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方网站官网平台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初冬暖阳 2周前 (12-09) 阅读数 38 #推荐
一、清朝的崛起与发展

清朝历史发展的四个时期

清朝历史共有 12 个皇帝,296 年历史可分为四个时期。

“天天顺”—— 清朝崛兴时期

这一阶段,是清朝崛起的 46 年,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位皇帝。1616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自称天命汗,标志着清朝崛起的开端。1636 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1644 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开始建立全国范围的统治。1661 年,吴三桂绞杀永历帝,明朝宗室全部消失,清朝初步统一中原。

“康雍乾”—— 清朝鼎盛时期

这一阶段,是清朝兴盛的 134 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励精图治,出现 “康乾盛世”。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海峡两岸实现统一;1689 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暂缓了俄罗斯对黑龙江流域的企图;1697 年,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落,噶尔丹死亡,清朝开始漫长的西部统一过程;1722 年,雍正帝即位,开启了对清朝的改革;1735 年,乾隆帝即位。

“康乾盛世” 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大统一、大发展时期,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中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周武认为,康乾盛世是帝国时代最恢弘的一个盛世,也是帝国时代最后一个盛世。

康乾盛世期间,中国的人口、财力和事功等各个方面都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了极致。在疆域上,康乾时期的领土面积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奠定了中华版图。东北、北部、西北、西南一直到东南,实现了多民族的统一。在政治上,三位帝王采取恩威并施、刚柔相济的手段逐渐消除了朝野知识分子和一般大众对前明的留恋,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在军事上,康熙帝削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则有自诩的 “十全武功”。同时,火药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火器也在军中被广泛使用。

在经济上,康熙帝颁布了 “停止圈地”、“永不加赋” 等政策,国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飞速发展,促使康乾时期的经济占比居世界首位。18 世纪来华的英国人曾比较中西,推断康乾时期中国的 “国家收入是英国总收入的四倍,法国瓦解前总收入的三倍。到乾隆时候,18 世纪末,中国的人口达到 3 亿,耕地面积有 10.5 亿亩,粮食生产有 2040 亿斤。在手工业方面,棉布、布匹行销全国,丝绸、丝织业发展也非常高,苏州、杭州、南京、广东、四川已经产生了手工工场,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采矿业方面,全国的煤矿很多,北京西郊小煤窑非常多,云南的铜矿规模很大。

在市场贸易方面,中国在乾隆后期工农业贸易总值大约有 4.5 亿两,主要是国内贸易,国外贸易很少。而英国主要是国外贸易,英国在 1792 年,相当于乾隆后期,已经是全球性的贸易大国,它的海外贸易总值折合中国银两 1.7 亿两,比中国少三分之一。18 世纪全世界超过 50 万人口的大城市一共有 10 个,中国占了 6 个,即北京、南京、苏州、扬州、杭州、广州。

但这一时期人口持续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导致人均生活水平下降。旱灾、水灾等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困难,加上钳制言论和思想控制,固步自封,乾隆帝晚期更是吏治腐败,贫富差距巨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导致了盛世最终结束。

“嘉道咸”—— 清朝转衰时期

这一阶段,是清朝由盛转衰的 66 年,历经嘉庆、道光、咸丰三个皇帝。1796 年,川陕白莲教起义,清朝历经多年才剿灭;1813 年,天理教起义,竟然攻进紫禁城;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战败,签署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1851 年,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朝被迫签署《北京条约》,大国威严丧失殆尽;1861 年,辛酉政变,清朝开始进入太后 “垂帘听政” 的模式。

“同光宣”—— 清朝危亡时期

这一阶段,是清朝江河日下的 50 年,由三个娃娃皇帝名义执政,实际是太后 “垂帘听政”。1864 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清朝继续苟延残喘;1885 年,清朝在中法战争胜利的情况下,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条约;1895 年,清朝被蕞尔小国日本打败,签署《马关条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朝被迫签署《辛丑条约》;1901 年,清朝开始新政,被称为 “遮羞变法”;1911 年,辛亥革命,清朝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二、清朝的历史贡献

