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彩票 敌20万精锐增援,3天无进展遭斥责,兵团司令:打仗不是标地图

快乐的山雀 1周前 (12-16) 阅读数 96 #历史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如火如荼展开之际,国民党"剿总"总司令刘峙和副总司令杜聿明面临巨大危机。黄百韬第7兵团12万人马在徐州以东被华东野战军围困,情势危急。为挽救战局,他们调派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这支装备精良的20万精锐部队增援。然而,这支王牌力量在11月12日至14日的激战中,即便有空军支援,面对华东野战军的顽强抵抗仍寸步难行。战场上的失利引发了地面部队与空军之间的互相指责,最终闹到蒋介石面前。当参谋总长顾祝同来到前线质问战况时,杜聿明忍无可忍地道出了"打仗不是纸上谈兵"的历史名言。最终,这场旨在挽救黄百韬部的增援行动以失败告终,20万精锐的覆没也预示着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的命运。

淮海战场 风云突变时

1948年深秋,华东大地硝烟弥漫。11月6日,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在徐州周边展开,这就是著名的淮海战役。

战役的区域东起海州,西抵商丘,北至临城,南达淮河,横跨苏鲁豫皖四省。战役伊始,国民党军就遭遇重创,驻守在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的第3绥靖区部队在贾汪、台儿庄一线发生了震惊全局的变故。

何基沣、张克侠这两位第3绥靖区的高级将领带领部队通电起义,让开了防区及运河防线。这个意外的突发事件,给国民党军造成了极大的战略缺口。

在徐州以东,另一场军事灾难正在酝酿。黄百韬的第7兵团共12万人马被华东野战军层层包围,陷入绝境。

战局的紧急让"剿总"指挥部也乱了手脚。总司令刘峙和副总司令杜聿明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决定抽调两支主力部队前往增援。

这两支被选中的部队分别是邱清泉的第2兵团和李弥的第13兵团。第2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其中第5军和第74军更是美械装备的"五大主力"之一。

李弥的第13兵团也不是等闲之辈。这支部队长期驻扎在山东烟台港,在济南失守后才通过海运转移到徐州战场。因为远离主战场,这支部队保存实力完整,不仅老兵众多,武器装备也十分精良。

两支部队总计近20万人,在当时可以说是国民党军最精锐的力量。刘峙和杜聿明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支增援部队身上。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等待着这支精锐之师。时间很快来到11月12日,邱清泉和李弥的部队在白楼、古山以北地区遭遇了华东野战军的阻击。

当时的战场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于他们的预期。第3绥靖区的投诚让华东野战军得以抽调更多兵力,在这个地区布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精锐东援 兵临白楼城

战斗在11月12日正式打响。邱清泉和李弥两支兵团在白楼、古山以北地区开始了他们的增援行动。

这两支兵团代表着国民党军最强大的战斗力,单是美式装备就让人望而生畏。第2兵团下辖的第5军、第74军作为美械精锐"五大主力"之一,装备了最先进的武器,训练有素的士兵们能熟练操作各类火炮。

李弥的第13兵团同样不容小觑,这支部队因长期驻扎山东烟台港,躲过了之前的几场大战。部队中老兵比例很高,武器装备也保存完好,整体战斗力相当可观。

增援部队刚到达战场,徐州方面就派出了大量空军进行配合。空军采用了密集轰炸的战术,轻重炸弹和燃烧弹不断投向华东野战军的阵地。

地面部队的火力也十分凶猛,邱李两兵团的炮兵部队开始了猛烈的炮击。山炮、野炮、榴弹炮齐发,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华东野战军占据的村落在炮火中损毁严重。

但华东野战军的战士们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意志。在如此猛烈的炮火袭击下,他们依然死守阵地,寸土不让。

每当国民党军攻入村落,华东野战军就会发起凶猛的反击,将敌人赶出村子。这样的攻防战在多个村落同时展开,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战斗进行到第二天,邱李两兵团的攻势开始减弱。尽管有空军的支援,但地面部队在进攻中损失惨重,士兵们的体力也在持续消耗。

华东野战军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术,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在村落中构筑了复杂的防御工事。每个阵地都经过精心布置,形成了立体的火力网。

