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网页版 土尔扈特部东归清朝,是形势所迫,还是民族大义?其中真假有几分

有史杂谈 1周前 (12-17) 阅读数 12 #历史

乾隆三十九年,年仅33岁的土尔扈特部领袖渥巴锡因病去世,临终对族人遗言:“安分度日,勤奋耕田,繁衍牲畜,勿生事端,致盼致祷”

这位一心为民的大汗,其赤胆忠心可见一斑。

不知在临终之时,他是否能回想起五年前历经八个月的万里长征。

那一天他率领土尔扈特部族33000多户、169000多人,驱赶牲口毅然决然地踏上东归之路

路程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向东返回清朝伊犁地区,

幸运的是这条路是有终点的,他们的民族再也不用受苦难了,能吃饱饭了。

渥巴锡汉在族人的尊敬与感激下去见长生天了;

愿天朝可以庇佑这只草原雄鹰之灵魂。

一段心酸史:被迫西迁

在中国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自古以来就是各种游牧民族的聚居地。

从春秋战国到唐朝,匈奴、鲜卑和突厥等民族相继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然而,正是在这个曾经的游牧帝国中,一个被称为土尔扈特部的部落崛起,并在后来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一段传奇。

公元7世纪初,唐王朝的崛起导致了突厥人的失败,从而为蒙古人在这片土地上的崛起创造了机会。

在8世纪中期,唐王朝逐渐衰落,蒙古人开始占据这片土地,接连摆脱了契丹人和女真人的统治,最终成为蒙古高原的唯一主人。

在蒙古人内部,克烈部和乞颜部是最为强大的两个部落,他们为了争夺蒙古高原的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然而,一位名叫铁木真的领袖改变了一切。

1203年,铁木真率领乞颜部击败了克烈部,而克烈部的英勇战士们给铁木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他将克烈部改名为土尔扈特部,并将他们册封在贝加尔湖以西。

这一举动标志着土尔扈特部在蒙古高原的崛起和统一。

13世纪成为了蒙古人的时代,他们的帝国踏遍了欧亚大陆。

在这个过程中,土尔扈特部跟随蒙古大军征战四方,部族们的英雄获得封地的奖赏。

此后天山北麓的这片土地成为了土尔扈特部近300年的家园。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土尔扈特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在蒙古帝国的鼎盛时期,蒙古人统治了汉人、东斯拉夫人、突厥人和阿拉伯人等欧亚民族。

但从14世纪中期开始,这个庞大的帝国逐渐衰落,蒙古人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挑战。

汉人在朱元璋的明朝的统治下多次北伐,东斯拉夫人在莫斯科公国的领导下反抗蒙古统治,而突厥人则取代了蒙古人成为哈萨克汗国的主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蒙古人不得不面对内忧外患,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出路。

到了16世纪,经过数百年的变迁和演化,蒙古人逐渐分裂为东西两大部。

西蒙古由土尔扈特部、准噶尔部、和硕特和杜尔伯特四大部族组成,而东蒙古则由喀尔喀、科尔沁和土默特等部族组成。

同时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得土地资源不足,导致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在这个时候,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出现了——俄罗斯帝国。

自从15世纪开始独立以来,莫斯科公国开始了统一东斯拉夫人的行动,形成了一个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俄罗斯开始向东扩张,探索西伯利亚地区,并试图将整个西蒙古收入其势力范围。

这给西蒙古各部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土尔扈特部不得不与准噶尔部联合抵御俄罗斯的入侵。

后来准噶尔部面对权力真空试图统一西蒙古各部,土尔扈特部再次陷入了内战中,大量的牧场丢失。

面对内外的压力和困境,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寻找新的栖息地来维持生存。

而就在这个危机时刻,一批向西的使者在里海北部发现了一片广阔的、水草丰美的牧场。

尽管这片土地离俄罗斯更近,但土尔扈特部已无暇顾及,他们必须尽快迁徙,以避免被准噶尔部吞并,以及应对愈发严重的人地矛盾。

于是,1628年,全体土尔扈特部和部分和硕特和杜尔伯特部的二十余万人踏上了西迁的征程。

在历经两年、五千余里的长途跋涉后,土尔扈特部终于抵达了他们的新家园,位于里海北部的一处广阔牧场,位于今天伏尔加流域。

这一段西迁的征程,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但也见证了土尔扈特部部族的勇气与智慧。他们的西迁不仅是一次生存的挣扎,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土尔扈特部西迁后,曾在新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汗国,然而他们的安宁并未持久。

