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方网站最新网址 数字人民币引领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变革

chinamoney 3周前 (11-13) 阅读数 38 #财经

内容提要

在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背景下,传统跨境支付体系的高成本、低速度、高门槛和低透明度等问题日益凸显,已逐渐不能满足国际跨境交易的需求。数字人民币采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作为基础架构,具有全天候实时跨境交易的潜力,在可预见的未来或将重塑跨境支付清算体系。文章基于当前跨境支付体系现状,对未来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发展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中国跨境支付清算体系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一、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及其问题

传统跨境支付体系主要依赖于银行账户体系,其核心构成是传统支付清算系统(RTGS)、代理行网络和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现有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跨境支付费用较高;(2)跨境支付时效性不够;(3)跨境支付普惠性较弱;(4)跨境支付透明度低;(5)跨境支付存在地缘政治风险。总的来看,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弊端的根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代理银行模式面临经济利益增长后劲不足的限制,主要体现在跨国付款的高额成本和超长的手续时间。传统的跨境支付系统以代理行模式为基础,即对于跨国(地区)、跨币种的国际结算,付款人的账户所在地银行必须在代理银行开立账户,由代理银行与收款人所在银行进行外币结算。这导致跨境支付中间环节多、结算复杂,并且受不同国家不同监管制度下不同技术和操作标准的限制,处理跨境支付所需的成本和时间增加。

二是代理行的经营权逐步被大型商业银行垄断。首先,只有资本充足的银行才能够承担与巨额国际支付相关的信用风险并确保外部账户的流动性。其次,提供合规服务、处理各类索赔和纠纷以及协调支付命令等辅助功能都需要高额的固定费用,这只有大型银行能够承受。最后,鉴于大型商业银行所拥有的网络外部效应,客户往往会选择那些拥有广泛全球关系网的大型金融机构。很多小型银行因此停止或减少了在某些国家或地区针对某类型客户的代理银行服务。且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小型商业银行更关注如何调节运营的收益和成本,以使其整体运营的效率提升。

三是以SWIFT为主导的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容易受到某些不稳定因素的干扰。SWIFT和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作为当今全球国际支付系统的支柱,主要由以美国为主的传统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很小。美国及欧盟国家可能会利用其绝对控制和影响力,拒绝某国或相关金融机构接入CHIPS或SWIFT系统,以达到对特定主权国家或金融机构制裁的目的。以2021年4月为例,当时欧盟针对乌克兰的紧张局势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俄罗斯的措施,如果俄乌战争持续向着对西方国家不利的方向发展,欧盟可能会剥夺俄罗斯在以SWIFT为主导的国际清算机制中进行交易的权利。尽管SWIFT系统名义上是非盈利性国际银行合作组织,但实质上其独立性和中立性不断地遭到人为破坏,逐渐异化为某些国家针对其他国家实施政治打击和经济制裁的工具。

二、全球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项目进展情况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如中国、美国、日本的中央银行正积极投身于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据国际清算银行(BIS)于2022年发布的报告《Gaining momentum-Results of the 2021 BIS survey on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对8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90%的中央银行研究开展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究和测试,其中62%的中央银行正在进行概念验证,26%已经进入试点阶段。这些央行普遍认为,CBDC有望解决跨境支付领域弊端(例如支付系统的有限运行时间和交易链条的冗长),从而提高全球支付效率。作为二十国集团(G20)“加强跨境支付路线图”的关键组成部分,BIS正在与全球多国中央银行合作,共同推进基于CBDC的跨境支付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CBDC跨境支付试验项目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随着当下全球央行CBDC跨境支付项目的推进,中国发起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CBDC bridge)在探索CBDC跨境支付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8月,项目已成功进入最小可行产品(MVP)阶段,并扩大了其国际合作伙伴网络。随着沙特中央银行的加入,项目观察成员数量增至31个,涵盖多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国际组织。在2022年的试点中,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泰国和阿联酋的20家商业银行通过mBridge平台成功完成了超过160笔支付和外汇交易,交易总额突破1.71亿港元,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跨境CBDC试点项目。

三、数字人民币及其跨境支付的发展情况

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国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与纸币和硬币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并具备等效的支付和流通功能。数字人民币采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增强了交易的可追溯性,确保单笔交易的追踪和记录。进一步,数字人民币还引入双离线交易功能,即使在没有网络覆盖的环境,交易也能顺利进行。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为其他国家研发本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参考典范,我国逐渐具备了推动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有利条件。

首先,数字人民币作为全球首批正式推出的CBDC,在重塑跨境支付体系中占据了先发优势。中国人民银行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探索CBDC提升跨境支付效率的途径。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启动合作,首阶段技术测试成功实现了香港银行和商户数字钱包支付功能的开通,消费者可实现电子货币的存储、转账和消费等基本功能。2022年9月,项目进入第二阶段,引入的“转数快”支付系统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互联互通,尤其加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联系。同年3月,深圳启动了跨境数字人民币支付的试点项目,香港居民可使用本地手机号码匿名注册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消费,这拓展了数字人民币在小额跨境消费中的应用场景。

