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 野史:和珅临死前,拿出了乾隆赐的保命诏书,打开一看只有三个字

白晴聊历史 1天前 阅读数 42 #历史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和珅,这位清朝权倾一时的权臣,虽因贪腐而臭名昭著,但他在乾隆帝的宠信下,却一度权力滔天。

直至最后,他的命运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临终时,和珅拿出了乾隆帝赐予的“保命诏书”,许多人以为这张诏书将是他化解危机的最后一线生机。

然而,和珅打开诏书时,却只看到了三个字,简简单单,却如同三颗重磅炸弹,瞬间击碎了他最后的希望。

这三个字究竟是什么?

为何乾隆帝给了他如此一份命运的赌注?

这张诏书,是否真的能救他,还是其中藏着更深的谜团?和珅的死,或许比他的生更加扑朔迷离。

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谜团。

满洲贵族之子

提起和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

在清代历史上,数他最有名气。

只是他的名气并不是因为他的功绩,而是因为他的贪污。

和珅的家世显赫,祖父和父亲都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担任过很多重要职位。

也正是由于家中的显赫背景,和珅才有机会进入宫廷,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

和珅自幼便接受儒家经典教育,文采出众。

他能说会道,口齿伶俐,很快引起乾隆皇帝的注意。

要知道,皇帝身边的臣子都对皇帝毕恭毕敬,唯恐说错一句话,惹恼了皇上。

可和珅与众不同,他很善于察言观色,总能说出让乾隆高兴的话。

于是,凭借其出众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和珅的职位稳步上升,终于在乾隆后期成为内务府总管,掌管着宫廷中的大小事务。

从此开始,和珅便开始了他的敛财之路,这一路上,名利双收,春风得意,皇恩浩荡。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短短数年时间,竟然让他积累了堪比国库的财富,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大学士贪腐案

乾隆四十年,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身为云贵总督的大学士李侍尧被举报贪腐受贿。

皇帝大怒,亲自派遣和珅前去彻查此案。

这对于和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只要查处了李侍尧的罪行,那他便立下了大功,必定能够高升一级。

和珅到任后,并不急于升堂审案,而是先找来李侍尧手下的大臣,私下会面。

在和珅的威逼利诱下,这些原本对李侍尧忠心耿耿的臣子全都倒戈,交代了李侍尧的诸多罪行。

和珅又亲自前去审讯李侍尧家中的管家赵一恒,终于找到了李侍尧贪污的罪证。

这下子,和珅便掌控了整个局面。

他带着满满的罪证回到京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李侍尧的罪行一一揭发。

乾隆帝勃然大怒,当即撤了李侍尧的官职,并处以极刑。

而和珅的名声也因此一举成名。

原本他只是内务府的总管,这下子,便平步青云,成为六部尚书,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学士。

贪墨到了极致

权力的滋味很甜,金钱的诱惑更大。

当和珅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红人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捞钱,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先是命令手下人在大街小巷搜刮民脂民膏,强迫百姓进贡,什么值钱的东西都不放过。

又让人查抄富商豪绅的家产,美其名曰整顿吏治,实则中饱私囊。

很快,大批大批的金银珠宝便涌入和珅的府邸,堆积如山。

除此之外,和珅更是动起了国库的歪脑筋。

要知道,作为六部尚书,他手中掌管着国家的财政大权。

于是,和珅又以国库需要置办物资为由,从国库中挪用大批金银财宝,尽数装进自己的腰包。

有时候,他甚至光明正大地将国库的钱财进献给皇帝,以博取皇帝欢心。

而钱从哪里来的,皇帝不问,他也绝口不提。

就这样,和珅飞黄腾达,腰缠万贯。

据史料记载,乾隆后期,和珅的家产比国库还要充裕。

他在北京有一处豪华的府邸,里面金银珠宝,珍奇异宝,应有尽有。

平时出门,前呼后拥,排场十足。

即便如此,和珅还是不知足,变本加厉,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救我狡兔三窟

当乾隆皇帝驾崩,嘉庆帝继位后,和珅的好日子到头了。

嘉庆帝早就看和珅不顺眼,只是因为乾隆皇帝宠爱和珅,他才按捺不发。

这下子皇帝驾崩,嘉庆帝便再也忍不住了。

嘉庆帝下令将和珅抓捕归案,押入大牢,严加审讯。

和珅这才知道大事不妙,他也知道,凭借自己贪污的罪行,怕是活不成了。

于是,他便想起乾隆皇帝生前给他的那道"保命诏书"。

原来,就在乾隆驾崩前一个月,乾隆皇帝曾私下传召和珅进宫,当着他的面写下一道密诏。

这诏书上写了什么,乾隆没说,只让和珅收好,说日后会派上用场。

如今,和珅面临生死考验,自然想到了这道密诏,心想只要拿出这道密诏,说不定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于是,和珅连夜派人回家,将那道密诏取了回来。

可当他打开密诏一看,顿时脸色煞白,两股战战。

原来,密诏上只写了三个字:保全尸。

原来,乾隆皇帝心里一直清楚,和珅是个十足的贪官污吏。

只是因为和珅办事能力出众,深得他的信任,这才一再包庇和珅。

如今,乾隆驾崩,嘉庆继位,和珅再无凭仗,乾隆也不想再保他。

只是念在昔日的情分上,才写了这道密诏,想让嘉庆给他个全尸。

结局:

可惜,事与愿违。

嘉庆帝看到这道密诏后冷笑一声,说乾隆皇帝驾崩,这诏书也不管用了。

于是,嘉庆下令,给和珅两个选择,要么是凌迟处死,要么就是自尽。

和珅一听,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宁愿自尽,也不愿凌迟处死,遭受皮肉之苦。

于是,在嘉庆四年正月初五这天,和珅在狱中自缢身亡,时年四十八岁。

和珅死后,嘉庆帝下令抄没他的家产,金银珠宝,田产府邸,全都充公入库。

据说,光是没收的金银,就有上千万两,更不要说其他值钱的财物了。

有人说,嘉庆帝之所以要杀和珅,就是看中了他的这些家产。

不过,我看未必。

试想,若是嘉庆帝只是为了钱财,大可以学乾隆皇帝那样,留着和珅,让他去搜刮民脂民膏,为国库创收。

偏偏嘉庆帝不这么做,一定要杀和珅,足见嘉庆帝是动了真怒。

在嘉庆帝看来,贪官污吏,蛀虫蠹蚁,不除不足以平民愤,树威信。

我有时在想,若是和珅晚死几年,没准还真能保住性命。

因为嘉庆帝虽然雷厉风行,可到了后期,他也渐渐疲于政事,对腐败之风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说,时势造英雄,时势也能毁英雄。

和珅不懂这个道理,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也怨不得旁人。

反思与启示

和珅的悲剧,给后世留下诸多启示。

权力,不可肆意妄为,滥用职权终会遭恶报。

金钱,不可贪得无厌,占有太多反而害了自己。

而最可悲的是,和珅为乾隆鞠躬尽瘁,到头来却连一个好名声都没留下,反倒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贪官污吏的骂名。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和珅",都想拥有更多的权力,都想赚到更多的钱。

可我们要明白,权力和金钱,本就是身外之物,什么时候失去了,也不必太过悲伤。

倘若为了得到它们,不惜出卖自己的良知,最后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珅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守住内心的良知,不负权力,不贪财富,成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

这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人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白晴聊历史

白晴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