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中心 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土匪,随后投靠日军,毛主席却称他是抗日英雄
1931年,日军肆意侵略中国东北,在"不抵抗政策"笼罩下,东北军节节败退。然而,在这片沦陷的土地上,一位出身土匪的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却在嫩江铁桥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第一枪。令人意外的是,这位被誉为民族英雄的抗日将领,在江桥抗战失败三个月后竟投靠了日军,出任伪满洲国要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看似叛国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惊天的计谋。两个月后,马占山携巨额军费脱离日军,重整抗日义勇军,继续在东北大地上与日寇周旋。这段传奇经历,最终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称其为"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
马夫少年终成军中虎将
二十世纪初,在黑龙江的一个贫苦农家,马占山出生在这个动荡的年代。生活的重担压在年幼的马占山肩上,他不得不给地主放马谋生。
在地主家,马占山饱受欺凌和虐待,有一次因为丢失了一匹马,还被地主关进监牢。这段经历让他深深体会到底层百姓的艰辛,也在他心中种下了反抗的种子。
马占山不甘心一辈子做马夫,他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来到哈拉巴咖山,加入了当地的土匪队伍。
在山寨中,马占山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他带领兄弟们南征北战,在这片东北大地上逐渐打出了名声。
辛亥革命爆发后,时局发生巨变。马占山看准时机,带领手下投靠了东北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东北军中,马占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带领部队征战四方,在奉系军阀的扩张中屡立战功,尤其擅长骑兵作战。
这位昔日的马夫,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很快引起了张作霖的注意。张作霖赏识他的才干,不断提拔重用。
马占山一路升迁,从一个普通士兵逐步晋升为军长。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培养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
到了1931年,马占山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的临时主席。此时的他,已经从一个放马的穷小子,成长为掌管一方的军政要员。
正当马占山事业达到顶峰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开始践踏这片土地。面对这场民族危机,这位出身贫寒的将领即将做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抉择。
江桥抗战破日军不世威名
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铁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节节败退,各地军阀纷纷投降,唯独马占山在黑龙江组织抵抗。
日军占领齐齐哈尔后,将目标对准了通往苏联的重要铁路枢纽嫩江铁桥。马占山深知这座桥梁的战略价值,立即部署兵力严防死守。
十一月四日凌晨,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嫩江铁桥发起猛烈进攻。马占山指挥部队利用地形优势,在桥头阵地展开顽强抵抗。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七天,双方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展开激烈对抗。日军投入了精锐部队和先进装备,妄图一举拿下这座战略要地。
马占山的部队虽然装备落后,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给予日军重创。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采取游击战术,不断骚扰敌军阵地。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马占山亲自率领骑兵队,对日军发起侧翼突击。这支骑兵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垮了日军的防线。
日军没想到在东北竟然遭遇如此顽强的抵抗,损失惨重之下不得不暂时撤退。这是日军入侵中国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江桥抗战的胜利震惊了全国,马占山被誉为"江桥抗日英雄"。这场战役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抗战的信心。
然而,日军很快就集结了更多的兵力,准备对嫩江铁桥发起新一轮进攻。面对敌军的重兵压境,马占山的处境越发艰难。
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压力下,马占山被迫放弃嫩江阵地,带领部队向北转移。这次战役虽然最终未能守住阵地,但已经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桥抗战的意义远超出军事层面,它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军队有能力也有决心对抗日本侵略者。马占山的抵抗,成为了唤醒民族觉醒的重要号角。
在当时投降派当道的形势下,马占山敢于抵抗的勇气尤为可贵。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有决心,中国军队完全可以和装备精良的日军一战。
假意投敌暗中谋划大反攻
1932年初,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马占山部队节节败退,最终退守到了黑河一带。形势危急之下,日本方面派出代表,向马占山提出了投诚的条件。
日方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不但允许马占山保留军权,还承诺给予高官厚禄。在多方压力之下,马占山于二月十四日接受了日方的条件,出任伪满洲国的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表面上看,这位抗日英雄似乎屈服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他的权宜之计。马占山一边在伪满洲国任职,一边暗中联络旧部,为东山再起做准备。
日本人对马占山极为信任,不仅给了他大量军费,还允许他组建新的部队。马占山利用这个机会,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在重要岗位上。
在伪满洲国任职期间,马占山表现得格外顺从,这让日本人放松了警惕。他经常参加日方举办的各种宴会,和日本军官称兄道弟。
然而就在日本人以为已经收服了这位抗日英雄时,马占山突然采取行动。他带着日方提供的大量军饷和武器装备,与手下一起逃离了伪满洲国。
这一举动让日本人措手不及,他们没想到自己精心布置的"招抚"计划会以这种方式告终。马占山带走的不仅有军饷,还有大量的军事情报。
逃离伪满洲国后,马占山立即在黑龙江省重新组建抗日义勇军。有了充足的军饷和装备,他的部队实力大增。
日军震怒之下,立即派出大军追剿马占山部队。但这次马占山早有准备,采取游击战术,在广阔的东北大地上与日军周旋。
马占山的这次"假投降",不仅获得了军费和装备,还打击了日本人的威信。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抗日的决心也从未动摇。
这种以智取胜的策略,在当时的形势下显得尤为可贵。马占山并非真的屈服,而是在等待时机反戈一击。
在后来的岁月里,马占山继续领导抗日义勇军与日寇周旋。他的这次"假投敌"之举,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一个著名的谋略故事。
功过是非终得史家评说
1932年脱离日军后,马占山带领义勇军在东北继续坚持抗战。他的部队在黑龙江、吉林等地采取游击战术,不断骚扰日军。
面对日军的围剿,马占山率部转战于大兴安岭山区,利用地形优势与敌周旋。这支抗日义勇军成为了东北抗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3年,在日军的重压下,马占山被迫率部转移到苏联境内。这段时期,他一边积蓄力量,一边等待时机重返抗战第一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马占山回到国内,被任命为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他带领部队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为抗战贡献了力量。
抗战胜利后,马占山并未随国民党撤往台湾,而是选择留在大陆。新中国成立后,他获得了中央人民政府的礼遇。
1949年,毛主席亲自接见了马占山,高度评价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毛主席称他为"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这个评价为他的一生定下了基调。
在新中国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马占山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的抗日功绩得到了新政权的充分肯定。
晚年的马占山过着平静的生活,但他的江桥抗战故事仍在民间广为流传。1966年,这位抗日英雄在北京离世。
历史学家对马占山的评价褒贬不一,尤其是他投靠日军的行为一度饱受争议。但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人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从土匪到抗日英雄,从投敌到巧施计谋,马占山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经历折射出那个特殊年代的复杂性。
在国难当头的时刻,马占山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这一举动,为后来的全面抗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即便是在投靠日军期间,他也没有真正背叛民族利益,而是以智取胜。这种近乎戏剧性的转折,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马占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不能简单地用非黑即白来评判。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每个人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今天,我们回顾马占山的一生,既要看到他的功绩,也要理解那个时代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对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