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网页版 汉江要变“旱江”?引江补汉工程580亿挖9年,能否力挽狂澜?

不吃饭的大淘客 4周前 (11-29) 阅读数 10 #推荐

文 | 亓钦

编辑 | 亓钦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辽阔的水网版图中,汉江如同一条生命之脉,将南方的丰沛与北方的干渴紧密联结,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之一,汉江不仅滋养了流域内的湖北、河南两省,更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跨越千里,润泽了京津冀及中原大地。

这条承载着1.4亿人口生命之水的河流,近年来却频频发出“吃不消”的信号,随着调水量逐年攀升,汉江流域的生态日渐吃紧,枯水年份甚至出现“独木难支”的困境。

汉江的压力,难道只能靠“节流”来解决吗?显然不是,于是,一项耗资580亿元、历时9年的超级工程——引江补汉工程被提上议程。

它计划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分流补给汉江,这项看似一劳永逸的方案,真的能缓解汉江的重负,彻底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吗?

汉江的双重压力

汉江,被誉为“长江的左膀右臂”,是长江流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支柱,它自陕西发源,向东南蜿蜒千里,最终汇入长江,这条河流的水,不仅要满足自身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生态需求,还要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输送到干渴的北方。

数据显示,自1970年代丹江口水库建成以来,汉江水资源的压力骤增,截至目前,丹江口水库已累计调取超过383亿立方米的汉江水。

水库蓄水位一再提升,从156.65米增至272.05米,库容更是翻了近一倍,这些“成就”背后,汉江流域内的水量却日益捉襟见肘。

汉江的负担在枯水年份尤为凸显,当流域内降水减少时,汉江下游的供水能力迅速下降,不仅威胁到两岸居民的生活用水,还影响到丹江口水库的调水任务,近年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汉江的“水负担”变得更加沉重。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调水规模不断扩大,汉江流域的生态水量正在被挤压,湿地萎缩,河道生态功能减弱,甚至出现了“旱江”危机,面对内外双重压力,汉江还能撑多久?

引江补汉:缓解汉江枯竭,长江挑起重任

为了缓解汉江因调水导致的资源危机,中国提出了引江补汉工程的构想,这项工程计划从长江三峡库区取水,向北输送至丹江口水库,为汉江注入新的生命之水。

工程设计的起点位于三峡库区的龙潭溪,输水线路全长194.8公里,跨越湖北宜昌、襄阳等重要地区,最终注入丹江口水库。

每年计划调取39亿立方米的长江水,最大引水流量达到212立方米/秒,这些新增的水量,相当于160个西湖的总水量,将为汉江流域提供巨大支持。

引江补汉工程不仅规模宏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工程核心部分是一条直径12米的输水隧洞,其长度达到58.5公里,穿越7条区域性断裂带和50多条地区性断裂带。

部分岩石的强度高达281 MPa,相当于钢材的硬度。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极高,为了攻克这些难题,工程团队采用了“TBM法+钻爆法”结合的方式,并引入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大数据模拟施工方案,提前设计应对预案。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通过磁混凝设备处理后再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工程还实现了智能化建设,钢拱架、筋网片等部件的加工,由机器人完成,将传统的人工需求从30人减少到7-8人,不仅提升了效率,还降低了安全风险。

尽管引江补汉工程技术先进,环保压力却不容忽视,长江的水资源虽然充沛,但并非取之不尽,三峡库区的多年平均水量为工程提供了坚实基础,但也仅能在一定范围内调配。

一旦引水量超过长江承载能力,势必对库区生态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工程沿线的施工活动,也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扰动,如何在施工期间尽量减少生态破坏,是摆在工程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能否力挽狂澜?

引江补汉工程的实施,为缓解汉江流域的水资源压力带来了希望,这项历时9年、投资580亿元的超级工程,也面临着复杂地质条件、环保压力以及长江水量调配等诸多挑战。

汉江的未来,或将因引江补汉而焕发新生,但这项工程是否能够在技术与生态之间实现平衡,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毫无疑问,引江补汉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场关于资源调配与生态保护的深刻探索,它将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信息来源:南水北调与三峡工程“牵手”,引江补汉工程今日开工,相当于为汉江“增加”了一条主要支流

原创2022-07-07 20:42·长江日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不吃饭的大淘客

不吃饭的大淘客

不吃饭的大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