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史情报处
编辑|文史情报处
杨素这个在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为隋朝的建立和新君的继立贡献艰苦,却在隋炀帝登基后没多久就去世,他的儿子杨玄感还举兵反叛,失败后杨家几近灭门。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谋与悲剧?
01
一代枭雄
杨素的祖上可是很有地位,他的祖父杨暄、父亲杨敷分别历任北魏辅国将军、北周汾州刺史等要职。
杨素继承父亲爵位,追随杨坚立下开国大功,先后率军降服南陈,镇压江南民变,立下汗马功劳,其弟杨约、杨慎及族父杨文思、杨文纪等均位列尚书。
公元592年,杨素大权在握,取代了右仆射,当时杨素的权利还不算太大,有右仆射相制衡高颎遭革职后,朝堂上再无能与杨素抗衡者,太子杨勇失势,杨素联手晋王杨广助其夺嫡,文帝驾崩后,杨广顺利登基为炀帝。
杨素坐拥三公之位,杨氏一族独揽大权,子弟们也受到帝王恩宠,长子杨玄感袭爵楚国公,次子杨玄纵为郡王,季子杨积善亦封侯爵。
杨玄感容貌堂堂,善文能武,又好读书,为两朝宠幸,隋文帝见他对父恭顺,格外器重,隋炀帝亦未曾亏待他。
然诸子荣显,权势如日中天,已招致朝野猜忌,公元606年,杨素以疾终,享年六十三岁,炀帝追赠光禄大夫、太尉公等衔,谥曰“景武”,杨素虽遭帝王猜忌,死后荣衔加身,哀荣有加。
杨素长子杨玄感袭父之位,担任礼部尚书,公元613年,隋军大举北伐高句丽之际,玄感在黎明郡督运军需。
此时反隋气氛高涨,玄感遂联合王仲伯等人举事反叛,然而大势已去,起事很快便被镇压下去,杨氏父子三代傲视权贵,终因飞扬跋扈招祸身,没于隋乱之中。
02
和父亲之死有关
隋炀帝即位后,重用杨素作为谋臣。这与杨素在隋朝建立中的突出贡献是分不开的。杨素对隋朝的成立功不可没,所以隋炀帝登基后,杨素的地位和权力达到很高的程度。作为隋朝开国的重要功臣,杨素在朝中的地位和权力非同一般。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杨素的权力也越来越引起隋炀帝的猜忌。这种情况下,隋炀帝虽然在表面上对杨素客气,但暗地里却一直在想方法削减杨素的权力。
隋炀帝明白,自己只要拖延时间,杨素迟早会因病去世,就不会再构成威胁,隋炀帝心里很清楚,杨素的权力已经到了必须遏制的地步,否则对皇权的威胁会越来越大。
果然,当杨素生病时,隋炀帝装作很担心的样子给他派名医治疗,等到太医回来又会偷偷地不断询问杨素的病情,生怕杨素病那一天痊愈了。
杨素很清楚皇帝的用心,见治疗无效,选择停药,不久去世。杨素作为当朝重臣,又岂会看不出隋炀帝设法谋害自己的用心。于是他选择放弃治疗,很快病逝。
杨素去世后,隋炀帝对身边近臣表示,如果杨素不死,他的全族都会被灭。这充分反映出隋炀帝对杨素权力的惧怕与防范心理。
这也导致杨素许多朋友子弟被隋炀帝诛杀,与杨氏家族关系密切的官员也遭到牵连。杨素死后,隋炀帝终于松了一口气,对杨素权力的恐惧也随之消减,但他还担心杨素的家族势力,于是设法打击杨素的朋友和家族势力。
在这种背景下,杨素的长子杨玄感深感隋炀帝对自己家族的猜忌,担心有朝一日也会像父亲一样被隋炀帝置于死地。
于是,他决定在隋末天下大乱之时起兵反隋,以争取家族的安全。杨玄感作为杨素的儿子,自然也深受皇上猜忌,所以在天下大乱之际,他抓住时机起兵谋反,希望能保全全家老小的性命。
事实上杨玄感拥有相当的实力举兵反隋,他联合朝中的部分高官,还有自己家族后台的支持。
所以,杨玄感选择反隋也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而非单纯的个人恩怨,他结交了不少朝中要官,能在朝政中为他摇旗呐喊。
