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利(富书作者)
前段时间,白岩松头发花白的照片在网上流传。
这位一度以犀利言辞和深刻见解著称的新闻人,如今已经56岁,照片中的他满载岁月的故事。
曾经的他意气风发,坐在主播台上一言九鼎,却在事业的巅峰遭遇了生命中的至暗时刻。
抑郁症的侵袭让他从80公斤暴瘦至55公斤,内心挣扎难以言喻。
那段时间,他失眠、斑秃,甚至对生命感到绝望。然而,正是妻子朱宏钧的支持与爱为白岩松点燃了希望。
他曾坦言:“我今天的一切,离不开妻子的救赎。”
后来的白岩松,不仅重新回到了事业巅峰,更用脚踏实地的新闻理想,为时代书写真诚与担当。
1968年8月20日,白岩松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他的母亲是一名教师,父亲是一位工人,舅舅、舅妈、姑姑也都在教育行业。
耳濡目染之下,白岩松自小与书本为伴,母亲的工作证成了他进入图书馆的通行证。
童年时,他经常沉浸在书海中,书籍成为他最大的精神寄托。
8岁时,父亲因肺癌去世,留下母亲独自抚养他和哥哥。
家庭的重担落在母亲肩上,而白岩松也展现出早熟和懂事的一面。
冬日里,他挑着水桶走两公里为家里取水;课余时间,他总是主动承担家务,减轻母亲的负担。这种生活的艰辛,反而锻炼了他的韧性和坚持。
1985年,白岩松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大学期间,他不仅成绩优异,还热衷于踢足球,享受团队运动的乐趣。
白岩松上大学后,有一种家国情怀在他的心里扎根。他曾说:“经历过80年代的大学生没办法只关注自己,我们和国家、时代有一种隐秘的关系,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冲动和愿望,希望这个国家变得更好,希望这个时代变得更好,希望自己能为这种改善去做点什么。”
新闻则是白岩松与这个国家和时代发生关系的唯一工具。
1989年,他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实习。
白岩松的工作地点离学校约30公里,为了准时上班,他每天凌晨5点起床,搭乘学校的班车赶往单位。
抵达后,他会在桌子上小憩片刻,随后开始打扫卫生、打水、吃早饭,然后投入一天的工作。
每天的忙碌让他睡眠不足,甚至在车上睡过站。然而,正是这份辛苦为他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几个月后,他凭借出色表现得以留任。
尽管进入了新闻行业,但白岩松最初的工作是编辑报纸,而非他热衷的广播或电视。
这并未令他气馁,他坚信:“命运的改变与机遇的获得,是从一件又一件小事开始的。”
他用心对待每一项小任务,不断积累经验。
1993年春节后,他接受崔永元的邀请,加入新创节目《东方之子》,并逐步从幕后策划走到台前,尝试主持人角色。
在《东方时空》,白岩松与时间、陈虻、孙玉胜、敬一丹、水均益、方宏进、崔永元等人成为搭档。
栏目创办的头一年,组里有近二十人都租住在北京六里桥一个有七八间房的半地下室里。
那时,他与一批优秀的新闻人并肩工作。因为没有编制、没有福利,因为漂泊在北京,许多年轻人反而只剩下纯粹的、仅仅为了新闻而活的冲劲。
为了讨论新闻可以通宵达旦,有分歧时,下级甚至可以和上级拍桌争论。
在这个平台上,他参与了诸多重大事件的报道,包括1996年奥运会、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抗洪救灾以及1999年的澳门回归和国庆五十周年庆典。这些经历,让他迅速成长为备受观众喜爱的新闻主播。
1999年,白岩松独立创办新闻节目《子夜》,从策划到录制事无巨细都亲自把控。
然而,工作的高压让他的精神濒临崩溃,长时间的睡眠不足让他的身心备受煎熬。
经过检测,他患上了重度抑郁症,这对开朗年轻的白岩松来说近乎晴天霹雳。
白岩松一度因抑郁症陷入痛苦之中,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体重骤减,从80公斤降至55公斤。
他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甚至出现斑秃。他曾坦言:“我当时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价值,甚至想过自杀,但我害怕妻子、孩子、父母和朋友承受失去我的痛苦。”
而他的妻子朱宏钧在他最脆弱的时候,成为他最大的依靠。
在中国广播报当记者时,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朱宏钧,朱宏钧是江苏镇江人,一个长相清秀温婉的南方姑娘。
两人相识于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作为搭档,白岩松与朱宏钧共同参与采访活动。
那时,朱宏钧的清秀与体贴让白岩松怦然心动。然而,他迟迟未能表白,直到一次深夜工作结束后,他借用工作证租了一辆自行车,载着朱宏钧回住处。
到了宿舍楼下,他终于鼓起勇气表白:“小朱,从遇见你那天起,爱情的种子就开始在我心里萌芽了。未来,我希望与你共同携手前进。”
