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搭载涡扇15的歼-20B隐身战机进入批量生产,达到完全体状态的歼-20将成为新一代战机之王,超越美国F-22A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双发空优隐身战机。而F-22A要想重夺战机之王的称号却难如登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该机已经停产多年,要对其进行升级并投产改进型号几乎不可能
曾经的战机之王F-22A在世界各国航空迷心中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因为在该机问世的年代,该机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航空奇迹,也是各国公认的战斗机之王。F-22A起源于美国空军著名的ATF项目,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空军就制定出了下一代先进战术战斗机的三大指标,分别是隐身、超音速巡航和短距起降。
洛克希德·马丁和诺斯罗普·格鲁曼两家公司的方案最终获得了美国空军的青睐,由此诞生了YF-22和YF-23两种不同气动布局的原型机。YF-22与YF-23有极大差别,YF-23不论是气动布局还是关键技术都更加前沿,这也无形中增大了新战机的技术风险,相较而言YF-22相对成熟中庸的常规设计更符合空军的期望。YF-22原型机生产版本被命名为F-22A猛禽,并于1997年完成了首次试飞。
即便F-22A已经是ATF中相对保守的那一个,但依然对当时世界其他航空强国最先进的战斗机形成了跨代技术优势。F-22A没有像F-117A那样为了隐身需求采取极端的外形设计,其整体沿用了较为常规的气动布局,但整机都完成了隐身修型,雷达发射面积依然达到了空军对战机隐身性能的要求。
F-22A相对于当时其他四代和四代半战机在各个性能上都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其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能够在不暴露自身位置的情况下在视距外率先对其他战机发动打击。根据美军红旗军演的结果,F-15和F-16在空中对阵F-22A没有任何胜算,甚至飞行员都不清楚自己是合适被猛禽锁定并击落的。
即便进入视距内格斗,F-22A依然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其搭载的普惠F119涡扇发动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最强劲的战斗机动力,搭配二元矢量推力喷口,F-22A的瞬盘和稳盘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四代战机,格斗性能甚至要超过F-16这样的轻型机。
实际上直到今天,F-22A依然美军空优作战能力最强大的战机型号,F-35虽然在信息化程度和态势感知体系上有所领先,但毕竟是多用途设计的单发中型机,和F-22A这样的纯空优机在制空能力上没得比,尤其是要和歼-20这类先进战机争夺制空权,还得依靠猛禽。
猛禽为何停产标准生产型号的F-22A一共生产了187架,这一数量绝对不算多,也和最初美国空军计划用猛禽替换F-15的目标相差甚远。但美国空军还是在2011年末宣布关闭F-22A的生产线,而这一决定也直接导致中国突破第五代战机技术后,迅速追平了美国空军先进战机的数量和质量优势,并迫使美国提前启动第六代战机项目NGAD的研发工作。
很多人都对F-22A的停产决定感到不解,但实际上这一结果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的,简单来说F-22A的确有不停产的理由,但当时的时局却迫使美国空军做出了这个贻害终身的决定,那么美国空军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选择关闭F-22A的生产线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F-22A的采购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众所周知猛禽融合了当时美国航空工业的所有尖端技术,代表着现代先进战斗机的最高技术水平,自然就比第四代战机的制造成本要高昂许多,单机保价一度接近2亿美元。
一般来说随着战机产量的提高,单价会分摊下降,但F-22A的情况非常特殊,美国空军自己拿不出那么多钱增购F-22A,这样一种先进战机也不可能开放出口限制提供给军事盟国,美国就曾多次拒绝日本求购F-22A的请求,最后的结果就是空军无力扩充F-22A机队规模,在生产了187架后就草草停产。
第二个原因则是各国航空技术水平的发展使得F-22A已经失去了往日压倒性的技术优势,猛禽毕竟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且不说中俄五代机的出现,就是面对换装了AESA雷达和空中预警指挥体系支撑的四代半战机,F-22A也不见得能够轻松应对。
第三个原因和F-22A的出现时间较早关系很大,在1997年首飞到2011年末停产的这段时间里,F-22A一直处于独孤求败的地位,这也让美国空军的决策层认为,猛禽的跨代优势还将继续保持下去,中俄要突破五代机技术至少还需要30年,现有的187架F-22A已经足够保证美军空中优势。
美国空军完全没有想到,他们前脚刚刚定下了关闭F-22A生产线,后脚中俄五代机就实现首飞,尤其是中国的歼-20除了在发动机技术上与F-22A还有明显差距,在气动设计、机载航电,态势感知体系等方面都实现了反超,而且得益于中国强大的科研和工业制造能力,歼-20一直在不停的改进当中,在短短12年内就发展出了4个改进型号,远比F-22A更具潜力。
所以F-22A的停产完全是时也命也,但凡歼-20早一点首飞,美国空军可能都会咬牙维持F-22A生产线的运转以确保在技术优势消失后依然对中国空军保持数量优势。但现实毕竟没有后悔药,美军的错误决策已经使其丧失了维持多年的跨代技术优势,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在F-22A和F-35的后续增强升级项目和NGAD六代机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