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方网站官网平台

红色风云录 4周前 (11-27) 阅读数 18 #历史

人民币上的人物肖像,很多人都会下意识以为是画家“杜撰”的,实际上那些都确有其人。在第四套的一元人民币上,有这样一个侗族女孩的肖像,翘翘的鼻子,圆圆的大眼睛,黑黑的头发,模样很是清纯动人。

然而,就是这个女孩,一生却生活贫困,甚至在连续享受了16年的低保待遇后,还被村里宣布取消,后来这个“人民币女孩”怎么样了呢?

早从1967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就开始酝酿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在连续提出三次设计方案后,终于在1977年通过了申请。

为了体现出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精神焕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设计思想,专家组讨论后决定,在新版人民币上继续保持我国传统民族艺术的特点。

除了100元面额的纸币上使用我国领袖的人像外,其余纸币全部采用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人像。而这一设计任务,就交给了徐悲鸿的弟子侯一民。

在此之前,侯一民已经有过一次设计人民币的经历。

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设计第三套人民币。作为当时中央美院的当红画家,侯一民被吸收进设计小组,为了在窄小的人民币版面上画好风景和人物,侯一民深入工农业第一线大量写生,经常为了一个画面,一坐就是一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侯一民参与设计的第三套人民币,在发行之后整整流通了38年。其中带有炼钢工人图案的五元人民币版面,被国际钞票界评为“世界纸币精品”。

而在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将专家组提出的整体设计思路,传达给了侯一民。为了体现各民族形象和服饰的特点,侯一民开启了长达三年之久的大西南考察,足迹踏遍了云、贵、川等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1978年,侯一民来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的江县洛香镇。那天恰逢镇上赶集,侯一民带着自己的画板,走在拥挤的人群中,一边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一边为自己的设计寻找一些灵感。

忽然,一个年纪大约十六七岁,身穿侗族服装的妙龄少女从侯一民的眼前经过,侯一民顿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自己正在寻找的模样。于是,侯一民从身后轻轻拽了拽那个女孩,跟她说明自己的意图后,将她带到了一处人少的地方,迅速为女孩画了一张侧面的肖像。

后来这张肖像,就被侯一民用在第四套人民币一元纸币的版面上。而远在贵州的那个女孩,对于这一切却并不知情。

1994年,江县的工作人员仔细观察一元纸币后,发现上面的侗族女孩,是庆云地区侗族人的特有装束,便开始寻找这个女孩的原型。结果一直到2010年,纸币上的女孩原型才被找到,只不过当年的女孩已经成了年过半百的农妇,和纸币上的形象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这个农妇名叫石奶引,由于家境困难,她四岁就开始跟着大人下地干农活。虽然石奶引从未接受过教育,但她学东西却非常快,14岁就能独立织布、染布、做衣服,再加上楚楚动人的模样,被誉为寨子里的“一枝花”。

当时寨子里追求石奶引的人不少,石奶引也有自己的意中人,可在她22岁的时候,却被父母做主嫁给了当地一个石姓男子,两人甚至在结婚之前从没有见过面。经过两年的相处后,石奶引和丈夫有了感情,两人还生了一双儿女,盖了一栋新的木房。

石奶引的儿子从小喜欢收集古钱币,但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一元人民币上的侗族女孩,会是自己的母亲。后来经常有人拿着一元人民币,找到石奶引说她和上面的女孩特别像,才引起了石奶引和儿子的注意,也让石奶引想起了当年有人当街给自己画像的事情。

经过证实,石奶引的确就是一元人民币上侗族女孩的原型,可石奶引对此却不以为然:“知道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一样要种地,该咋生活还是咋生活。”结果就是这一句话,经过媒体报道后,给公众造成了石奶引生活富裕的假象。

从那个时候开始,石奶引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助信,希望能够得到“人民币女孩”的资助,可大家并不知道,石奶引家也是贫困户,但石奶引却从来没有用自己的“名声”,向政府伸手寻求帮助。

按照石奶引家的情况和国家政策,他们家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能享受低保。可到了2017年,由于村子里有三个人考上了大学,村里就将指标优先给了考取大学的困难家庭。

从小没有受过教育的石奶引,对于孩子们的教育非常重视,她不愿有人再向自己一样,吃了没文化的亏,因此石奶引一家欣然接受了村里的决定。为了解决石奶引家的实际困难,村里想了另外一个办法,为石奶引家拟定了帮扶项目,每年能让石奶引家增收四五千元,还不定期组织少先队到石奶引家,帮她打扫卫生。

“有了政府和大家的帮扶,日子很快就会好的。”看着当地请来的帮扶专家团队,在自家地里忙里忙外,石奶引充满信心地说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红色风云录

红色风云录

欢迎大家关注红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