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都天京前,太平天国在王爵以下已经逐步形成了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和两司马等职官级别。定都天京后,又在王爵之下丞相之上增设了“侯”一级封爵。
丞相以上是封爵,以王为最尊,其次是侯。丞相以下是官职,有正职、职同、恩赏的分别。凡杂职官及各典官,其职位同某官,称为职同。恩赏是虚衔。
自永安封王到定都天京时,原封诸王仅剩东、北、翼三王。咸丰四年(1854年)晋封项天侯秦日纲为燕王,封护天侯胡以晃为豫王。天国前期所封仅此七王。东王称九千岁,西王八千岁,南王七千岁,北王六千岁,翼王五千岁,燕王豫王均称千岁。杨秀清系衔为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萧朝贵系衔右弼又正军师西王,冯云山系衔前导副军师南王,韦昌辉系衔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石达开系衔左军主将翼王。对外行文都冠以“真天命太平天国”七字。后又加杨秀清“劝慰师圣神风”衔,冠于禾乃师赎病主之上。加西王圣神雨,南王云师,北王雷师,翼王电师,燕王霜师,豫王露师。对外告示署衔、如韦昌辉“真天命太平天国雷师后护又副军师北王韦”。
封侯始于咸丰三年(1853年)秋,该年先后封秦日纲为顶天侯,封北伐大将天官副丞相林凤祥为靖胡侯,地官正丞相李开芳为定胡侯,春官副丞相吉文元为平胡侯,秋官正丞相朱锡锟为剿胡侯、追封秋官副丞相黄益芸为灭胡侯。咸丰四年(1854年)初,封胡以晃为护天侯,陈承瑢为佐天侯,黄玉昆为卫天侯,卢贤拔为镇国侯,李俊良为补天侯。两年封侯共有11人。秦日纲、胡以晃封王后,侯爵以陈承瑢位次居首。
侯爵均系衔真忠报国及世袭。如陈承瑢告示署衔为“真天命太平天国真忠报国佐天侯加壹等世袭陈”。
此外,还有国宗,东王以下各王男系亲属,前辈称国伯、国叔,同辈称国宗;后辈称国相,外出任事的也称国宗。督军出战或任地方长官的国宗,加提督军务衔。其余均为闲散国宗。国宗的官阶有同燕王豫王的,有同侯爵或丞相的。
丞相、检点、指挥、将军等是朝内正职官,不分文武。但这仅表示官阶的官名,并不是表示职务的官署,因此没有固定的工作范围,工作仍须另行指派。居内则办政务,出外则统军民。
朝内官职丞相最高,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衔,各设正、又正、副、又副,共24人。丞相没有决定政务的权力,只秉承王府旨意,做普遍事务工作。出外统兵,遂赋有处理军务民政的大权。在正职丞相之外,另有平胡丞相和恩赏丞相,这都是酬功虚衔。
检点36人,指挥72人,其衔在第10以前者,以殿前左一,搬前右二次序编排,自第11起,省去前字,以殿左十一,殿右十二以次相承,检点到36止,指挥到72止。将军100人,以炎水木金土、正副及一至十数字编衔。如炎一正将军、炎一副将军至炎十正将军、炎十副将军。水木金土也仿此各编20人。另有头关提船将军1人,主管理船舶。各门巡守将军18人,分守天京九门。
定都天京后,由于军政事务繁杂,朝内职同官大量增加。在各王之下,甚至在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之下均设有种类繁多、人数不等的属官。天王府内设有侍臣、左、右史、掌朝仪、通讚引讚、掌朝门、月将侍卫、典天舆长等,官阶皆职同检点,共有100人。另有节气侍卫、典天舆、典天马、典天乐、典天锣、典天袍、典天炮、典天更、典天水、典天厨、典天鱼、典天柴等朝内典官皆职同指挥,共有1573人,共计1673人。
太平天国前期,天王是天国首脑,但天王“临朝不理政”,不操军政实权。而东王府实际上是总理军政全权的领导机关。群臣的奏章须层层上报,均由杨秀清裁处,凡可议的才转奏天王,或由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三人共同商量,会衔具呈天王取旨,天王无不核准。实际决策人还是杨秀清。决策后下达命令时,则交佐天侯陈承溶传至检点林锡保、胡海隆处,各官每日到检点衙听令。所以东王府设置了庞大的办事机构。
东王府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有尚书12人共72人。还设有承宣、仆射、掌门、引讚、大旗手、指使等,官阶都职同检点,共141人。其余参护、典东舆、典东马、典东龙、典东彩、典东乐、典东锣、典东炮、典东更等,都职同将军,共计3414人。
北王府和翼王府也均设有六部,北王府六部尚书每部6人,翼王府每部1人。其他属官的种类,与东王府相近。不过,职同官阶降低,人数也大为减少,并冠以北字、翼字相区别。如称典北舆、典翼舆等。
燕王府和豫王府设六部书,即吏书、户书、礼书、兵书、刑书、工书各1人。另设经历、通传、尉、伺等职同官。国宗设有协理、掌书及尉、伺等属官。
自天王至将军的属官,从编制的员额计,共有62846人。但实际上不会照编制设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