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00年以来,量子领域已从理论构想逐渐发展为技术革新与应用的丰碑,在百年的历程中,诞生了12位诺贝尔奖得主,被誉为科学精英的摇篮。量子技术,作为21世纪的科技明珠,广泛渗透至多个行业:半导体技术、芯片研发、航天航空、医疗设备、通讯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脑、MP3播放器、微波炉、医院的检测器械等,均基于量子原理而制造。
量子,在微观世界中代表着电子运动所产生的磁能以及超微粒子所引发的非连续能量波动的原始状态,它构成了能量波动的基本单元。量子的两大显著特性为:
微观粒子性:其直径仅为10的-15次方米,细微到能够轻易穿过细胞壁。若将细胞比作地球,量子则如地球之上的一滴水珠。
高频能量波性:量子能激发出数亿次每秒的高频振动,并释放出强劲的能量波。这波能够与人体内在的磁场能量波共振,校准混乱的电子磁场,重新排列混乱的电子,从而修复损伤的细胞,为之注入新的活力,提升生命力。
在生物界,生命体的自愈能力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如蝾螈能再生断肢、壁虎能复生尾巴、蚯蚓切断后仍能生长。美国生物学家罗斯于1943年通过对青蛙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揭示了蝾螈的断肢处的生物电势与众不同,伤势越重,生物电势能量越强,自愈能力越显著。罗斯教授通过模拟蝾螈的生物电势在青蛙断腿上实施实验,数天后惊奇地发现伤口处长出了新骨骼和肌肉,这一发现轰动了整个科学界,被誉为“蝾螈效应”。
生物电势实则为生物电磁场,是由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所形成的一种生物电磁能量。例如,人体癌细胞的异常生物电磁能量异常强大,使得癌细胞具有迅速增殖与扩散的能力;儿童的生物电磁能量高于老人,健康人的生物电磁能量则超越不健康者。科学家最终得出结论,人体的生理机能健康与人体生物电磁能量的强度密切相关,而生物电磁能量的变化是以量子的形式发生的。
从量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命现象与能量的分布、传递及状态紧密相连。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体内的能量传递畅通无阻,所有的生化反应得以正常进行。人体是一个自平衡的系统,尽管我们可能无法完全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但身体会尽可能维持在健康或平衡的状态,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致中和”。如果体内的电子能量发生改变,导致电子传递链受阻或中断,磁场异常便会随之而来,从原子到分子,再到细胞、组织器官,微弱磁场的连锁性混乱导致亚健康与疾病的发生。
量子医学,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结合量子生物学、量子药理学和生命信息学,通过调控微观状态下的电子波动与能量,对机体进行全面、系统的预防、调节、诊断、治疗与康复。量子医学的本质是电磁场,通过分析生物所释放的振动频率(即微弱磁场波动能量)来进行诊断与治疗,也被称为波动医学。它是一个建立在电磁双电层与生物世界相互作用基础上的崭新学科。
依据量子理念,所有生物皆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产生磁场,并散发电磁波。人体疾病的初始阶段,通常是构成原子的电子运动异常所致。
因为电子运动与磁场紧密相连,一旦正常电子的共振磁场发生改变,从原子到分子,再到细胞、器官的信息传递通道便会遭受紊乱与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损伤、器官异常和疾病的产生。量子医学认为,人体疾病是能量波动失衡的体现,而能量波动的核心是电子的传递过程。通过调整能量波动(无论是细胞的自调节还是外加磁场的干预),修正失衡的电子传递,便可达到恢复健康的目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