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中国近代体育文化和中国红色体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1905年,长沙就成功举办了湖南省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使湖南成为全国最早举办省级运动会的省份之一。到了1917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于《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名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体育思想“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这一论著为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8世纪中期,曾国藩统领的湘军以湖南为大本营,通过严格的训练原则和方法,使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成功镇压了多地起义,为清王朝延续了统治。湘军之所以能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其训练原则和方法起到了关键作用。曾国藩尤为强调“练”,他不仅要求士兵熟练掌握冷热兵器的使用,还注重体能训练,如跑坡、跳坑以及系沙袋步行等。为此,他特别规定士兵每逢二、八日的午前,需前往城外近处进行跑坡、抢旗、跳坑等训练。
湖南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实际上是一个“西体东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湖南的有识之士将西方近代体育视为救国图强的先进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认识到,东西各国设立运动会,旨在彰显精神的活泼与促进学术的竞争。因此,当西方体育传入湖南近代学校体育时,并未遭遇多少阻力。
湖南籍的维新运动中坚分子谭嗣同,在维新变法期间将“武学”列为教育内容之一。光绪二十三年,他负责开办湖南时务学堂时,特别将体操、步式等西方体育课程列为必修内容。与此同时,梁启超在长沙担任时务学堂总教习期间,也积极宣扬其“新民说”思想,并从“尚武”强国的军国民思想角度出发,大力提倡体育。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为湖南近代体育的传入与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爱国精神是湖湘体育文化最为本质的内涵。它始终将强健身体与民族命运、国家荣誉紧密相连,强调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来强健国民体魄。在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民主革命家黄兴曾指出:“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强国必先强身,强身必先体育锻炼。”面对近代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机,他倡导人们尚武强身,以强种强国为己任。教育家徐特立亦主张:“凡是有志于为社会出力、为国家成大事的青年,必须十分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这必须从年轻时期就打好基础,随时随地进行身体锻炼。”由此可见,体育精神和体育运动所激发的爱国热情,与人们对国家强盛、社会发展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紧密相关。
1913年开始举办的远东运动会,对湖南近代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田径项目的设置与定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自1914年湖南第三届运动会起,田径项目的设置逐渐与远东运动会保持一致。例如,在第三届省运会中,设置了百码竞走、四百码竞走、一里竞走、跳高、跳远、掷铁球等项目,这些项目与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部分项目相吻合。湖南通过自办体操学校和选派学生留学日本等途径,积极培养体育人才。同时,在民国时期,湖南严格执行体育不及格不能升学与毕业的规定,以此推动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湖南的部分中学开始执行教育部的规定,明确体育不及格的学生不能升学与毕业。例如,岳云中学规定,本校体育以发展全体学生体能技能为基石,体育不及格的学生一律不准毕业;明德中学也规定,体育不及格的学生不能升级。
近代以来,湖湘体育文化蓬勃发展,其深厚的底蕴中蕴含着爱国经世的崇高追求、拼搏进取的奋斗意志以及笃行不怠的务实精神。这些精神特质不仅是湖湘精神、人文气质的典型体现,也激励着一代代体育健儿在赛场上拼搏进取、为国争光,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无数荣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湖南省拥有如此悠久的体育文化历史和丰富的体育精神内涵,但截至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座省级博物馆来专门展示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使得湖南省悠久的体育文化历史难以得到全面、系统的呈现,实属遗憾。因此,建立一座省级体育文化博物馆,对于传承和弘扬湖湘体育文化精神、激励后人不断前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珍藏有上千件湖南省体育藏品,这些藏品不仅是对湖南省体育文化辉煌历程的见证,更承载着深厚的体育精神与历史记忆。鉴于其丰富的藏品资源,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期望与相关机构携手,在湖南地区策划并举办一系列体育主题展览,旨在深入挖掘并充分展现湖南体育文化的独特韵味与魅力。
在此基础上,北京祥体育博物馆还怀揣着在湖南建立多家专题博物馆的愿景,包括湖南省体育博物馆、中国红色体育文化博物馆以及体育艺术博物馆等,以期全面、系统地呈现湖南乃至整个中国体育文化的悠久发展历程与丰硕成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