到了14日,战斗进入第三天。邱李两兵团的进攻已经完全陷入困境,士兵们筋疲力尽,攻击的意志逐渐消退。

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地面部队和空军之间的配合出现了严重问题。空军指责地面部队行动迟缓,不能及时跟进;而地面部队则抱怨空军支援不力,导致部队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精锐之师的优势在连续三天的激战中逐渐消失。华东野战军的顽强抵抗,加上地空协同的失败,让这支增援部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战场上,邱李两兵团的指挥官们开始意识到,仅仅依靠优势装备和空中支援是无法突破华东野战军防线的。他们面对的是一支意志坚定、战术灵活的军队。

三天的战斗,让这支号称20万精锐的增援部队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他们不得不承认,战场形势远比地图上画的箭头要复杂得多。

空地互推 责任难以厘清

战况不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京。蒋介石立即派遣参谋总长顾祝同赶赴前线,了解战况并督促作战。

顾祝同到达徐州指挥部后,立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议上,空军司令部和地面部队的指挥官们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导致了战役的失利。

空军方面拿出了详细的作战记录,指出三天内出动了数百架次飞机,投下了大量炸弹。他们强调自己完成了预定的轰炸任务,问题在于地面部队跟进不力,没有抓住战机。

地面部队的将领们则展示了伤亡统计和战地照片。照片显示,许多轰炸落点偏离目标,有些甚至威胁到了己方部队的安全。

双方的争执越来越激烈,场面一度失控。顾祝同不得不多次拍案制止,要求双方冷静分析战况。

在会议持续了数小时后,空军代表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空中支援,地面部队还是无法取得突破?他们认为地面指挥官缺乏进取精神。

这个质疑引发了杜聿明的强烈反应。作为前线总指挥,他站起来指着墙上的作战地图,声音洪亮地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打仗不是在地图上画箭头那么简单!"

杜聿明接着详细阐述了前线的实际情况:华东野战军利用地形优势,构筑了多层防线。每个据点都经过精心布置,即使在空袭后仍能保持战斗力。

他还指出,空军的轰炸虽然声势浩大,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时候,当地面部队进入轰炸区时,敌军早已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顾祝同听完报告后,不得不承认战场形势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但是上级急需一个说法,他需要给南京一个交代。

最后的讨论转向了如何调整战术。地面部队建议改变强攻方式,采取迂回战术。空军则表示可以调整轰炸时间和目标选择。

然而这些讨论已经太晚了。在会议进行的同时,华东野战军已经加强了防御工事,并调集了更多的预备队。

三天的强攻失利,不仅消耗了大量兵力,更严重打击了部队的士气。这场增援行动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机。

这次军事会议最终不了了之,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杜聿明的那句话,却道出了战争的本质:实战和理论之间永远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战场突变 命运转折关头

军事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华东野战军抓住国民党军队内部矛盾激化的时机,发起了猛烈的反攻。

在白楼、古山地区,华东野战军采取了新的战术部署。他们将主力部队分成数个战斗群,对邱李两兵团实施分割包围。

国民党军队的装甲部队在战斗中逐渐失去了优势。华东野战军的反坦克武器虽然简陋,但他们采用了近距离伏击的战术,成功摧毁了多辆装甲车。

空军支援在这个阶段也完全失去了效果。华东野战军采取了分散隐蔽的战术,白天潜伏,夜间行动,让空中力量无从发挥。

更糟糕的是,黄百韬的第7兵团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噩耗。他们在徐州以东的包围圈中弹尽粮绝,士气低落。

邱清泉和李弥两位将领不得不改变作战计划。他们决定放弃强攻,转而寻求突围的机会。

但这个决定为时已晚。华东野战军已经构筑了多道封锁线,两支兵团的退路被切断。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国民党军队的损失越来越大。很多连队因为弹药耗尽,不得不放弃阵地。

战场上出现了混乱的场面。一些部队开始自行撤退,军令难以传达,指挥系统逐渐瘫痪。

到11月底,这支号称20万精锐的增援部队已经分崩离析。部分部队被歼灭,部分被俘虏,只有少数人突围成功。

黄百韬的第7兵团最终也没能等到救援。他们在几天后全军覆没,黄百韬本人也在战斗中阵亡。

这场战役的结局震惊了整个国民党高层。蒋介石不得不承认,失去这支精锐力量,等于失去了整个华东战场。

淮海战役的天平从此彻底倾斜。国民党军队丧失了在华东地区的战略支点,再也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快乐的山雀

快乐的山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