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远离耗散你生命的事物,向内求,以终为始,向死而生。记住,是高效,而不是苦力。“没有人可以伤害你,除非你愿意”。
个人和组织的行为和态度源自其内在的思维定式。普遍、永恒、不证自明的真理,是成功和效能的基石。效能不仅包括产出(结果),还包括产能(产生结果的能力)。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真正的改变来自于个人内心的转变,而非外在环境的改变。
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个人必须先实现自我管理,才能在人际关系和团队中发挥领导力。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和安全感,通过礼貌、诚实、仁慈和信用来增加存款,通过粗鲁、轻蔑、威逼和失信来消耗。
个人成功的习惯:
-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即个人责任和选择的自由,不把行为归咎于外部环境,而是根据价值观选择行为。主观。
-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明确目标和个人使命,在行动前先明确目标和方向,通过心智创造和确立人生目标,实现个人愿景。逆向。
-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事务。唯一。
公众成功的习惯:
-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寻求互利的解决方案。
-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强调理解他人和被理解。
-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成果。
自我更新的习惯:
- 习惯七:不断更新:衡的自我更新原则,涉及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四个层面的持续发展。
精彩摘录:
我们越是认识到思维方式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就越是能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验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此时我们才开始觉悟: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我们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在条件限制之下所看到的世界。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如初见般的了解。 消极被动的人还会受到“社会天气”的影响。别人以礼相待,他们就笑脸相迎,反之则摆出一副自卫的姿态。心情好坏全都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即可,但是实质性的生活变化还是要靠思维的转换。 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那只会让你平添失望和挫败感。 比尔·盖茨变得与众不同的原因,并不是在适当时候做决定的运气,而是他在适当时候的积极回应。(习惯一:积极主动) 推卸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别人和环境,甚至把星座也扯了进去。 求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因此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 在所有进步的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动的人却把爱当作一种感觉。好莱坞式的电影就常灌输这种不必为爱负责的观念——因为爱只是感觉,没有感觉,便没有爱。事实上,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与配偶、子女、朋友或同事相处一定要学会聆听,这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撑。聆听需要耐心、坦诚和理解对方的愿望,属于品德的高级范畴。相比之下,以低投入的情感给出“高高在上”的建议要容易得多。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价,万物始有价值。上苍深知如何为其产品制订合理的价格。 急功近利常常会毁掉宝贵的物质资产。保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会帮助你更有效地利用物质资产。 休太长的假,看太多的电影或电视,打太多的电子游戏,长期无所事事,都等于浪费生命,无益于增长智慧,激发潜能,增进安全感或指引人生,只不过制造更多的空虚而已。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 看到别人有所成就,或获得某种认可,表面上我会挤出微笑,热切地表示祝贺,可是,内心却难受得不得了。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比起为改变态度和行为所做出的努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的影响要大得多。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逆境往往能激发思维转换,使人以全新的观点看待世界、自己与他人,审视生命的意义,进而思考应该如何回应,这种更宽广的视角反映的就是可以提升和激励所有人的态度价值观。 倘若没有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那么生活的挑战迟早会让你真正的动机暴露无遗,一时的成功就会被人际关系的破裂所替代。 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梭罗曾说:“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改变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有了更高的目标才能激发改变,面向未来牺牲当下的意愿才能促进改变。但是这又是幸福的源泉,是生活的目标和规划。 请列出你的两个习惯,一个好习惯,一个坏习惯。并写出与这两个习惯相关联的知识、技巧和意愿。 个人生活中的领导意识则更为匮乏,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 我们通常能够在物质领域理解并接受“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在精神领域、人际关系,甚至个人品德方面,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使理解了,也未必愿意接受或实践,结果妄图走捷径,想跳过关键步骤到达目的地的并不少... 在生活的各种情景下都能进行心灵演练,包括表演、销售展示、解决矛盾、实现会议目标,坚持不懈地不断练习,你会完成得清晰明确。内心会产生“熟悉感”,面对这样的场景时就不会觉得陌生、害怕。 然而,这些零星的评语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你,与其说是影像,不如说是投影,反映的是说话者自身的想法或性格弱点。 