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次日,裕仁天皇向全国广播投降诏书,正式宣布结束战争。不过,从1944年7月18日主战的东条内阁辞职,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投降,日本高层实际上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决策过程。
形势恶化东条内阁下台,日本寻求有条件投降1944年夏,日本在“二战”中的形势急速恶化,欧洲方面日本的盟友德国节节败退,而在太平洋战场,日本不仅海空军遭受重创,随着同年7月弃守塞班岛,日本的“绝对国防圈”也露出破绽,随着美军逼近日本本土,日本遭受轰炸的烈度越来越大。
随着战争形势的恶化,悲观情绪开始在日本最高决策层蔓延,包括内大臣木户幸一和前首相近卫文麿在内的一些官员,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体面地结束战争。同时,主战派的官员也认为,现有的软弱内阁应该对战事恶化和军队内部矛盾负责。
1944年7月18日,在强大的反对浪潮中,东条内阁宣布总辞职,小矶国昭继任首相,组建新一任内阁,开始力求在终止战争问题上取得突破。
当时,日本国内除了杉山元等少数死战派外,大多数日本高层都倾向于尽快结束战争,只是在如何结束战争问题上存在分歧,木户幸一、冈田启介、近卫文麿等重臣认为,应当尽快用一切手段谋求和平,以保住部分侵略成果;而陆军方面的主张却是,应该继续坚持战争,通过一些侥幸胜利,来换取谈判筹码,争取更为有利的谈判条件。
小矶国昭
鉴于各方均希望有条件地结束战争,小矶内阁组织召开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商讨应该采取的外交方针,并在1944年8月1日的御前会议上通过了《世界情势判断》和《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决定“对苏联维持中立关系,进而谋求国交好转”。
日本高层认为,随着战争形势的好转,同盟国内部分歧也日益严重,由于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同,苏联与英美等国同样存在矛盾,为了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苏联未必就希望日本被消灭。因此,日本可以通过出让利益的方式,换取苏联与日本在亚洲利益上的联盟,进而通过苏联为日本争取更多谈判筹码。
不过,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尚武认为,苏联在日本崩溃后,可以轻易获得远超日本能够提供的利益,日本这么做非但无法换取苏联的退让,反而可能导致日德同盟破裂,从而失去最后的盟友。结果,由于内部的意见不合,再加上苏联方面的态度冷漠,日本对苏工作最终陷入了停滞。
对苏外交陷入严重困窘,美国声明带来巨大压力时间来到1945年,随着海空军的凋零,日本陆军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而随着美军进一步逼近日本本土,在本土随时可能面临美军登陆的情况下,一向以强硬著称的日本陆军,利用日本民众在美军持续轰炸下集聚的仇恨,提出了“一亿玉碎”计划。
1945年2月26日,日本参谋本部、陆军省制订《完成本土决战基本大纲》,要求动员所有学生担任粮食生产、军需生产、防空、防卫,及其他战争所需业务,规定:除小学外,1945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停课;自小学毕业,至男子65岁,女子45岁以下,均须参加“国民义勇队”。
铃木贯太郎
1945年4月5日,由于战局的进一步恶化,再加上外交陷入困境,小矶内阁被迫辞职,后经重臣会议推举,时任枢密院议长的铃木贯太郎继任首相,组建新一任内阁。
鉴于当时陆军已经成为日本的最后依靠,铃木于4月6日拜访拜访陆相杉山元,征求他意见,身为主战派的杉山元表示,要尽力组成能实现陆海一体化的内阁,而且新任内阁要致力于完成大东亚战争,并为本土决战的胜利做好准备措施。退役大将松井石根则提出,要防止铃木内阁像意大利总理巴多格里奥那样投降盟国。
就在小矶内阁辞职的同日,时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莫洛托夫正式通知日方,废弃日苏中立条约。苏联的这个表态,标志着苏联对日宣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5月8日,日本驻瑞士公馆捎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日本所有军队必须无条件投 降。否则我们将继续无情地予以打击。美国的目的,是要清除致日本于深渊的军队领导层,结束日本国民的苦恼,而不是为了打倒日本民族,使其沦为奴隶”。
