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故事中的主角往往都有让人羡慕的桃花运,金庸笔下的主角也不例外,或者说,这种“俗套”是必要的,毕竟读者是顺着主角的视角去体验剧情,谁又不向往美好的爱情呢?若是能得到万千女子的喜爱,那更是如梦如幻。
所以金庸在《鹿鼎记》中满足了读者的幻想,他让那韦小宝娶了七位夫人,着实让人羡慕,甚至都没人会诟病韦小宝渣,因为他渣得坦荡。
反倒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常被读者诟病,因为这家伙明明也是个好色之徒,却硬要装着专一的人设,乃至后来只娶了赵敏一人,心中却还想着其他女子。
(张无忌与众女子剧照)
既然如此,他为何要“装专一”?
其实金庸早已将答案藏在细节之中。
一、看似专情的张无忌
从结果来看,张无忌确实只选择了赵敏这一位伴侣。
哪怕周芷若拿当日张无忌的悔婚之举来要挟张无忌,说是让他不能与赵敏成婚,但张无忌也表现得十分坦荡。
二人之间有过这么一番对话:“张无忌道:‘不拜堂成亲,自然不违背侠义之道。我跟你本来有婚姻之约,后来可也没拜堂成亲。好!我答允你。到了蒙古之后,我不和赵敏拜堂成亲,但我们却要一样做夫妻、一样生娃娃!’周芷若微笑道:‘那就好。’张无忌奇道:‘你这样跟我们为难,有什么用意?’周芷若嫣然一笑,说道:‘你们尽管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就只不舍得我,这就够了。’说着身形晃动,飘然远去,没人黑暗之中。”
当着周芷若的面说要与赵敏生娃娃,张无忌此时也算是对赵敏表忠心了,甚至都足以让周芷若死心了。
(周芷若剧照)
但周芷若似乎觉得没什么,反而好似是得到了她想要的答复一般,就这么悄然隐去了。
她甚至觉得张无忌过个十年八年就会想她,她凭什么有这样的自信?
很简单,作为身处书中与张无忌相处了多年的女子,她自然知道张无忌的为人,她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事实上在金庸看来,张无忌也确实是个花心之人,并不像他表面这般专情。
二、张无忌花心的一面
比如当初张无忌与四女一同在灵蛇岛上时,他就做过一个美梦,他在那梦中是将四位女子都给娶了。
说是:“张无忌惕然心惊,只吓得面青唇白。原来他适才间刚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己娶了赵敏,又娶了周芷若。殷离浮肿的相貌也变得美了,和小昭一起也都嫁了自己。在白天从来不敢转的念头,在睡梦中忽然都成为事实,只觉得四个姑娘人人都好,自己都舍不得和她们分离。他安慰殷离之时,脑海中依稀还存留着梦中带来的温馨甜意。”
你看,他不过是嘴上专情,心中所想,也是把这几个女子都娶了。
可别说此时张无忌有此非分之想是因为他还没有与赵敏确定关系,哪怕是后来他决心要与赵敏退隐了,也同样没有定下来。
比如金庸在后记中就提到过这么一段设定:“我一直相信,历史并非命定,充满了偶然因素,人事也是这样。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从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世事主要是人为的,而张无忌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好处,于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爱……”
张无忌的未来怕是不会甘心只与赵敏一人在一起。
(周芷若、赵敏剧照)
但金庸的故事只写到他们二人携手归隐大漠,那结局也就是这样了。
所以金庸为何要给这花心大萝卜这样一个结局?
很简单,赵敏这个角色被设计之初,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三、藏在名字里的伏笔
金庸向来喜欢用角色的名字来暗示角色的命运。
比如《神雕侠侣》中,郭靖那三个孩子的名字其实就有深意,郭芙、郭襄、郭破虏连在一起便是“芙襄破虏”,将那“芙”视为“扶”,即得出“扶襄破虏”,这即是郭靖夫妇的心中所愿,所以最终他们也确实是以身殉城,战死沙场。
而赵敏一家的名字有何玄机?为何决定了她会在这场爱情争夺战中笑到最后?
(杨逍、范遥剧照)
其实很简单。
书中明教众人谈及赵敏一家的姓名时,有这么一段看起来略显滑稽的对话。
书中只道是:“那位姑娘的封号是绍敏郡主。这两个孩子都生性好武,倒也学了一身好武功。两人又爱作汉人打扮,说汉人的话,各自取了一个汉名,男的叫做王保保,女的便叫赵敏,‘赵敏’二字,是从她的封号‘绍敏郡主’而来。”韦一笑道:‘这兄妹二人倒也古怪,一个姓王,一个姓赵,倘若是咱们汉人,那可笑煞人了。’范遥道:‘其实他们都姓特穆尔,却把名字放在前面,这是番邦蛮俗。那汝阳王察罕特穆尔也有汉姓的,却是姓李。’说到这里,四人一齐大笑。”
说到这些姓氏的时候,他们四人为何要笑?
(赵敏一家剧照)
很简单,就因为当初蒙古入主中原时,就有追杀四大姓的人,那四大姓正是张、李、王、赵。
而赵敏一家的三个人分别姓李、王、赵,加上张无忌,正好啊凑齐了四大姓,金庸在这里就在暗示,张无忌注定要与他们成为一家人。
如此一来,赵敏会成为张无忌的伴侣,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得不感叹金庸的故事确实有趣,哪怕是不起眼的细节里也满是彩蛋,值得反复玩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