其次,中国已经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方面具备技术的可行性。m-CBDC bridge项目采用的区块链技术将多国央行数字货币用一个系统网络走廊连接,目前正致力于国际贸易清算、跨境电商等应用场景的研究。此外,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建立也标志着中国在跨境清算技术方面的成熟。截至2024年9月末,CIPS系统共有直接参与者153家,间接参与者1413家,系统开放时间扩展到5×24+4小时,实现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全覆盖。同时,CIPS向外国参与者开放直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了其国际交易网络,显著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带来新机遇。

最后,目前的国际环境给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带来机遇。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密切,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需求显著增加。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跨境支付金额规模已超过40万亿元,同比增长60.83%,为历史最高水平。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在不断深入。《2024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59036.7亿元,同比增长20.2%。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人民币在结算、交易和贮藏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日趋多样化,为数字人民币的跨境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数字人民币的战略发展正遵循“先国内后国外”、“先简单封闭场景后复杂开放场景”、“先零售支付场景后大宗批发支付场景”的渐进原则阶段性推进,中国下一步将致力于数字人民币在国外的推广和使用,特别是跨境支付领域,这预示着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未来发展设想

(一)推进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模式的构建

m-CBDC bridge项目为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未来,中国可以考虑拓展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尤其可以优先考虑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在此合作框架下,参与合作的国家可以选择不独立开发本国的央行数字货币,而是利用数字人民币作为桥梁,接入一个共享的跨境支付网络平台。通过该平台,交易国家的清算系统将在共享技术接口进行连接,并遵从同一数字货币技术标准。这有效规避了不同国家支付系统间的互操作性障碍,令国际支付交易的效率进一步提升。

(二)推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国际标准范式和监管体系构建

中国可通过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网络平台中引用ISO 20022、FATF等跨境支付领域的国际通行报文和数据标识标准,将数字人民币标准与国际标准范式接轨,增强数字人民币与其他数字货币体系的兼容性和互通性。

实现不同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互操作性,法律和监管层面的合作和协调也尤为重要。中国可利用监管和法律方面的经验,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明确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监管职责和理念、监管模式等,共治跨境支付领域风险。中国也可进一步完善国内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相关法律和监管体系。一方面,可以考虑将数字人民币纳入《人民币管理条例》等基础性法律规范中。同时,可通过独立立法的方式来明确涉及支付、清算和结算系统等关键领域的规则。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有效防范洗钱风险,具体可通过构建“中心化”的数字身份验证体系、完善现有反洗钱规则、建立全覆盖的反洗钱监测数字系统等措施进行规制。

(三)优化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运行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交易机制以“央行—商业银行”的双层架构为核心,以“一币、两库、三中心”为运行模式。在优化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运行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建立统一的监管框架。中央银行和相关监管机构可以共同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监管框架,明确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责任和义务。二是优化操作流程。通过运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可以优化双层模式下的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干预,降低错误率,从而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三是加强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通过采用端到端加密和安全传输协议,有效保护敏感数据,同时可以采用“可控匿名”原则和适度“去中心化”的策略,最小化采集用户信息,在确保交易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的同时降低用户隐私泄露风险。四是优化跨境网络体系。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通过升级跨境网络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并制定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防护方案,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措施,确保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交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拓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多场景应用的实现路径

可通过构建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平台,实现跨境的点对点支付。该平台可支持多币种央行数字货币交易,即使用户不拥有中国境内银行账户,也可进行货币的存储、转账和兑换等操作。此外,平台可提供跨语种、跨货币、跨地区的用户界面和服务。最后,可通过采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模式,利用区域性政策优势在跨境交易中尝试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可将数字人民币拓展至跨境零售领域。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多边的跨境支付网络平台,促使国内和国外的跨境电商在以数字人民币为生态的平台上进行交易。消费者可在跨境电商平台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点对点支付,商户即可获得兑换后的货币报酬,从而实现流畅的实时交易体验。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支付场景,尤其是旅游景点等场景。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平台可与外国商户签订智能合约,依赖先进的技术有效缩短交易时长。

五、未来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展望

虽然法定数字货币在技术层面和设计理念上的优越性有望解决基于“代理行+SWIFT”的传统跨境支付体系的弊端,但未来以SWIFT为主导的传统跨境支付体系与以央行数字货币为支撑的新型跨境支付体系之间的关系更有可能是合作、替代并存的关系,且跨境支付体系的重构也可能是渐进的而非突变的。传统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在很长时间内极大可能作为新型跨境支付系统的补充而存在,传统清算系统仍将发挥作用,这与其在跨境支付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有关。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与兑换离不开传统清算系统,当地商业银行需要传统清算系统中的准备金等额兑换央行数字货币,且最终结算仍然依赖于该系统。尽管不少具备技术条件的国家建立了本国跨境支付清算系统,但是跨境报文的传递依然部分依托于SWIFT。所以无论是在兼容模式、互联模式还是单一平台模式下,代理行模式都可能会存续,只是角色会发生转变。

在此背景下,若能实现传统—新型体系之间的协同创新,便能实现提升跨境交易效率和增强交易透明度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这将显著促进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为参与者带来更高效、安全的支付体验。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字货币背景下的中国跨境支付清算体系转型研究”(21BJL1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米若瑶、王忠诚,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王忠诚系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hinamoney

chinamoney

《中国货币市场》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的财经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