17世纪中期,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使得土尔扈特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哈萨克汗国和准噶尔汗国的崛起,以及俄罗斯的东扩,让土尔扈特部陷入了生存的危机之中。

在与俄罗斯的激烈对抗中,土尔扈特部遭受了重大失败,生存环境变得日益严峻。

土尔扈特部东迁回故乡

土尔扈特部东迁回故乡的原因,既有历史上的复杂政治格局,也受到外部压力和内部动荡的影响。

正如上面历史中所述,他们的东迁并非简单地因为沙皇俄国的压迫,而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驱使。

首先,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

在17世纪,受到准噶尔部的排挤,土尔扈特部不得不西迁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这一迁徙造成了土尔扈特部在南俄地区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成为当地的一支重要势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尔扈特部内部开始出现分裂趋势,部族力量逐渐削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威胁。

然而,到了18世纪,土尔扈特部开始出现四分五裂的趋势。

他们不得不站在信仰东正教的沙皇俄国一边,通过参与俄土战争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这种附庸国地位使得土尔扈特部不得不接受沙皇俄国的命令和控制,甚至作为前锋参与了对外战争。

尽管有部分土尔扈特部人对此并不反感,但其中的喇嘛们却对沙皇俄国的控制感到警惕,他们是土尔扈特部中的重要政治势力。

他们反对作为东正教的俄罗斯对于他们民族信仰的侵蚀。

同时,沙皇俄国对土尔扈特部也并不完全信任,因为他们时常对俄罗斯殖民据点进行洗劫。

这种不信任导致了俄罗斯在土尔扈特部领土周围修建大量要塞,以监视和控制他们的动向。

在这种复杂的政治和地缘格局下,土尔扈特部的首领渥巴锡汗意识到了自己部族的危机。

开始行动,归附大清

在土尔扈特部东迁的过程中,渥巴锡汗采取了隐秘行动,只是与少数亲信和坚持东迁的喇嘛们商议,以保密行动的顺利进行。

他们在迁徙过程中遭遇了白灾和瘟疫等重重困难,最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向清朝表态,希望成为大清的臣民。

土尔扈特部领袖渥巴锡的个人决策和领导力在东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渥巴锡的决心和勇气推动了土尔扈特部东迁的决定,尽管他在整个迁徙过程中遭遇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他成功地带领土尔扈特部返回故土,并向清朝表明归顺的诚意。

乾隆皇帝的接纳和支持为土尔扈特部的安置提供了重要保障,最终实现了土尔扈特部的东归梦想。

乾隆三十六年9月,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了土尔扈特部的领袖,书写《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并刻碑纪念,向境内各民族展示了清朝包纳天下各族之心。

随后,乾隆皇帝将新疆天山南北的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赐予土尔扈特部,供其生活,还免除他们八年赋税。

土尔扈特部各王公加官进爵,成为清朝王公。

乾隆说道:

“自斯,凡属蒙古之族,无不为我大清国之臣。”

至此分离100多年的民族重新回到故土。

他们的东迁既是对生存环境的应对,也是对民族尊严和自由的坚守,为中国历史增添了一段绚丽的篇章。

有人说这次东归是形势所迫,也许渥巴锡汗想重建土尔扈特部荣光,但现实是不允许的。

但从渥巴锡汗后来所为清廷所做的功绩,君子论迹不论心,我想他应该是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的。

以下为笔者有感

《东归英雄有感》

碧草满原绿,河山忆故乡。

清风怜远客,安置感恩光。

临时救济米,温茶暖人肠。

分地安居处,扶助复家园。

封赏隆重举,接见礼犹殷。

土尔扈特心,感恩满心藏。

免税八载久,勤耕继续忙。

团结边疆守,民族情更长。

乾隆恩泽在,百年无征伤。

铭记忠诚义,永志史册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有史杂谈

有史杂谈

繁花的落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