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教委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工作方案和指南,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要在2025年前,建立起一个双向促进的长效机制,培育一大批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学校!想知道这背后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挑战?继续往下看,你会发现教育和科技的结合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北京发布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张耀天在2024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上透露了相关信息,针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北京将出台两个文件,一个是工作方案,另一个是指南,这也是张耀天在会上强调的两个重点。
张耀天表示,我们将在北京市教育系统试行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这份方案中明确了多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比如到2025年,我们要建立起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和研发双向促进的长效机制。
同时要培育5类典型应用场景、100所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学校,到2027年,要建设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形成典型案例和创新品牌,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基地,培育数个教育行业大模型。
此外,张耀天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问题,因为缺人,是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一大难题,所以我们要求高校也要跟进,到2025年,北京要建立起高等教育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33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20余所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张耀天在会上的讲话中还提到了很多细节,比如我们会在北京市教育系统专门成立一个办公室来负责这项工作。
同时也会邀请专家学者,共同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问题,包括规范制定、隐私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
北京发布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另外一份文件是指南,《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4年)》也在这次会议上发布了出来,对29个典型场景提出了引导和规范。
比如在学科教学方面,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一对一辅导计划;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可以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学生的情绪变化。
当然这份指南最重要的部分是约束性条款,比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指南》中明确提到,在校园人工智能应用活动中收集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必须严格进行保护。
任何学校和机构都不得擅自将其用于其他商业活动或者向第三方机构共享。此外对于未成年人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规范也有明确要求,《指南》中提到必须在教师或家长的引导下进行。
北京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张耀天在会上的发言中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内容,比如我们今年要向25所中小学推送人工智能试点校建设项目,并且已经遴选出了12个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形成了一批优秀实践案例。
按照计划,北京要到2025年完成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的建设,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但张耀天也坦言,这其中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
比如很多老师对人工智能的技术并不熟悉,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有所应用;再比如一些家长对人工智能持有偏见,担心孩子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必须正视人工智能技术给学生隐私带来的威胁。
因为即便是我们技术中心,也无法完全杜绝那些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手段获取数据的可能。
引导与规范但尽管如此,张耀天还是表示乐观的,因为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引入技术,而是在建立起一套引导与规范体系。张耀天强调说,无论做什么样的尝试,我们都必须要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
新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它融入我们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是有效果的。此外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技术本身固然是中性的东西,但它所带来的应用中却充满了风险。
比如个人隐私泄露带来的问题就不仅仅是技术本身那么简单;此外更让我们担忧的是,在未成年人的世界中,这些风险可能会被放大。因为孩子们缺乏足够的道德伦理约束力,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引导,他们很可能会走入一条错误的道路。所以即便是像人工智能这样前景广阔的技术,在应用时也必须审慎对待。
结语北京在教育领域引入人工智能,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只要把控好隐私保护和技术引导,相信会给教育带来积极的影响。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也别忘了点赞支持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