朱宏钧听完转身上楼,白岩松一度以为遭到拒绝。事实上,朱宏钧只是对感情慎重,心中已有对白岩松的好感。
起初,朱宏钧的父母反对这段感情,认为北方男孩不够温柔细腻,但白岩松并未放弃,他用实际行动打动了朱宏钧。
有一天,白岩松听说朱宏钧的门锁坏了,每天晚上都会咯吱咯吱响,一个女孩子睡觉时很不安全。
于是,白岩松立马带着工具,帮朱宏钧的门锁给修好了。那一刻,朱宏钧似乎明白了自己心意,她觉得白岩松是个温暖体贴的男人,也值得自己去爱。
为了让朱宏钧的父母满意,每当她父母来到他的住处看望他,他都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照顾周到,又买菜又做饭,忙前忙后。
最终,朱宏钧的父母同意两人走在一起。
1997年,白岩松与朱宏钧结婚。婚后,朱宏钧不仅是他的爱人,更是事业上的良师益友。
刚当主持人时,白岩松一个月工资200元,根本没有钱买西服出镜,第一件西服还是朱宏钧帮他借的。
白岩松没有学过播音,因发音不准和错读字,工资常被扣光甚至倒贴几百元。
压力之下,他一度想放弃主持工作。
朱宏钧则积极帮他改正不足,将生僻字和多音字整理成册供他练习,还请播音专业的朋友帮忙矫正普通话,为提升语速和口齿清晰度,她甚至建议白岩松含石子练习绕口令。
在朱宏钧的悉心帮助下,白岩松的主持能力逐渐提升,事业也逐渐起步。
然而,事业的成功伴随着极大的精神压力。1999年,他的抑郁症愈发严重。在这段艰难时光里,朱宏钧始终陪伴在他身边。
她坚持每天在便利贴上写满鼓励的话语,提醒他保持积极心态。为了让白岩松获得良好的休息,她将家里的拖鞋全换成了软底,以免噪音干扰他的睡眠。
有一次,白岩松熬夜工作到深夜,出门时恰好遇见还未入睡的朱宏钧。
他好奇地问:“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睡?”朱宏钧笑着回答:“只有等你睡了,我才能安心睡觉。”这句简单的话语深深触动了白岩松,让他感受到妻子的支持和爱。
除了妻子,父母和朋友对他的时刻关照和无私付出,最终帮助白岩松逐渐走出抑郁的阴影。
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也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回忆这段经历时,白岩松感慨道:“我有这么多爱和关心,为什么还要抱怨和放弃呢?”
2001年,白岩松毅然停掉了所有节目,辞去三个栏目的制片人工作。他坦言:“我在一夜之间都辞了。” 开启了一段长达一年的自我沉淀与学习旅程。
在这一年里,他主动面对自己的短板,着力提升技能。例如,他认为自己的古文基础薄弱,便从蔡志忠的漫画版经典入手,逐步深入学习,同时练习毛笔字。他还意识到英语水平的重要性,即使年过三十,仍报名学习外语。
通过这段经历,他不仅弥补了专业能力上的不足,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2003年,他重回荧屏,开始主持《新闻周刊》,随后从2008年起担任《新闻1+1》的主持人,转型为新闻评论员。他以敏锐的洞察和直言不讳的风格,直指社会问题,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和认可。在新闻评论中,白岩松不避讳得罪人。
他曾直言:“一个不得罪人的新闻评论员不是合格的新闻人。如果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才是新闻人的悲哀。”他的批评不仅针对不作为的地方政府,还对一些不合理现象予以公开质问。这种勇敢的态度让他在业界树立了独特的形象。
面对许多同行如敬一丹、崔永元、柴静、张泉灵的离职,他始终选择坚守央视。当被问及原因时,他坚定地回答:“新闻还在这,我就在这。”
他相信央视是离新闻最近的平台,不论是边疆还是城市,央视都能传递最及时的信息。他将新闻比作钟声,自己则是那个每天准时敲钟的和尚。他认为,敲钟不仅是职责,更是一种传递信念的使命。
此外,白岩松热衷于培养新闻人才。从2012年起,他每年在国内多所顶尖高校招收研究生,以“白氏教学法”培养学生。他的课程内容不仅涵盖新闻理论,还包括音乐、电影和纪录片等多元文化。
他认为,只有具备广阔视野和深厚底蕴的人,才能在新闻事业中保持韧性和持久力。通过他的指导,许多学生走上了新闻岗位,为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2016年里约奥运会,他曾调侃中国代表团的服装像“西红柿炒鸡蛋”,也幽默点评三胞胎选手参赛马拉松:“一人跑一段,还以为是一个人跑的呢。”他的轻松风格不仅缓解了观众的紧张情绪,也让赛事报道更加引人入胜。
2018年世界杯时,他戏称:“这次世界杯,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剩下的基本都去了。”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再次令观众对他刮目相看。
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白岩松几乎参与报道了近二十几年所有重大事件,从中国第一次申奥到东京奥运会,从中国入世谈判到贸易摩擦,从香港回归到汶川地震,从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到北京奥运会,从98年特大洪水到新冠疫情。
