神头挺足的。刚一进车间,邓小平就对他说了句“早上好!”
陶端缙知道邓小平,对这位老人也非常敬重。他原本打算安排小平去车间做清洗零配件的轻松活儿,可小平说自己腿有毛病,长时间蹲下再站起来很费劲,于是主动要求干“钳工”。
邓小平讲,他以前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干的就是钳工,这就相当于现在“重操旧业”,肯定能干好的。
邓小平干钳工的时候,手法特别熟练,车间里的工人见了都特别惊讶。活儿干得好,工友们都夸赞说:“这手艺,起码能算个四级钳工呢。”
每天只要一进车间,邓小平就抄起工具闷头干活,很少跟人搭话。卓琳就劝他,干累了就搬个椅子坐会儿呗,可小平不答应:“不行啊,我要是坐下了就站不起来喽。”
邓小平下放到江西的时候,从北京带了好多书过去,对他来说,读书是最好的放松办法。
1971年林彪出事后,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信时也提到:“这两年我每天上午去工厂干活,下午和晚上就看书、看报、听广播,再做点家务。”
为了让小平同志上下班方便些,工人们就在工厂后墙开了个小门,还用炉灰渣铺了条500米长的小路,这条小路直通小平同志住的小楼。小平同志在这条小路上走了三年零四个月,大家就把这条小路叫做“小平小道”。
“小平小道”是一条弯弯曲曲、杂草丛生的田间小路。路很窄,两边都是庄稼地。这还是一条特别的小道呢,小平同志每天都在这条小道上来回走,一边走一边观察、思考,同时也在等待着。
他天天在小平小道上走,对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国际环境等问题都思考得比较深入了。
这些思考成了后来改革开放思想的萌芽,给之后的全面整顿以及改革开放打下了思想基础。
卓琳讲过,“经过三年的观察,邓小平越发为国家的命运前途担忧。经过三年的思考,他的想法更明确了,思路更清晰了,信念也更坚定了。”
这些,对他复出不久就领导全面整顿,还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制定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直接的影响。
要是没有小平小道的那3年,就不会有1975年小平同志复出之后大刀阔斧搞整顿,更不会有1978年之后改革开放那些大胆又强有力的举措。
【三、】
1971年11月5日,新建县拖拉机厂忽然通知邓小平去听中央发的一份文件。卓琳记得,小平听完文件回到家后,就给毛泽东写了封信。在这封信里,邓小平表示想出来工作。
1972年1月10日,在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毛泽东肯定陈毅是个好人、好同志,还表示邓小平虽犯了错,但那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周恩来听出了毛泽东话里的意思,马上就把毛泽东的话传达出去了。
邓小平敏锐地察觉到,历史即将发生重大转变。于是,他再次给毛泽东和中央写信,信里说:“我感觉自己身体还不错,都68岁了,还能做些技术性工作,还能为党和人民做些事……”
8月14日,毛泽东针对邓小平批示说:“他没有历史方面的问题……他帮刘伯承打仗的时候很得力,是有战功的。而且,进了城之后,也不是啥好事都没做。”
比如说率团去莫斯科谈判,他可没向苏修低头。这些事我以前讲过好多回了,现在再讲一次。
毛泽东的这个批示,是重新起用邓小平的一个信号。于是,周恩来让中共中央办公厅尽快把毛泽东的批示送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传阅,还在8月1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这个批示。
同时,周恩来以中央的名义通知中共江西省委,让他们马上停止对邓小平的监视劳动,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还允许邓小平开展一些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类的活动。
【四、】
1972年11月12日,邓小平陪着夫人卓琳,坐着一辆“伏尔加”小轿车,开启了他在复出之前的外出调研之旅。
这一回调研,小平同志到樟树市看了江西盐矿和四特酒厂,接着从吉安、永新、宁冈去往井冈山茨坪,还看了黄洋界等战斗的地方。
在茅坪八角楼那地方,讲解员提到林彪把“朱毛会师”改成“毛林会师”这事儿的时候,邓小平很生气地讲:“假的咋也成不了真的,真的它就是真的!”
邓小平离开茅坪后就到了泰和县。11月17日上午呢,他去泰和糖厂和插秧机厂参观了,还看了插秧机操作表演,之后就到泰和县委招待所休息去了。所以池龙才能在泰和县委招待所见到小平同志。
知道是小平来了,池龙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就求刘步山,想和小平同志见个面。
刘步山晓得池龙是小平的老部下,可这到底是邓小平“下放”到江西后的头一回外出,江西省委还专门关照过,不许邓小平单独和任何人会面呢。
可刘步山一瞧见池龙那急切的眼神,就狠不下心拒绝,只好硬着头皮说试试。
邓小平午觉过后,刘步山敲响了他的房门。刘步山先跟邓小平聊了几句泰和县的风土人情,瞅着邓小平精神挺好,就壮着胆子说:“首长,有个老红军叫池龙的,想见您……”
小平一听到“池龙”这名字,脸上就有了笑容,一个劲儿地说:“行,行,赶紧让他过来!”
