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史的长河中,艾萨克·牛顿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概念——万有引力。这一观念在人类的心灵中播下了“引力”的种子,然而对于引力的实质,牛顿并未做出详细阐述,他仅仅给出了其数学公式,并教导我们如何应用它。
紧随其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牛顿理论的基础上,对引力本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释,提出它是由时空的弯曲所引起,并对牛顿引力公式的数值进行了修正。尽管爱因斯坦的诠释涉及的是一种宏观现象,却在科学界掀起了波澜。
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的兴起让科学家们开始从微观层面重新审视世界,“量子化”一时成为物理学研究的潮流。随着量子理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被彻底颠覆,这一系列的成就也标志着物理学的繁荣时期。
然而,尽管“标准模型”——量子力学的丰碑成功整合了电磁力、强力和弱力这三种基本力,并找到了相应的媒介粒子,代表引力的引力子却始终未被发现。
为何我们坚信引力子的存在?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量子理论。量子理论的核心在于用量子概念来阐释世间万物,包括物质以及各种作用力。
何为量子?
量子并非具体的物质实体,而是人类创造的一个抽象概念,更类似于一个类别。这个类别中的微观粒子最显著的特性是其“波粒二象性”。波,是概率波;粒,则是经典的点状物质。这两种特性此起彼伏。
描述物质实体的量子统称为费米子,如质子、电子和中子;传递各种作用力的量子则统称为玻色子,如光子。
作为物质粒子的费米子,其“粒子性”尤为明显。物质由这些粒子构成,它们是经典原子理论的升级版,易于我们理解。犹如高楼大厦由砖瓦垒成,但这些物质粒子与经典物质的确定性不同,它们具有不确定的量子态。
而玻色子,即传递作用力的量子,对很多人来说难以理解。在量子力学中,各种作用力被视作由具有最小单位的离散能量包交换产生的。
胶子(强相互作用媒介)、光子(电磁相互作用媒介)、w玻色子和z玻色子(弱相互作用媒介)的发现,似乎印证了标准模型对传递力的构想,因此引力自然应该有一个媒介粒子,即“引力子”。
然而,引力子至今仍未被找到。如果引力子不存在,那么标准模型就只能算是一个过渡理论,尚不能成为终极理论。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背道而驰的两大理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解释宇宙提供了另一途径。尽管它能完美阐述引力即时空的扭曲,却无法涵盖自然界的其他三种基本力。
在相对论中,“力”的概念根本就不存在,它被转换成了时空的几何效应。正因为这个原因,它无法与量子力学的三大基础力描述相融合。
但追求统一所有自然力始终是物理学的最高目标。鉴于量子力学已成功整合三大基础力,科学家们自然对其寄予厚望,不懈追寻最终的引力子。
然而,如果假设引力子存在,标准模型的数学公式也无法准确计算出引力数值,因为该理论自始至终无法包容引力。
为何会这样?因为它与能精确描述引力的相对论完全相悖。
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就像两位性格不合的天才
事实上,若分别用量子力学与相对论来描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近乎完美。
量子理论在描述原子和亚原子粒子方面独树一帜。广义相对论则在解释宇宙现象上,带给我们黑洞、宇宙膨胀等惊人理论。然而,这两大理论却完全无法相容。它们的基础假设、数学方法和物理图像截然不同。量子理论基于离散能量包(“量子”)和亚原子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相对论则基于平滑连续的时空。
然而,宏观与微观仅是人为划分,宇宙本身不应割裂。难道描述宇宙运作规律,真的需要两套理论吗?
物理学家的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因此,在追求大统一理论的道路上,引力子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预言。
然而,在追寻引力子的征途中,我们一次次碰壁,再加上标准模型无法解释的暗物质之谜,让许多科学家对“集邮式”发展的标准模型感到失望。
本质上,科学家们追寻的并非仅仅是引力子,而是一个能够统一所有物理规则的终极理论。
而在量子力学的最高成就——标准模型中,唯独缺失引力子。如果能够发现它,无疑将我们对终极理论的探索大大推进一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