屹立世界东方

清初的大清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八旗军队是世界上强大的骑兵,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

在清朝初期,八旗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八旗的兵力编制较为科学,每一旗最小单位为牛录,300 人一个牛录,类似于现在的一个营级单位。5 个牛录为一甲喇,1500 人,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5 甲喇为一固山,即旗,兵力 7500 人接近一个师。八旗士兵除战时作战外,平时从事生产劳动,兵民合一,全民皆兵。一旦有战事,可自带兵器和马匹,并能带领扈从包衣和奴隶。

八旗军几乎皆是骑兵,善骑射。在装备方面,清朝可以从蒙古以及新疆获得大量的良种马,而清弓作为八旗的制式装备,特点是大尺寸、大弓梢、拉力较大,破甲能力相当出色。相比之下,明朝神机营的火绳枪在射程、威力和准头上都不尽如人意,且后期清军也组建了火器部队,使明军的火器优势荡然无存。清初时期的八旗兵之所以如此强悍,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东北地区的民族以渔猎为生,为政权提供了剽悍而团结的兵源基础。再者,努尔哈赤创造的八旗制度,借鉴明军卫所体系,将不同地域、家族的成员重新编组,提高了军队的动员和组织能力,避免了家族势力尾大不掉的问题。最后,努尔哈赤学习明军精锐的做法严肃军令,提高后金军的组织程度,并注重对辽东军事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雅克萨之战中,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并修建防御工事。康熙决定反击沙俄,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虽在人数上占优,但战斗过程却并不轻松。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清军 3000 人,打死俄军 100 余人,迫使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投降。但托尔布津回到尼布楚后,沙俄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雅克萨。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清军 2000 人,击毙俄军 111 人,但由于沙俄工事牢固,清军一时难以攻克,只好围困雅克萨。经过 4 个月的围困,雅克萨城内饥寒交迫并爆发坏血病,只剩下 150 人,到 12 月城内只剩下 66 人。当清军发起最后总攻的时候,接到了停止攻城的命令。最终,双方在 1689 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中俄冲突宣告结束。

由此可见,清初的八旗军队战斗力强大,为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也因此屹立在世界东方。

奠定中华版图

康乾盛世时中华版图南起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东起大海,西到葱岭,东北到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面积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疆域达到了历史之最。东起今天的远东地区,西至巴尔喀什湖以西的中亚地区,北达外兴安岭以北的西伯利亚地区,南至越南北部和缅甸北部。清朝不仅包括了今天中国的绝大部分领土,还包括了今天俄罗斯的远东部分、蒙古国以及中亚的某些地区。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策略灵活多样。在政治上,藉由尊崇明朝诸帝,表明其继承历代帝王的 “政统”,延续列圣列王。在文教上,透过崇尚儒家学术,展现其宗奉儒家思想的 “道统”。清朝在疆域治理上实施严密统治,在西南地区力推改土归流,将其纳于直接统治之下。在蒙藏地区,对藏传佛教的黄教教派扶植兼抑制,凭之控制蒙藏。特别是雍正帝在位时期控制了黄教的护法权,乾隆五十七年正式设立金瓶掣签制度,规定最高等级活佛转世的最终确认权。

1771 年,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回归祖国。乾隆帝对其妥善安置,优礼有加。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彰显出中华文明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清朝通过多种统治策略,有效整合广袤疆域内的所有族群、文化和地域,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多民族的统一

清朝实现了东北、北部、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区多民族的统一,对各民族地区进行了有效管理和统治。

清朝是个很奇特的王朝,人数不占优势,却可以实际掌握超过 1300 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把满、汉、蒙、藏、回等多民族融合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清朝能够实现多民族的统一,有以下原因。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对各族采取各类结盟和缓和关系的政策,同时凭借在当时比较强硬的武力。另一方面,清朝实现举族入关,基本放弃对东北地区的管辖,集中兵力控制中原地区。