如何理解美国的声明,日本统治层内部再度发生分歧,陆军和部分秦军外交官认为,国家命运与军队存亡不可分割,军队解体便意味着天皇制国家的衰亡,美国意在消灭日本民族,如此美国的声明反而成为了他们股东民众血战到底的工具;而东乡茂德外相等决策层则认为美国的声明并没有想象那么严重,除了解散军队外,对方在其他方面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并非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基于这种差异,陆军希望减轻本土决战的压力,东乡则倾向于通过外交实现和平,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在美国声明的威慑下,尽快劝阻苏联对日宣战,都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日方希望苏联保持中立,天皇态度发生根本转变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的处境愈发艰难。为此,铃木首相、米内海相、东乡外相、阿南陆相、梅津陆军参谋本部总长、丰田海军军令部总长六位大臣,组成“六巨头会议”,就劝阻苏联对日宣战展开磋商。
5月11日至5月14日,经过连续三日磋商后,六巨头会议在对苏交涉目的问题上达成三点意见,一是防止苏联对日宣战,二是获取苏联善意的中立,三是争取苏联就结束战争进行有利的调解。不过,由于第三点涉及到对英美求和条件,各方分歧极大,会议决定暂缓向苏联提出。
6月3日、4日,接受委派的前首相广田弘毅与苏联驻日大使举行会谈,但未取得进展。
6月9日,从满洲视察归来的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向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报告中国战场现状,表示“在满华兵力合计 只相当于美军8个师团的战斗力,其弹药的拥有量甚至不足以进行一次近代大规模会战”。此报告直接推翻了陆军此前关于国力的判断,给日本高层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此前,裕仁天皇还倾向于陆军继续大东亚战争和本土决战的主张,但在看过这份报告后,他在日记中无奈写道,“从任何方面来看,本年下半年以后再推行战争的能力,事实上几乎丧失殆尽”,天皇态度发生根本转变,命令将以苏联为中介的和平斡旋付诸实施,同时要求木户等人立即制订讲和方案。
裕仁
之前,六大臣还担心停战条件不符合陆军心意,会引发类似于“二・二六事件”的军事政变,随着天皇态度的转变,六大臣这才安心。6月22日,裕仁召见六位大臣,决定派特使前往苏联。
然而,自雅尔塔会议以来,苏联早已就最终打败德日法西斯应该承担的义务,向英美作出了明确承诺。而且,在斯大林看来,要恢复苏联在远东的传统利益,非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难以实现,因此苏联对于日本的主动接触其实并不感兴趣。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宣战日本斡旋梦破碎根据天皇的指示,从1945年6月8日,木户幸一开始起草《时局收拾对策试案》,提出了 日方停止战争的总体构想,即终战工作须由天皇亲自主持;可与英美直接交涉,但“为了获得交涉上的余地,似以苏联承担中介之劳为妥”;自行撤走驻扎在占领地的军队,抛弃占领指导等的地位;军备以国防的最低要求为满足。经过游说,此《试案》获得了陆军首脑以外的大部分成员认可。
在《试案》基础上,松平康昌、松谷诚、加濑俊一、高木偬吉等经过磋商,又制定了《时局收拾对策》,希望在保留满洲国经济权益下,通过向苏联出让满洲利益的方式,维持日苏中立条约,并通过苏联与英美斡旋,达成有条件的投降,尽量多的为日本争取利益,以维持日本国的体面和确保天皇制的存续。
然而,还不等日本争取到苏联的支持,美国前驻日大使、副国务卿格鲁便于7月10日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政府坚决排除妥协和平,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始终不渝地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国助理国务卿马克利休更是明确指出,美国的条件是日本无条件投降,至于如何处理日本,取决于日本人持续抵抗的时间和美军受损的程度。
《波茨坦公告》
7月26日,《波茨坦宣言》公布,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不过,由于没有与预想中大相径庭的内容,因而未对日本决策层造成多么强烈的冲击,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决定暂时保持沉默,静观其变,继续等待苏联对日本特使的答复。
随着欧洲战事的结束,苏联重心开始转向东方,为了防止苏联与美国争夺亚太地区的利益,再加上美国内部对于登陆日本本土作战估算的巨大伤亡代价,1945年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掷了原子弹。对于这个从未见过的杀伤性武器,裕仁天皇于次日说“既然到了这般地步,如不早点结束战争的话……”
