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6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题目叫“勤杂工的‘万宝库’”说的是一个勤杂工成为“增产节约红旗手”的故事”。
什么样的企业,连勤杂工都这么厉害?
不如,让我们先将时间调到那战火纷飞的90年前。
1933年至1937年,日本侵略者先后在沈阳建立了前田铁工所和协和工业株式会社,即“举钵罗汉”沈阳第三机床厂的前身。
1946年4月,该工厂被国民党经济部驻东北特派员办事处沈阳分处派员接收,并将部分设备分别拨给昌和会社和三菱会社,也就是后来的沈阳第一机床厂。
好嘛!原来沈阳第三机床厂才是沈阳“第一”机床厂啊!
而后的10月,国民党特派员又将协和、前田两厂余下部分合并,改为中央机器公司沈阳机器厂。
解放前夕,工厂遭到破坏,仅剩破旧皮带机床120余台,职工80余人。
沈阳解放后,经过三年恢复建设,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与精力。
工厂在边生产,边改造的方针指引下,进行了扩建改造,将日伪时期的森田会社、岗谷机会社、三荣螺会社、奉天兽医研究所、大拓精米所等先后划归,先后更名沈阳第一机器总厂、沈阳第三机器厂、东北机械第三厂。
企业因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然,该工厂也不负众望,由解放初期只能生产简单的单一品种皮带塔轮车床,发展到能生产多品种和高精度数控车床。
1949 年6 月16 日,沈阳第四机器厂(沈阳鼓风机厂)桥梁部的工人荣雨亭加工一根丝杠所用工时达到了当时全国最好水平。
消息一经传出,各厂纷纷到沈阳第四机器厂参观学习。
沈阳第三机器厂(沈阳第三机床厂)工会组织了生产积极分子参观后,趁热打铁在全厂发动工友们开展“赶超沈阳第四机器厂创生产纪录”的运动。
厂工会发出号召后,得到工人们的积极响应。
时间来到50年代,这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第二年那个年代,新中国的影视技术才刚刚起步,能拍摄的可都是大事和大人物。
那一年中国电影有《白毛女》,《卫国保家》、《红旗歌》、《刘胡兰》、《我这一辈子》,而也是这一年,一个普通的沈阳工人竟也拍摄了一部电影!
其名,就叫做《沈阳第三机床厂》。
同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接见出席会议的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生产新纪录创造者,沈阳第三机床厂工人赵国有。
车工赵国有于8 月初在车皮带车床吊挂塔轮时,把车一个塔轮时间由7 个小时逐步缩短到5 个小时,接着他又改进工具,创造了2 小时20 分的纪录,这个纪录比当时的全国最好纪录少2 小时30 分,比解放后恢复生产初期的操作时间少21 小时30 分。
同赵国有并肩工作的张尚举对六尺车床划线工时由178 小时缩短到11 小时30 分。工人党会安创造了车丝杠由原来的16 小时减少到2 小时37 分的新纪录。各工友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也纷纷创出生产新纪录。
3年后,工厂也正式改名为沈阳第三机床厂。
并于1958年2月,沈阳第三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首台多轴自动车床,填补我国机床行业的一片空白。
1959年,国家组织相关单位研制308轴承生产线,沈阳第三机床厂承担了研制任务,经过几年反复研制,1967年3月,中国第一条车加工生产线终于诞生。同年7月交付洛阳轴承厂使用。
随后的时间里,沈阳第三机床厂还开发出C2150.4型多轴自动车床、数控转塔车床,具有相当高的生产能力和较高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机床厂中居于前十。
紧接着,时间来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党的带动下,沈阳第三机床厂先后试制成功CSK3163以及CK630型数控车床,并为北京内燃机总厂生产的S3—902型曲轴车加工自动线。
其中,CSK3163型数控车床绝对值得一提!
该设备可以说开创了中国机床技术的新纪元,其特点是可实现恒速切削,转塔刀盘可转12个工位,转位时间为一秒,并于1981年出展西德汉诺威国际机床博览会。
1982年,沈阳第三机床厂改变经营作风,按用户要求进行安排生产,在当年的头几个月,轻纺等行业订购的多轴自动车床,为前一年两倍多,销售额达160多万元。
次年,沈阳第三机床厂为与石油工业部从美国休斯工具公司引进的牙轮制造技术配套,三厂自行设计和制造了CK3263A和CK3263B型两个新型高速强力数控车床。
这两种产品主要应用于盘类和轴类零件加工,其中专门配有3TF数控系统的CK3263A型数控车床,是当时中国首次自行设计的人机对话型数控车床。
1988年2月,沈阳第三机床厂研制的K字牌CK3263A(B)型数控转塔车床分别荣获国家金质奖。
后来,沈阳第三机床厂的销售范围,已从自行车、纺织机械及缝纫机行业,扩展到轴承、电机、石油机械和军工行业,国外也来订货。
1993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三机床厂和辽宁精密仪厂四家厂商联合发起成立沈阳机床。
1996年,成立3年的沈阳机床便登陆深交所,实现A股上市。
2001年起中国加入世贸,中国机床行业迎来了长达十年的发展黄金期,并于2008年获得国家下拨的四万亿刺激政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开始落地实施,几项因素综合作用下,沈阳机床终于迎来起飞。
可是,真的起飞了吗?
2004年后,通过并购德国希斯公司、重组云南机床厂、控股昆明机床厂,形成中国沈阳、昆明及德国阿瑟斯雷本三大产业集群,形成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全新布局。
产品广泛进入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能源等重点行业核心领域和消费电子等新兴产业,向欧洲、美洲、亚太等地区10多万用户提供机床产品和相关服务,并成功登顶机床销售额世界第一。
可能是成功的太轻巧,也归结于步子迈得太大,而后面该沈阳机床集团的故事,相信大家也知道了。
去年我去沈阳游玩,想特地去看了一眼,结果寻人打听,原来早已物是人非,只剩下了“又一城”小区。
至此,仅希望在通用集团的带领下,沈阳机床可以重整旗鼓,再下一城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