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之一(前言)
咀嚼国学之经典中华文明究竟多少年?
在救亡图存的满清末年,为了鼓舞斗志,思想家梁启超提出了一个5000年的概念,被广泛认同。
尽管以伪史家易某某为代表的群体,否定这个数据,还以3700年替之。但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显示,中华文明远远不止5000年,而是8000年。
不管几千年,还是几万年,反正,大量考古证据,以及客观存在的历史与现实,中华文明就是老大,就是唯一,不接受反驳,包括任何形式或内容的反驳。
经典之国学什么是国学?
似乎没人知道,但似乎人人皆知。
似乎无人明白?但似乎人人皆谈国学!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了基本的定义之外,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
究其原因,跟《易经》之易一样,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易”,是动态发展的。
国学其实是一个时代名词,学者们对此有所保留。就连写《国学概论》的钱穆也说:“国学这个词以前没有传承,以后也不容易建立。”马一浮还说“国学”这个词不合适。张岱年说:“国学这个名字起源于近代,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它被称为‘国学’。”
是的,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无定论,“经典”照样众说纷纭。
经典:《辞源》对解释为:“典范的经书。”《现代汉语词典》对诠释为:“权威的著作”。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经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北京大学教授王炳照认为,“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全人类的财富”;《人民日报》的文章表述为“经典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通过上述名家的界定和启迪,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
那么中华文化经典,也就是国学经典是什么?
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简称国学经典教育、经典教育、读经教育,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简单地说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也有人称之为中华文化断层重整工程的教育活动,此项教育活动是现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是传承中华文明、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
国学经典的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国学“无用之大用”,也是人文“无用之大用”。
浩如烟海必分类国学以先秦典籍和百家学说为基础,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华,国学传统文化包括: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词、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历代史学。
传统国学十分广泛,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照学科分类:国学包括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按照思想分类:国学包括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按照《四库全书》分类: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按照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分类:国学包括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按照内容分类: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按照时代分类:国学的内容覆盖了从商周到明清的整个古代时期。
传统国学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了哲学、史学、文学等学科,还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等实用艺术,以及政治、经济等社会实践。
这些内容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完整体系。
先秦百家学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主从关系。根据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每个理论在每个时期都发挥着显性或隐性的作用,但只是在不同的领域;自汉武帝“只尊儒术”“罢黜百家”以来,儒家思想在思想教育中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但其他学说也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政治领域的道家和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和军事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和医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各种家族等等。某个领域的主流角色并不能代表全部。因此,各种国学流派的理论中没有主从之分,也没有一个学派作为主体。
理论上,中国研究的意义是可以讨论的。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在进行国学教育时增强自觉性,使我们对国学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天真地以为穿长袍的马褂逛街就是在说国学。曹聚仁指出,如果“我根本不懂什么是国学,也没指望学国学,只是盲从,胡乱鼓吹一些国学”,那就“非常危险”。最后一位经学大师章太炎等前辈,无疑对中国研究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那么,国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用章太炎的话说,什么是“国学流派”?他主要从儒家经典学派、哲学学派和文学学派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这些都不是儒家单独所能涵盖的。
国学传统文化就是研究国家,研究中国人。
古代中国的国家概念是不断变化的,但无论如何变化,都可以称之为中国或华夏,换句话说,汉学应该是中国或华夏学术文化的总称,历史上,中国研究不能局限于儒家。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家只是与道家、墨、法并列的学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有观点认为,国学的核心是经学,而经学的精华则体现在圣学思想体系中。
圣学,通常指的是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学说体系,它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石。圣学的主要内容体现在《论语》《中庸》《易传》《孟子》和《大学》等经典文献中,这些文献共同描绘了圣人之道。
国学的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国学的精华不仅在于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更在于它如何与当代科学精神相结合,促进个人的心身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划重点:与时俱进,结合当代;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国学的最精华部分在于其核心的圣学思想体系,以及这一思想体系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新的诠释和发展。通过对这些经典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国学的智慧。
学好国学,在而今现在眼目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国学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能够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如仁爱、诚信、正义等,引导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秉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其次,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根源和文化底蕴。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再者,国学中的哲学思想能够提升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如《论语》《老子》等经典中的思考方式和逻辑,能够培养我们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此外,国学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也具有积极作用。其强调的“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等理念,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最后,在国际交流中,对国学的深入了解能够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
总之,学好国学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际交流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