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所有物体的运动,都会受到重力的影响。
对流现象的出现,也和重力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可是,在金属材料的凝固加工中,有时需要防止对流发生。
为了寻找长时间无对流环境,改善材料力学性能,我们将金属送上空间站。
那么,在微重力的条件下,对于金属材料的凝固和加工能够产生什么影响呢?
对流对金属加热凝固的影响
对流对金属加热凝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了对凝固组织的形成和材料性能的影响上。
对流就是液体内部的流动,它能让金属液体搅动模具和金属表面,导致金属内部的温度变化。
这种变化会影响到金属的晶体结构,促进枝晶的脱落和溶解,最终有助于金属更均匀地凝固。
具体来说:对流可以促使金属内部的枝晶(类似树枝的晶体结构)脱落,并进入金属液体中。这些脱落的枝晶如果没有完全溶解,就会在金属中形成新的晶核,这样就有可能让金属长出更加均匀、紧密的晶体结构(等轴晶)。
对流还有助于让金属的各个部分温度一致,进一步促进金属的成分均匀化,从而提高金属的整体质量。
然而,强烈的对流也会带来问题。
过强的对流可能会导致金属出现缺陷,降低材料的强度和性能。
例如,在铸造过程中,如果金属液体的流动太强,可能会让金属凝固不均,形成裂纹或气孔,影响最终的质量。
对流会使各种因素的影响相互混淆,使得研究者难以分辨热量传递、元素扩散等单一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影响对凝固的规律认识。
为了改善对流产生的问题,科学家们决定寻找一个能够长时间没有对流的空间。
于是,研究员团队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中,展开了一项凝固实验。
那么,在微重力的条件下,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金属内部从西瓜变成火龙果
在生活中,我们肉眼看到的金属表面是光滑的、透出其该有的光泽度。
如果将金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就会看到多种多样的区域:有树枝状的、球粒状的、板条状的,粗大的、细小的、聚集的、弥散的等等,这些区域叫做材料的相,是构成材料的组织。
将研究团队带上太空的金属材料切开,会发现,它的组织就像火龙果的果肉一样,里面有特别多分散的“籽”。
而这些“籽”是金属中的第二相物质,分布的非常均匀。
但是,在地面金属材料切开后,却发现他的金属结构,更像是“西瓜”,第二相的物质不仅大,还特别容易沉到底部,形成不均匀的分布。
那么,到底是“火龙果”好,还是“西瓜”好呢?
答案是“火龙果”。
第一“火龙果的籽”分布小,而且均匀,可以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比如强度和韧性。
但“西瓜的籽”就很大,而且很集中,会影响金属的性能,导致它更加的脆,容易断裂。
第二点是金属在受到外力时,内部的原子会发生变形,形成一种错位现象。
通俗点讲,就是一条多车道的马路,车子遇到路上的石头就会被挡住,但是如果石头像火龙果的籽一样,车子能够绕过去或者稍微费点劲通过,不太会影响大局。
但是,如果石头像西瓜的籽一样,车子就会被完全堵住,使得路面受到阻碍。
第三点,如果这些形成的大西瓜籽的旁边有太多的位错堆积,金属就会变形过度,导致裂纹出现,最终可能会在没有足够变形的情况下断裂。
如果是火龙果籽,它比较细小,金属就能够发生更多的变形,不容易断裂,强度和韧性也更加高。
如此显著的改变,研究员是如何在做到金属内部结构形成火龙果形态呢?
“火龙果”的形成方式
这个过程类似于苯酚和水的溶解实验。
将少量的苯酚(一种油状化合物)和水混合,在加热时,它们会完全溶解,形成了清澈的溶液。
当温度下降的时候,苯酚会从水中分离出来,溶液变得浑浊。
这个现象类似于金属凝固过程中,液-液分离合金。
在苯酚-水溶液中,苯酚分子像小液滴一样分散在水中,最初这些液滴非常小,像火龙果的籽。
快速冷却时,这些液滴不会合并,保持分散的状态,形成了均匀的小颗粒结构,就像火龙果的组织。
如果冷却得很慢,液滴会逐渐碰撞合并,变得更大,最终形成像西瓜籽一样的大颗粒。
这时,液滴的分布就不均匀了,沉淀下来的颗粒变大并集中到底部,形成了“西瓜组织”。
那么,液滴为何会移动呢?有下面两个原因:
第一点就是我们上文说的对流,在加热过程中,热量在液体中传递,导致液体流动,进而使液滴不停的移动。
第二点则是因为液滴的密度和基体(周围液体)的密度不同,液滴比基体密度大时,会下沉,比基体的密度小则会上浮,这就是一种沉降效应。
液滴在冷却过程中,会不断地上下浮动,最终造成了液滴的不均匀分布。
为了消除对流和沉降的影响,研究团队进行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们将一个含有稀土金属的小球悬浮在空中,用激光加热后让它迅速冷却。
在地面实验中,由于重力的作用,液滴会不断地上升和下沉,导致液滴不断碰撞、合并,变大并集中到底部。
然而,在“天宫”的微重力环境中,由于没有重力的干扰,液滴不会像地面上一样快速合并和沉降。
液滴的长大速度变慢了,因此它们保持了较小、均匀的分布,最终形成了一个结构非常清晰、分界明确的球形结构,像“火龙果”一样,外面有一层薄壳,里面有一个清晰可见的“瓤”和“籽”。
结语
在地面条件下,由于重力的作用,金属的第二相往往聚集成粗大、集中不均的“西瓜籽”结构,而在微重力环境中,这种影响被显著抑制,金属凝固形成了均匀、细小的“火龙果籽”结构。
微重力实验的成功,证明了环境因素在材料性能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控制金属凝固过程提供了经验,为设计更强、更耐用的材料奠定了基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