杨氏家族在隋初积累了深厚的经济实力,为他提供物资支持,天下群雄并起的局面也为他提供了有利契机,这些条件使得杨玄感起兵反隋成为可能。
03
隋炀帝的暴政
隋朝的建立是在北周基础上实现的,581年,杨坚经过长期政治斗争,终于夺取北周政权,隋朝由此诞生。
初期,在杨坚的英明领导下,隋朝正值还算清明,社会还算稳定,然而在杨广执政后期,由于其独裁统治和腐败残暴,导致君臣关系和政治制度出现变化,最终引发民变军起和王朝的崩溃。
杨广登基后,为巩固中央集权,大力推行均田制和屯田制,这些措施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奠定了经济基础。
同时杨广注重商业发展,积极兴修水利,扩建运河,促进交通与贸易,城市的繁荣为新的社会阶层崛起提供机遇,然而官僚腐败现象也随之滋生蔓延。
杨广在位期间,政治腐败严重,吏治混乱,他为实施野心勃勃的军事行动,滥施民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多次征伐不仅消耗国力,也加重人民负担,此时地主商人阶级崛起,与皇权产生矛盾,贪官污吏当道,各级官僚围绕权力著力谋私。可以说,是君臣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催生了隋朝的终结。
613年,邹平王薄先在长白山揭竿而起,拉开隋末农民战争的序幕,此后滑县翟让、武成窦建德、章丘杜伏威等纷纷响应,起义军蔓延开来。
617年,杨玄感在台城也举兵反隋,这时的杨广仍然一意孤行,正在第二次征伐高句丽。面对内忧外患,他却无动于衷、自欺欺人。
最终,在起义军的打击下,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杀害,隋朝灭亡。
隋朝在强君独裁下创造短暂繁荣,但腐朽的君臣关系与治国失策最终导致王朝瓦解,600年的盛世仓促终结,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惨痛教训。
其兴衰历程预示着中国封建政权的循环往复,隋朝的种种弊端,对后世也提供了深刻反思,这是当时大环境,杨玄感造反其实跟他自己的野心是分不开的。
04
野心十足
杨玄感这个人,性格狂妄,野心不小,这与他的家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他是北周大臣杨素的儿子,出身高门望族,家族势力强大。
他的叔父杨慎曾经劝他不要轻举妄动,但他的狂妄性格并未因此收敛。
隋朝二征高句丽期间,杨玄感担任后勤任务,掌控着前线补给,又远离皇帝的监督,这无异于送上了反叛的大好时机。
他本就野心不小,背后又有北方士族势力支持,这个时机激发了他夺取权力的冲动,他先扣留粮草,造成前线军队的困境,然后在黎阳起兵,口号就是“反抗暴政”,表面上是为天下解困,实则是为自己谋权位。
而隋朝内部的问题也加剧了杨玄感的行动,隋炀帝勤王宁国的两个女儿都被杀,杨玄感的父亲杨素也死在狱中,这让杨玄感对隋炀帝怀有深仇大恨。
隋炀帝还进行了两次失败的征伐,不仅军力受创,也导致社会动荡,国库空虚,逃兵四起,民怨沸腾,为杨玄感的起兵提供了民意基础。
除此之外,隋炀帝推行开科举,这挑战了世族势力的利益,这些世族向来垄断权力,现在眼见权力旁落,恨之入骨。
他们希望通过支持杨玄感的叛乱来扭转局面,所以杨玄感在起兵后,获得了大量北方士族势力的支持。
由此可见,杨玄感之乱,既源于这个人的野心,也关系到隋朝本身的问题,它揭示出一个帝国在鼎盛之后必然面临的种种危机,预示着隋朝基业的最终崩溃。
这场叛乱,或许就是隋朝覆灭的序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