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中陈列有一件十分神秘的文物——罗塞塔石碑。它不仅是一块古埃及文明的历史碑石,更蕴含着深邃的历史意义。这块神秘的石碑虽然体积不大(其尺寸仅为1.14米高和0.73米宽)。但却在其表面铭刻了三种不同的文字体系:古希腊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及古埃及的通俗脚本。最令人惊叹的是,这块石碑上密布的文字最终被一位通晓汉语的法国学者解读。
罗塞塔石碑得名于其发现地——曾经的埃及罗塞塔。在历史的长河中,拿破仑带领军队进军埃及时,在罗塞塔建立防线期间偶遇了这块颜色与众不同的石碑。对这块石碑怀着极大兴趣的拿破仑,在回到开罗之前组织了一个由学者精英组成的研究队伍,尽心研究探讨了这块石碑的奥秘。
尽管他们未能完全揭开石碑的秘密。但拿破仑的队伍在返回法国时,还是将它作为战利品送给了英国。继而这块石碑成为了大英博物馆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石碑上的许多文字当时还是神秘的未知符号。正是这些神秘的未知,成为了全球学者探索和研究的焦点。
历经多年,无数历史和语言学的专家都未能解锁这块石碑背后古老的信息。每一次尝试都以失败和挫折告终。然而,在这场漫长的历史揭秘过程总,一个法国青年——商博良,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
商博良自幼就对文字充满了深厚的热爱。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父亲——一位热衷收藏书籍的书商。由于对语言学的天赋和早熟的兴趣,商博良在11岁时已经开始学习希腊语。紧接着在12岁的他就赴格勒洛布尔深造。他在学校接受了多种语言的培训,包括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迦勒底语等。这些不同的语种,全方位打造了他学习多语种的天赋才能。
到了1803年,当时只有13岁的商博良,迅速扩展了他的语言学习领域。他开始学习波斯语、梵语、科普特语和汉语。这段学习历程中,他还与曾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著名学者傅里叶省长结识。傅里叶省长也曾经组织专家团对罗塞塔石碑进行过研究。
得知之前的专家们未能彻底揭开罗塞塔石碑之谜,商博良决意挑战这一看似无法攻克的任务。在其孜孜以求的研究中,商博良注意到古埃及象形文字在铭刻君王名字时的特殊用法。在王名的周围常常装饰有笼罩其上的卡通或下方的划线。这一细节也成为了解读罗塞塔石碑的重要线索。
在认真研究过程中,商博良发现石碑上镌刻的某些字符特意被画有特殊的标记。他认为这或许是解读石碑的关键。细致对照古希腊文记录和古埃及典籍,他终于破译了刻在碑上代表埃及法老托勒密及其王后克里奥帕特拉的象形文字。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象形文字展现出了独一无二的特性。这种特性便是可以从多个方向阅读,而且结构复杂,充满智慧的设计。
即便商博良在研究中偶尔会遇到一些细节令人费解。但他可以坚定地认定,这些符号属于象形文字的范畴。因为它们正是那个时代常见的文字形式。虽然最初尝试从与玛雅象形文字相似的角度进行解密。但商博良还是碰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符号。这促使他转向中国汉字的结构,希望借此找到线索。
经过长达二十年的沉迷研究,商博良最终揭示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由三种符号组成的复杂体系:表意符号用来表述具体物体,表音符号则用以代表声音,由24个基本辅音构成,并衍生出无数复杂音节。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表音符号在不同上下文中可能拥有多种解释。
为了消除这种表音符号带来的歧义,古埃及人巧妙地创造出部首符号来区分不同的语义类别。有点类似于汉字体系中的部首。这些神秘的象形文字信息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大致与中国的甲骨文同期,甚至更早。但受到时代断层等因素的影响,包括商博良在内的诸多学者,依然面临着辨认这些字符的重重困难。
但在商博良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还是解锁了罗塞塔石碑上迷雾重重的文字。这不但深化了我们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理解,还为此制定了一套对照表,对埃及古文字研究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至于碑文本身,它事实上只是一封写于公元前196年的感谢函。这篇感谢函由埃及孟菲斯的僧侣群体所书写。表达对时任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的感激与称颂。在当时,托勒密国王不仅免除了僧侣们的赋税,还出台政策以增进神殿的收益。对国王的慷慨回馈,僧侣们刻制了这块墨黑色的花岗岩碑,上面赋有歌颂国王丰功伟绩的赞美之辞。
商博良的破译成果将罗塞塔石碑位置,提升为揭开古埃及文字符号神秘之门的关键。它不但开启了我们理解古代文明和历史深度的新篇章。同样也成为了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宝贵财富,持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使他们对这块记载了古埃及文化的文字瑰宝怀着敬仰之情。正如这文物所示,古老的文字是通向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但令人不耻的是大英博物馆所展示的文物。大多数都是通过战争手段从他国掠夺来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掀起一场万国进攻英国,夺回曾经被强取文物的盛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