清朝对不同民族地区实行不同的统治策略。在东北地区,设置军府制,后又在汉人较多的地区,设立府厅州县署理民政,实行旗民分治。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界定蒙古各部的活动范围,分而治之。在新疆地区,实行军府伯克制,以将军辖下的各级驻扎大臣兼管民政。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拥有与达赖喇嘛共管西藏的行政权。

清朝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统治策略,实现了东北、北部、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区多民族的统一,并对各民族地区进行了有效管理和统治。

三、清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清初至中期重大事件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下达剃发令并开始圈地;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历史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三藩之乱、多伦会盟、雅克萨战争、《尼布楚条约》签订等。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后,下达剃发令,这一举措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动荡。同时,清朝开始在北京圈地,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由平西王吴三桂领导,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联合发起的一场反抗清政府统治的叛乱。清廷入关后借助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镇压南方各地并封为藩王用以镇守。但是三藩在地方任用权柄,给清朝统治造成巨大威胁,康熙决意削藩。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上书自请撤兵并请其子尚之信袭爵留镇广东。康熙以此为契机全面削藩。吴三桂、耿精忠为试探清廷,随之请求撤藩,康熙亦应允,吴三桂遂与耿精忠密谋起兵。吴三桂发布檄文,号称 “复明”,得诸多汉籍将领响应。吴军迅速占领了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康熙帝通过分化、招抚、剿灭等策略,成功阻挡了吴三桂部进取山西、河北等地的意图,并在闽浙、粤东、湖南等地的战局中取得胜利。在此过程中,他成功招抚耿精忠、尚之信等将领,孤立吴三桂,后吴三桂积郁而死。康熙二十年,清兵围攻昆明,吴世璠自杀,耿精忠被剥夺兵权,革去王爵,凌尽处死。尚之信也在叛乱平息后被处死。三藩之乱宣告平定。清廷在平叛战争结束后,将没收藩产入官充当军饷,并使受 “三藩” 割据之害的人民得到解放,给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康熙为防止藩王势力再起,对其部众编制进行了整顿,除吴三桂部调往边区服役外,其余各部重新编入八旗。康熙另派八旗兵、绿营兵驻守福州、广州、荆州、广西、云南等地,彻底消除了藩镇制。三藩之乱自康熙十二年开始至康熙二十年结束,波及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在内的十二个省份,给当时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康熙帝虽未亲自出征,但他在整个战役中担任了清军的总指挥,其战略举措成为清廷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此次平叛使清廷成功击败了分裂势力,藩镇积弊也得到了解决,为统一台湾的斗争奠定了基础。三藩之乱的平定是清廷确立稳定皇朝统治的标志。

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派都统彭春等统率一支由驻瑷珲满洲兵、索伦及达斡尔士兵、京营八旗兵和福建藤牌兵等约 3000 名士兵组成的水陆军队,与驻瑷珲的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会师,发动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在清军的猛烈进攻下,俄军死伤惨重,向清军投降。彭春等接受了俄军的投降,并允其退回尼布楚,清军将雅克萨城焚毁不久后便班师回朝。然而沙俄在清军撤退不久后就背信弃义,再次率领侵略军占据雅克萨。次年,康熙帝派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率军围攻雅克萨。清军用火炮向城内轰击,同时在城下东、南、北三面掘壕筑垒,在西面阻断俄军的水道。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清军炮弹击中而亡,城内俄军也被围困五个多月,弹尽粮绝。最终沙俄被迫与清政府举行谈判,并于康熙二十八年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以及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沉重打击了沙俄的侵华势力及其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扩张计划,使东北地区在战后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对于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而清政府在战后实施的一系列巩固和加强东北边防的措施,也极大促进了东北和黑龙江流域的开发,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在多伦与蒙古各部王公进行会盟,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统治。

晚清重大事件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政府与欧美小国及列强达成 “东南互保” 协议;小刀会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等。

两次鸦片战争给清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到 1842 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 1856 年 - 1860 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并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融汇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 —— 圆明园。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政府与欧美小国及列强达成 “东南互保” 协议,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南地区的稳定。

