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帝王蟹在欧洲泛滥了?据说帝王蟹靠吃海星和海参一路扩展领地,直接攻占欧洲,甚至直逼南极,一场生态浩劫在大洋彼岸展开。
中国吃货表示理解不了,在中国上千一只的帝王蟹,竟然还需要欧洲政府出手治理!哪国政府要是敢包来回机票住宿,中国网友分分钟帮他把问题解决,绝不额外收费。
帝王蟹为啥让欧洲人如此束手无策?为什么中国就不存在帝王蟹入侵的难题呢?
“冷水霸主”从哪来?
帝王蟹的故乡在北太平洋,那里水温寒冷,但却是帝王蟹最好的领地。
帝王蟹靠着体型庞大和坚硬的铠甲称霸一方,除了天敌巨型章鱼和狼鱼之外,根本就不把其他生物放在眼里,绝对的食物链上游。
这事儿吧本来也没什么,地球上哪个地方都不缺少生物圈的恶霸,横行乡里也就算了,大不了祸害一方水土,再说帝王蟹的上面也有天敌,虽然数量没有帝王蟹那么多,但至少能遏制帝王蟹的种群不至于太过膨胀。
可事情一旦有人参与进来就变得复杂了!
上世纪70年代,苏联为了增加渔业资源,特意把帝王蟹从老家北太平洋引种到了巴伦支海。
这片位于海域北冰洋,各项条件都不错,既有寒冷的水温,又少了天敌制约,从养殖的角度来看,绝对是养殖帝王蟹的圣地。
帝王蟹就这样在这里如鱼得水的安了家,过上了“横着走”的日子。苏联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当年的一个举动足足霍霍了一大片海域。
随着全球气温逐渐升高,许多原本过冷的海水水温也跟着变高,一来二去之下反而变得更加适宜帝王蟹生活。
这就直接让它们打破了地域限制,开始向挪威海域乃至更北的斯瓦尔巴群岛进军。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挪威海域帝王蟹的数量,就实现了从零到数百万的增长。
帝王蟹的胃口极大,而且还不怎么挑食,只要帝王蟹迁徙过来的地方,其他海洋生物就遭了灾,鱼虾、海星、海参甚至同类的小螃蟹,都成了帝王蟹的猎物。
每到一处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都会迅速被挤压,生态系统被彻底改写。
更可怕的是,帝王蟹还阴差阳错的“入侵”到了南极!一百多万只帝王蟹密密麻麻地占据了南极洲附近的海床,连探险队员都感到头皮发麻。
南极的海洋生物链本就脆弱,面对这些不速之客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帝王蟹入侵,对很多海域来说都是毁灭性的。
它们不仅是顶级掠食者,还有着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很快在新环境中形成庞大种群。走到哪吃到哪的帝王蟹将许多海域变成了一片死域。所以网友说的没错,每吃一只帝王蟹就是在为生态出一份力。
话虽玩笑,但背后的无奈却十分真实。
都泛滥了为啥还贵?
都已经入侵到世界各地了,最源头的移植地巴伦支海的帝王蟹数量有多夸张,也就不难想象了。
当地人用成片来形容这里恐怖的螃蟹数量。捕捞船一网下去就能捞起上百只帝王蟹,但即使这样也根本就无法抑制它们的扩张速度。
既然泛滥成灾为什么不抓个干净呢?这就要谈到捕捞帝王蟹的难度了。
帝王蟹生活在极寒深海,捕捞条件相当严苛。渔民需要用300公斤以上的钢制捕蟹笼,将它们从海底打捞上来。
这些海域又大多风急浪高,一旦笼子操作失误,轻则损坏设备,一不小心就是个船翻人亡的结局,这里的海水太过冰冷,一旦轮船倾覆,根本就没有生还的可能。
哪怕是一不小心掉落海里,如果5分钟内没有营救成功,落海者也会因为失温休克。每年都有渔民因为捕捞帝王蟹失去生命,这项工作也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由于风险太高,各国对帝王蟹的捕捞,也设置了严格限制。挪威每年仅发放200张捕捞许可证,且捕捞期非常短,这导致能合法捕捞帝王蟹的人少之又少。
再加上运输和市场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虽然欧洲海域的帝王蟹已经泛滥成灾,但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那么帝王蟹为啥能过扩张的如此之快呢?简单概括就一句话,能吃又能生!