8月8日,外相上奏天皇,应以原子弹爆炸为契机断然结束战争。裕仁说:“既然敌方使用了这种武器,继续战争越来越不可能。我想,为了争得有利条件,而错过结束战争的时机,就不好了。”
与此同时,因为担心日本就此投降,导致苏联失去谋取利益的时机,苏联于8月8日对日本宣战,并于9日凌晨对日本关东军发动进攻。苏联的宣战,让日本彻底失去了通过苏联斡旋的希望。
8月9日,就在日本还在是否就此结束战争,接受《波茨坦宣言》犹豫时,美国又向长崎投掷了原子弹。
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后,日本内阁紧急召开会议,但在投降事宜上仍然存在分歧,陆相阿南惟几主张继续为民族二战,海相米内光政主张迅速交涉以挽救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主张“一亿玉碎,死里求生”,外相东乡茂德则主张隐忍自重、立即和平,以图他日复兴。
当日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外相、海相主张,在最低限度就保全皇室这一条加入《波茨坦宣言》内,取得谅解的情况下,接受《波茨坦宣言》。陆相则主张继续战争,如果需要谈判,必须加入保证皇室地位、自主撤兵、由本国处理战争责任者、不实行军事占领等四个条件。
日本决策层最后的抉择,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9日夜间,铃木贯太郎拜见裕仁天皇,呈报由外相提议的接受波茨坦公告案。23:50,裕仁主持御前会议,决定批准外相提出的,以确认天皇统治大权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的提案。
8月10日,日本政府向盟国发出乞降照会“日本政府准备接受中美英三国政府领袖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其后经苏联政府赞成的联合公告所列举的条款。而附以一项谅解:上项公告并不包括任何要求有损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权的皇权。”
8月11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同盟国复照,默许了日方要求,规定:“自投降之日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从盟军最高统帅之命令。最高统帅将采取其认为适当之权力,实施投降条款。”至于日本提出的附加谅解条件,复照说:“按照《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
然而,直到此时,陆相阿南惟几仍不愿降,他发布告全体将士书,“只有为维护日本国土,断然遂行圣战到底”,并表示“就算是嚼草根,齧土壤,伏尸原野,也要战斗到底”“誓为玉碎,决不投降”,阿南陆相公告见报后,随之遭到裕仁训斥。
8月12日,梅津、丰田二总长入宫,对盟国答复的听命于盟军总司令部和由人民意愿决定日本国家体制(毕竟当时日本国内对于天皇已经多有怨言)两条表示反对,但裕仁却同意接受,并表示“不要切断与美方的联系”。铃木首相得知投降是天皇意志后,拒绝了阿南继续战争的主张,表示只向盟国提出保留天皇的条件。
14日,铃木首相通过御前会议请天皇裁断,接受无条件投降。梅津、丰田和阿南主张,就投降条件再向盟国发照会交涉。裕仁表示:“朕通过答复的文意,理解对方持有相当善意。”“关于根据国民的自由意志决定政体,宜视为外交用语,不宜过分怀疑。”
裕仁接受陆军要求,对有关占领和解除武装等项,由日本政府向盟国政府发出了希望条款文件。日本政府答复盟国:“天皇陛下已颁发诏书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规定。”
哈里・S.杜鲁门
美国总统杜鲁门随即宣布:“我认为这一答复完全接受了规定要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这一答复并没有作任何保留。”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之“终战”(投降)诏书。日皇《终战诏书》中说:“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己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裕仁的这封诏书,看似是在宣布无条件投降,实际却巧妙的,将天皇由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改造”成了崇尚和平的仁慈君主,在为战后继续保留天皇制制造充足理由的同时,也成为日后美化侵略历史之渊薮和滥觞。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