小刀会起义是清朝咸丰年间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军占领上海等地,与清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由洪秀全等人领导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1851 年 1 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3 月,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之后在永安发布封王令,基本上确立了太平天国的初期官制。1852 年 4 月,太平军突围北上,并于次年 3 月,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朝政府对峙的政权。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派兵进行北伐和西征。但北伐军因偏师深入,孤立无援,全军覆没;西征军攻占了汉口、汉阳和武昌,并取得了湖口、九江大捷,给湘军以重创。1856 年 6 月,太平军攻破了清政府围困天京的江南、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南面、北面的威胁。但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成为其成功的保证,反而激化了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并最终引发了天京变乱,导致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被诛;石达开出走,后在四川大渡河被俘,并被清政府杀害。天京变乱后,湘军反扑,清政府重建江南、江北大营,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以扭转危局。之后,太平天国取得了三河镇大捷,并再次攻破江南、江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接着,李秀成率兵挺进苏、常,占领了常州、无锡、苏州等城市,并进攻上海。但在上海,太平军遭到中外势力的联合抵抗,1860 年 8 月,李秀成撤出上海。在太平军进军苏、常之际,湘军围攻战略要地安庆,并于 1861 年 9 月攻陷安庆,由此,天京处在湘军的直接威胁之下。1864 年 7 月 19 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打压了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对中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是一个鲜明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但因其空想性,最终并未实施;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要求学习资本主义的比较系统的纲领性文件,可囿于历史条件,也未能实施。不过,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使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开始萌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四、清朝为何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

清朝灭亡的原因分析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灭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切断海外联系,影响中外贸易和技术进步。

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长期封闭自守,对外交流和贸易非常有限。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拒绝与外界接触,这导致中国无法接触到先进的科技和商业理念,工业、农业和商业发展相对滞后。例如,在西方列强进行工业革命,科技飞速发展的时候,清朝还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与世界的差距逐渐拉大。同时,闭关锁国政策也限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在经济上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

思想意识落后,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发展。

清朝大兴文字狱,对汉族知识分子进行打击和镇压。文字狱使得文人学士不敢畅所欲言,只能谨小慎微、泯灭思想、丢掉气节。文人思想发生转变,从思念故国到暗藏对现实的讽刺,再到歌颂太平盛世,文学创作强调规避现实,达到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的目的。这种高压政策不仅禁锢了国人思想,更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例如,浙江湖州富商庄廷鑨因购买朱国祯《列朝诸臣传》稿本并增添明末历史史事,其中有指责斥骂满州的字句,在康熙二年被人告发,虽庄廷鑨已死,仍被开棺戮尸,处死者高达 72 人,充军边疆者数百人,妻子儿女均发边疆为奴。

后期官员腐败,如庆亲王奕匡疯狂贪污卖官,加快清朝覆灭。

清朝后期,政治环境异常腐败。以庆亲王奕匡为例,他疯狂贪污,卖官鬻爵,明码标价。很多人花大价钱从他手上买官,买卖还特别好。这种腐败行为不仅导致国家财政空虚,还使得官场风气恶劣,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例如,晚清一品大官曾国藩,虽为清官,但在腐败的大环境下也面临诸多困境。曾国藩年轻有为,怀揣报国之志,领取的俸禄却难以满足生活需求。随着地位提高,人情往来和政治斡旋让他花费不少,甚至欠下国家几百两纹银。在乾隆晚期,吏治腐败更是触目惊心。如滕县 20 年时间换了 11 任知县,其中有优异政绩的两位知县在政 2 年,政绩平平的 4 位知县在政 8 年,贪鄙好财知县 5 人在政 10 年。这些贪腐知县中,有的黩货无厌,至卖腐浆者皆贵罚鋖;有的贪酷,号朱剥皮;有的贪污至捕役土娼皆纳月例。

统治者对军事发展不用心,禁止武器发明使用,与西方国家军事差距拉大。

清朝统治者对军事发展不用心,禁止一些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当西方国家枪械生产和使用发展都非常成熟时,清政府还在用冷兵器。同时,为了给慈禧太后过寿,放弃为北洋舰队添置船只。这种对军事发展的忽视使得清朝与西方国家军事差距越来越大,在面对外来侵略时毫无还手之力。例如,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朝军队装备落后,战斗力低下,屡战屡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家尊严丧失殆尽。