一只雌性帝王蟹一次能产数十万卵,只要条件合适,卵的孵化率极高。它们的食谱更是惊人,只要能抓得住的几乎都是它们的进食对象。
先吃鱼虾再吃海星海胆,饿急眼了连海藻都不放过。实在没吃的也无所谓,同类之间互相吃一吃也不是啥大事,这才是正儿八经的吃货,反正繁衍的够快,就算同类相残也能保证种群的延续。
这样的特性让它们在新环境中几乎无往不利。
研究表明,帝王蟹入侵区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正在快速下降。挪威科学家曾在斯瓦尔巴群岛附近进行潜水探测,发现原本丰富的海底生态几乎变成了一片死寂,只剩下帝王蟹在四处游荡。
打捞难,生的多,帝王蟹的治理自然成了各国政府的大难题。
而且除了捕捞危险之外,治理帝王蟹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渔船设备还是冷链运输,都让成本居高不下。
而且欧洲人对帝王蟹也不怎么感兴趣,欧美地区很多人只吃蟹腿,光靠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消费,捕捞规模根本就上不去。
为啥中国没有
帝王蟹这么能闹腾,那为啥在我国海域却没它什么事儿呢?是帝王蟹胆小不敢来吗?其实不是它不想来,而是“路”不通,地儿也不对。
从生存环境看,帝王蟹对水温有苛刻的要求,它只喜欢2到5摄氏度的寒冷海域,这几乎封死了它来到我国的可能性。
我国周边的海域温暖,尤其是南海的水温完全不在它的舒适区间,就算帝王蟹能侥幸来到中国,也是热锅上的蚂蚁根本活不了。
就算黄海、渤海这些北部海域的冬季寒冷,全年平均温度也比帝王蟹的需求高出不少。
再说地理位置,帝王蟹的“老家”北太平洋离我国并不近,中间隔着大片不适宜它生存的海域。哪怕它们在欧洲繁殖了5000万只,想渡海来我国,也得先过一道自然屏障。
地球本身早已经设定好了防止物种入侵的屏障,海洋是动态的,洋流和水温阻隔了大部分外来物种的扩散路径。帝王蟹即便有野心也逃不过天意的安排。
玩笑归玩笑,就算帝王蟹一时侥幸通过运输或其他方式到了我国海域,也未必能横行无忌。我国对海洋生物入侵问题十分重视,对进口帝王蟹的检疫标准很严格,早早把隐患掐在了源头。
再加上帝王蟹在国内的消费市场早已形成了进口模式,这让它更难有机会“变成野生居民”。
当地人的态度也很关键,欧美人很少有为了消灭外来物种更换口味的觉悟,远的有美国亚洲鲤泛滥,近的有澳大利亚野兔成灾,生态都被破坏的不行了,当地人还是我行我素,从来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再来看我国,让各国头疼不已的小龙虾,硬是被广大人民群众吃成了只能靠养殖保证族群的稀缺品种,罗非鱼虽然泛滥,但也给钓鱼佬提供了不少美味。
就算帝王蟹入侵我国,我国庞大的吃货群体也不会惯着他,一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这伙不速之客全部端上餐桌。
帝王蟹一旦进入市场,就很难逃过“饕客”的眼睛。对它来说,这根本不是福地,而是“蟹末之地”?。
结尾
5000万只帝王蟹入侵欧洲,让很多人感慨欧洲人实在是暴殄天物。欧洲面临的尴尬在于帝王蟹数量激增,但捕捞、运输和消费需求未能匹配。
反观我国,虽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它无法泛滥成灾,但成熟的进口产业链让国人依然能品尝到这种“冷水霸主”的鲜美。
从生态治理到市场运作,每个国家的选择都不尽相同。对我国而言,帝王蟹是一种需要小心对待的外来物种。
天时地利加上严格的防控措施,帮助我国避免了“蟹祸”。可消费市场的旺盛需求也让进口帝王蟹成为高端食材的代表。
这种供需关系的平衡,让帝王蟹在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存在方式。
每一只端上餐桌的帝王蟹,都是从寒冷的北方跨越万里而来。这既是全球贸易的一部分,也是对物种入侵问题的一种另类化解。
我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帮助欧洲消化这些“吃不掉”的帝王蟹,对国人来说,每一次享用它,都是一场对欧洲生态和经济的扶持。或许,这才是大国担当!
信息来源:
年进口150万只,小城珲春如何成为“帝王蟹之都”?澎湃新闻 2024-11-27
帝王蟹在国外泛滥成灾?那怎么还这么贵?澎湃新闻 2023-03-23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