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很久的被子在经过太阳暴晒后,会产生一种非常好闻的味道,很多人将其称为“太阳味”。
不过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互联网上流行起了一种说法,称被子暴晒后的“太阳味”其实是螨虫被烤焦后的味道。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被烤焦的螨虫?
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味”是螨虫被烤焦的味道的说法,完全是一个谣言。
螨虫可是动物,如果它被烤焦,那么其味道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头发被火烧一样的味道,这是蛋白质被烤焦的焦臭味。
但被子被太阳暴晒后,产生的味道是一种难以描述,能让绝大多数人产生愉悦感的味道,这显然和蛋白质被烤焦后产生的焦臭味相差甚远。
并且晒被子时的温度,也不足以烤焦螨虫。
我们在晒被子的时候,太阳直射的温度一般就40度上下。如果天气不算太好,其温度也可能仅在30摄氏度左右。
这点温度是不足以杀死并烤焦动物的,顶多是让被子中的螨虫脱水。而生物脱水,显然不会产生什么特殊的味道。
此外被子中的螨虫不是趴在被子表面的,是藏在被子的棉花缝隙中的。
如此一来,就算被子被太阳暴晒,螨虫生活的区域,其温度也往往只有20摄氏度左右。
这个温度更不能杀死螨虫了,甚至连让螨虫脱水都做不到。
要想让蛋白质变性,温度至少要到60摄氏度。要想让蛋白质开始焦化并产生焦臭味则需要更高的温度,最低温度都是110摄氏度左右。
所以要想烤焦被子上的螨虫并产生焦臭味,唯一的办法是一把火将被子点了。
想要通过晒被子来“烤焦”螨虫,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一床被子就算在大太阳下暴晒好几个小时,其温度也最多达到40~60摄氏度,远不能烤焦螨虫。
那么既然被子上的味道不是螨虫被烤焦产生的,这个味道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太阳味是如何产生的?
被子被暴晒后产生的这种令人愉悦的味道,其实来源相当复杂。不过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这些味道的产生来源于一个共同的影响条件,那就是太阳紫外线的照射。
当太阳的紫外线长时间照射被子后,被子表面以及棉花纤维之间会产生C5-C9羰基化合物。
低浓度的C5-C9羰基化合物会产生一种让人愉悦的味道,这就是很多人所说的“太阳味”。
至于被 子上的C5-C9羰基化合物是如何产生的,原因就多种多样了。
其一,被子表面一些化学试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了变化。
这些化学试剂主要是漂白剂、清洁剂、柔顺剂,以及被套生产时使用的布料染料。
紫外线长时间照射这些化学试剂后,这些化学试剂会产生一定量的C5-C9羰基化合物。
而这些C5-C9羰基化合物会吸附在被子的棉花纤维上,让被子的棉花纤维长时间保持“太阳味”。
所以正常情况下,清洗过的被套在装了被子后拿去暴晒,更容易产生“太阳味”,且“太阳味”往往会更浓烈。
其二,空气中的一些有机化合物也会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C5-C9羰基化合物。
正如我们上边所说,被子上的“太阳味”要想长时间留存,得吸附在棉花纤维上。
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在暴晒并产生C5-C9羰基化合物后,因为没有物体可以吸附,味道很快就会消散。
但如果这些空气被暴晒后产生的C5-C9羰基化合物周围有一床被子,那么这些味道就会吸附在被子上。
所以所谓的“太阳味”,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空气被暴晒后的味道”。
如果想要在没有晒被子的情况下闻到“太阳味”,可以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树干。
我们在树干上泼一点水,然后用紫外线灯照射树干,也会闻到淡淡的“太阳味”。
这是因为树干也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紫外线在照射有机化合物后产生的C5-C9羰基化合物,也可以像吸附在棉被上一样吸附在树干上。
暴晒被子的好处
不过“太阳味”虽然不是螨虫烤焦的味道,被子暴晒不能保证杀死被子中的螨虫(取决于温度),但是晒被子依旧能带来很多好处,
其一,晒被子可以消灭被子上的一些细菌和微生物,让被子用起来更“健康”。
让被子暴晒在太阳下,也就相当于用紫外线灯长时间的照射被子。而紫外线是可以杀菌的。
所以被子暴晒后虽然螨虫数量减少难以保证,但细菌和有害的微生物的确是少了。
并且被子中还可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些过敏原和病原体,这些过敏原和病原体也可以在紫外线的长时间照射下减少。
其二,被子长时间暴晒可以降低棉花纤维中的水分。
被子如果长时间水分含量较高,是很容易滋生病菌和过敏原的。
尤其是在人用过被子后,被子沾上人身体上的汗液和细菌,会更容易滋生病菌。
如果一张水分含量较高的被子,在人用过后再塞进阴暗处,只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就会出现霉菌。
所以适当的暴晒被子,可以让被子更不容易滋生病菌和过敏原。
其三,暴晒后的被子在水分减少后,棉花纤维之间的缝隙会变大。如此一来被子会更轻盈,用起来会更舒服。
被子的质量对人的睡眠质量影响也挺大的,如果被子让人睡不舒服,很容易让人无法进入深度睡眠,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健康。
信息来源:
【1】大皖新闻·《被子里的“太阳味”从哪来?》
【2】光明网·《晒被子后的太阳味是螨虫烤焦的味道吗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