评论列表
  •   呼啸山庄  发布于 2024-12-12 05:22:31   回复该评论
    在图们江出海口,有一座俄朝铁路大桥,横档在图们江出海口,这座俄朝铁路大桥建得过于低矮,使得中国这边的的大海船不能通过。
  •   呼啸山庄  发布于 2024-12-12 05:23:27  回复该评论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康熙皇帝和索额图,提出中俄两国以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为国界,以东地区属中国版图,以西地区属俄国版图。
  •   呼啸山庄  发布于 2024-12-12 05:23:54  回复该评论
    元朝时期的北京政府,在西伯利亚地区,设立的行政编制叫做岭北行省,岭北行省在叶尼塞河流域,设立行政管辖,命名为谦州,叶尼塞河也有个中文名字叫做谦河。
  •   呼啸山庄  发布于 2024-12-12 05:23:44  回复该评论
    元朝时期,岭北行省在叶尼塞河流域,设立行政管辖,命名为谦州,叶尼塞河也有个中文名字叫做谦河。
  •   呼啸山庄  发布于 2024-12-12 05:23:34   回复该评论
    清朝鼎盛时期很厉害,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康熙皇帝和索额图,提出中俄两国以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为国界,以东地区属中国版图,以西地区属俄国版图。
  •   呼啸山庄  发布于 2024-12-12 05:22:13  回复该评论
    俄罗斯人是欧洲人,它们的土地在欧洲,亚洲没有它们的土地。
  •   呼啸山庄  发布于 2024-12-12 05:22:58  回复该评论
    1917年沙俄灭亡后,其在亚洲的侵略势力,一时间大减,外蒙古当局随后与北京接触,决定撤销1911年的分裂独立,重新回归中国的版图,1918年北京,派遣一个干部团和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前往外蒙古地区就职、驻扎,1919年北京,又派遣徐树铮和一支六千人的军队,前往外蒙古地区,和上一次那支五千人的军队会合,形成一支一万人规模的军队,驻扎在外蒙古首府库伦城(乌兰巴托)。
  •   呼啸山庄  发布于 2024-12-12 05:22:50  回复该评论
    1920年,陈毅到外蒙古库伦(乌兰巴托)视察,当他得知,当时外蒙古分裂组织,蒙古人民革命党和其三巨头:苏赫巴托尔,乔巴山,泽登巴尔,全都外逃往苏联,陈毅特别强调说,绝对不能允许它们再回到外蒙古地区。
  •   呼啸山庄  发布于 2024-12-12 05:23:07  回复该评论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索额图提出三个中俄划界方案,第一个方案:是以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为国界,以东属中国版图,以西属俄国版图,第二个方案:是以东西伯利亚的勒拿河为国界,以东属中国版图,以西属俄国版图,第三个方案是以远东的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乌第河以南,包括库页岛,都属于中国的版图。
  •   呼啸山庄  发布于 2024-12-12 05:23:15   回复该评论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中方代表团长是索额图,俄方代表团长是戈洛文,索额图提出三个中俄划界方案,第一个方案:是以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为国界,以东属中国版图,以西属俄国版图,戈洛文对这个方案表示反对,第二个方案:是以东西伯利亚的勒拿河为国界,以东属中国版图,以西属俄国版图,戈洛文对这个方案仍然反对,第三个方案是以远东的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乌第河以南,包括库页岛,都属于中国的版图,俄国的戈洛文提出,中俄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国界,索额图对此坚决反对,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以索额图提出的第三个方案最终签定完成。
  •   呼啸山庄  发布于 2024-12-12 05:22:21  回复该评论
    西伯利亚分东、中、西三个地区,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勒拿河以东为界,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叶尼塞河以东为界,西伯利亚平原以乌拉尔山脉以东为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初冬暖阳

初冬暖阳

随心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