没过多久,刘步山就带着池龙到了邓小平的房门前。池龙让自己心情平静了一下,再整理了下衣服,然后才轻轻把门推开。
门开了,池龙一眼就瞧见那张熟悉的脸。他赶忙快走几步到跟前,朝着邓小平规规矩矩地敬了个军礼,接着紧紧攥住邓小平伸来的手,很激动地问:“老首长,您身体咋样?”
邓小平笑着对池龙讲:“身体还不错呢,我可记得你,那时候你还是个小伙子呀!”小平边说边拉着池龙,让他在自己旁边的沙发上坐下。
当年的老首长和老部下一见面,肯定得好好回忆回忆过去的事儿。他俩聊起红军时候的好多旧事,一会儿笑得特别开心,一会儿又因为牺牲的战友陷入沉思。
聊着聊着,两个人又开始说起自己最近的情况了。
池龙心里有件事想不明白,就问邓小平:“老首长啊,照这样发展下去,咱们党和国家会变成啥样呢?”
池龙提出的疑问,让小平同志特别有共鸣。小平同志拍着池龙的肩膀讲:“林彪这人不能说没能力,他就是个伪君子。你得正确看待自己的遭遇,老揪着个人恩怨可不行。”
池龙看着邓小平,一下子不知道该说啥了。
邓小平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可比自己严重多了,可他一点都不抱怨,对党和毛主席也毫无怨言。他这高尚的情操、坦荡宽广的胸怀,自己怎么都比不上。想到这儿,他特别羞愧,看着眼前的老首长就流下了眼泪。
见池龙很激动,小平又拍了拍池龙的肩膀说道:“咱们党和国家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随后话锋一转,带着蔑视的语气讲:“就是有几个书生在瞎折腾!”
小平和池龙的对话一下子就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天都黑了,这两人还没聊够,谈得正起劲儿呢。当天晚上,按照小平的要求,刘步山把池龙和邓小平安排到一块儿吃了顿晚饭。
【五、】
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详细记录了邓小平和池龙的这次谈话。
毛毛在书里写着:“六年了,这是父亲头一回对‘文革’的事儿说这么多话。其实啊,这些想法在他心里早就有了结论,就是他这人很严谨,轻易不议论。这回呢,政治环境变了,又在革命圣地碰上了革命同志,就把藏在心里好多年的想法一股脑儿地说出来了,可算是畅快了。”
第二天,邓小平和卓琳跟池龙告别后,坐车去赣南参观,到了他以前工作过的瑞金。瑞金县的同志们一看到小平,都管小平叫“我们瑞金的老县委书记”,这个叫法让小平特别感动。
1973年2月19日,邓小平一家打算出发回北京去了。这时候,修配厂有十几个工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也主动跑来送行。
小平和卓琳特别开心,从车上拿了些吃的来招待工友。还跟大家讲:“我在这儿待了三年多,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呢!以后要是有机会到南昌来,我肯定会来厂里看大家的。”
和送行的工人们简单告别之后,小平同志就踏上了回北京的路。
3月10日,周恩来主持了一场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作出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党的组织生活以及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3月29日下午,邓小平在周恩来的陪同下,见到了阔别三年多的毛泽东。看到邓小平积极乐观的样子,毛泽东很开心,说道:“好好工作,保重身体!”
1973年4月12日,细心的人察觉到,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为欢迎西哈努克亲王举办的宴会上,消失了三年多的邓小平又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啦!
邓小平这次公开露面在复出之后,这仅仅是个开头。周恩来清楚自己身体状况不佳,叶剑英身体也不怎么样,也就邓小平还算是个“壮劳力”。
中国正需要像邓小平这样精力旺盛又经验老到的政治家。所以周恩来在预言邓小平时讲:“这是一个以后会成为非常重要人物的领导人。”
【六、】
毛泽东觉得得让全世界清楚邓小平在中国政治方面的重要性,所以就有了个很显眼的做法:让邓小平担任去参加第六届特别联大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这么做是为了在国际上把邓小平塑造成中国政府代表的形象,提升邓小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威望。
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召开之前,外交部就我国代表团团长的人选向毛泽东请示。当时,毛泽东提出让邓小平担任团长,乔冠华做邓小平的参谋。
周恩来接着提出,考虑国内的情况,联合国大会为期三周,邓小平不用全程都参加,在大会上讲个话,和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接触完了就可以回国。毛泽东认可了周恩来的这个提议。
1974年4月6日,邓小平带着团队前往纽约参加六届联大特别会议,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还有首都的四千多群众到机场热烈欢送。
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发言,这是他头一回向全世界说明毛泽东不久前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他还表达了对第三世界各个国家在原料和发展相关问题上维护本国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帝反霸立场的支持。
邓小平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这使得他在国际国内重新确立了自己在中央的地位。1975年1月5日,中央任命邓小平担任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1月8日的时候,十届二中全会再次选举邓小平成为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过了没几天,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又被选为第一副总理。
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结束之后,周恩来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讲:“我身体不行喽,往后国务院的工作就由小平同志来主持吧。”打这起,邓小平就开始取代重病缠身的周恩来主持国务院的工作了。
几年过后,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全国人民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书写出充满希望、朝气蓬勃的春天的故事。
《先锋国家历史》杂志:《1972年的邓小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