有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建立思维方式或者绘制地图,然后借此观察自己的生活与人际关系。但是地图不等于地域本身,它只是一种“主观的事实”,是对某一地域的描述。 如果你力量的来源——体型、力气、职位、权威、学历、地位、身份、外表或是过去的成就——发生变化甚至不复存在,那该怎么办呢? 从中我意识到,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即思维方式)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由内而外的观点认为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把个人魅力置于品德之上,妄图在自我完善之前完善人际关系都将徒劳无功。 我们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推测能力的局限,意识到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己过去经验的影响,我们就越能直面自己的思维方式,用现实来检验它们、测试它们,必要时改变它们。 生理上无法独立(残障)的人需要别人帮助;情感上不能独立的人,其价值和安全感都来自他人的看法,一旦无法取悦别人便会极度沮丧;智力上无法独立的人需要他人帮忙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大小问题。 人类的本能就是伪装受害者。除非时刻注意,否则这种倾向就会悄悄潜入,你就会开始因为自己的问题抱怨外界的力量,父母、配偶、上司、天气、政府、环境,以及无论是谁的“那个人”。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 美国哲学家梭罗(Thoreau)曾经说过:“一棵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方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了正确的墙上。 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并最终也影响儿子。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担忧,我们就能改变现状。 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的交叉点。知识是做什么和为何做,技巧是如何做,而意愿是动力——想做。所有这三者必须集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习惯。 许多人在生死关头也会大彻大悟,重新审视生命中的优先次序,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人们突然接受一个新角色的时候,比如丈夫、妻子、父母、主管或领导。 我们不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他的特质、个性与价值。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对于已经无法挽回的错误,积极主动的人不是悔恨不已,而是承认往日错误已属关注圈的事实,那是人力无法企及的范畴,既不能从头来过,也不能改变必然后果。 我们如果不能客观地考虑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就不能理解他人感知他们自己和世界的方式。因此我们无意间就会把个人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内心却还觉得已经很客观了。 我们总是喜欢这样匆匆忙忙地下结论,以善意的建议快刀斩乱麻地解决问题。不愿意花时间去诊断,深入了解一下问题的症结。 积极行动不同于积极思考。我们不但需要面对现实,还要面对未来。但真正的现实是,我们有能力以积极态度应对现状和未来,逃避这一现实,就只能被动地让环境和条件决定一切。 根本问题不在于你的行为和态度,而在于那张错误的“地图”。 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人总是见解不凡,思想与行为也独具一格,而坚实、稳定的内在核心赐予他们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会让他们度过积极而充实的一生。 我们对任何错误的回应都会影响到人生的下一刻,所以一定要立刻承认并加以改正,避免殃及未来,这样我们也会重获力量。 不论你的现况如何,都请相信你与你的习惯是两码事,你有能力改变不良旧习,沐浴在新习惯的阳光里,过上高效、幸福和互信的新生活。 太多人只是坐等命运的安排或贵人相助,事实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找到好工作的人往往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坐享其成。他们只要有必要就会立即行动,并且一以贯之地遵照正确的原则,确保顺利完…. 以终为始意味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家长角色或其他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为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方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比如小孩要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不能跳过。 信任是促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因为信任能够让人们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这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且还有可能需要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拥有符合这种信任水平的能力。 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你想改变哪一件? 领导力就是清晰地指出别人的价值和潜力,使对方受到鼓舞从而有所意识。 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既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就仿佛被毒蛇咬后,一心忙着抓蛇只会让毒性发作更快,倒不如尽快设法排出毒液。 试想,如果耕种也临时抱佛脚会有多荒谬。春天忘了播种,夏天忙着享乐,秋天能收获什么呢?耕种是一个自然体系,必须付出代价,一步一步完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循。 但这并不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感应,只不过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以原则为中心的人会保持冷静和客观,不受情绪或其他因素的干扰,综观全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