他的出现常被观众调侃为“大事的信号”。但他从不满足于此,而是不断以专业与真诚的态度追求更高的新闻标准。他始终坚持,新闻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融入血液的信仰。
也正因为在新闻界的努力工作,他还曾在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破格晋升为高级编辑;2009年,获得“华语主持群星会年度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优秀播音员主持”奖等奖项。
即便如此,白岩松身上有很多地方都没改变,或者说正是这些坚持才让他一步步走到今天。
在互联网时代,白岩松很少使用微博或微信,如今仍习惯手写稿子。
他认为手写更能契合思维方式,避免因电脑技术而中断思路。他对社交媒体的态度也颇为独特:“我不需要知道别人怎么活,我只需想清楚自己该怎么活。”
在日常生活中,他将锻炼作为放松的重要方式,每周踢球、跑步已成为习惯。他尤其钟爱长跑,不为减肥或比赛,而是享受自由呼吸和与自己竞赛的过程。
从44岁开始,白岩松开始每周长跑,每次5公里以上。他年轻时是短跑选手,曾获不少奖项,但长跑让他更加享受与自我的对话。
他将长跑的精神带入职业生涯,坚持在新闻领域深耕,拒绝尝试其他可能更“轻松”的岗位,他说:“在60岁之前,我会按长跑的方式做新闻。”
除此之外,他依旧热衷读书,他曾参与主持多个读书活动,并出版过《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白说》等10余本书籍。
他最常建议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就是读书,他说:“人生是一个围棋盘。当你读书很少时,棋盘上的棋子很少,不成势。当你读了足够的书,棋盘上的棋子连在一起,就是成势了,人生也成势了。”
虽然工作忙碌,但他始终关注家人。妻子朱宏钧为家庭的稳定和儿子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儿子白清扬在家庭的教育下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优秀的青年。
小学毕业后,白清扬考入北京市重点中学景山中学。升入高三时,他被伦敦国王学院录取,选择历史专业,专攻蒙古史,与父母职业无关。
他的选择体现了家人对其自由成长的支持,也展现了家庭教育的开明与理性。
2020年疫情期间,白岩松持续关注社会热点,采访钟南山、李兰娟等专家,为大众传递真实信息。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直面提问武汉市委书记,关注物资分配和疫情进展,展现出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
他始终强调,新闻工作者需要理想主义,这份信念支撑着他在快速变革的时代坚持初心。
2023年夏天,白岩松以亚运会火炬手身份现身杭州,满头白发和脸上皱纹让网友感叹岁月流逝,但他的坚定目光依旧充满力量。
他提到,希望在2024年之后能够退居幕后,为年轻一代留出更广阔的舞台。他坚信更优秀的新闻人会不断涌现,而他们的成长需要前辈的退让和支持。
白岩松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选择,尽管自媒体的兴起对传统新闻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他将新闻视为社会的良知守护者,如他在书中所写:“我们偶尔让世界变得更好,但大多数时间都在努力不让它变得更坏。”这句话正是他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在这样一段漫长而精彩的职业生涯中,白岩松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热爱与坚持的力量。他不惧失败,也从不满足于现状,通过不断学习和突破,他为中国新闻事业树立了典范。
白岩松曾这样描述新闻工作:“它是理想主义者最后的栖息地,也是改变社会的一种方式。”或许,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他走过了病痛、走出了迷茫,最终找回了自己。
在光鲜的主持台背后,陪伴与理解是一剂解药,妻子朱宏钧用默默付出守护了白岩松的世界。
如今,白岩松头发虽白,步履依旧坚定。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低谷并不可怕,关键是找到内心的光芒,做爱做的事,与爱的人同行,人生才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雷利,富书团队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第4本书已出版,图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