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时间里,人们以“吃饱”为生活追求,近些年已升级为“吃好”,但新的烦恼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人出现高血脂症,它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控制不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血脂其实是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原料”,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是“健康之友”,超出正常值就是“健康之患”。血脂主要含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类,只有高密度胆固醇升高是好事,一旦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过高,临床就诊断为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是怎么一步步“废掉”血管的?通俗理解大致分3步,需要若干年时间:
1、以低密度胆固醇升高为急先锋,它们像水管的水垢、油管的油污一般,附着并累积在血管壁,越是重要的血管附着越多,变成血管的累赘。
2、低密度胆固醇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结果产生炎症因子,引起免疫细胞的注意并展开清剿,但清除过程中造成新的损伤,新伤旧伤多了,血管就像破损道路一般,坑坑洼洼。
3、此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升高,也助推了血管壁脂质越积越厚,形成斑块,血管内皮细胞不堪重负,受到某些因素干扰时,就引起血管破裂,生成血栓,心脑血管疾病隐患大增。
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人体肝脏内合成,约占70%左右,一个是食物里吸收,约占30%。换句话说,打败高血脂,主要从肝脏和食物两方面想招数。
近几十年科学家接力进行摸索实践,先后发明多种降脂药,它们有的是口服药,有的是针剂,有的短效,有的长效,有的直接靶点是血脂,有的则采取迂回路线降血脂。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患者普适性、临床经济性等多个方面衡量,有3种降脂药是近些年临床使用的主力,它们是: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
阿托伐他汀,1997年面世;瑞舒伐他汀,2003年上市;依折麦布,1998年出现。尽管已经过去二十多年,这3个药在降脂药里还是首选药、一线药。它们起效的原理是怎样的?
总体上说,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是现有7种他汀类药物的佼佼者,又叫“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能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明显降低低密度胆固醇,轻微升高高密度胆固醇,一边打压,一边拉升,达到缓解炎症、清理血脂、稳定斑块、保护血管等效果。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是减少人体肝脏合成的胆固醇,胆固醇合成“大本营”在肝脏,这两种药物是通过抑制还原酶的活性,破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原料,阻断胆固醇合成,改善脂质代谢环境,起效过程相当于给高血脂“迎头痛击”。
在药效上,瑞舒伐他汀的降脂指标,比阿托伐他汀要强一点点。
依折麦布不是他汀类降脂药,它归类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当我们进食后,食物里的胆固醇经过消化系统处理,会在小肠上皮细胞中被吸收入血,而依折麦布就是抑制上皮细胞吸收的胆固醇的,起效过程相当于给高血脂“源头断粮”。
依折麦布的作用,体现在服药后把大部分胆固醇都挡住了,未进入身体代谢和循环,所以血脂下降。
问题是,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如何选?它们能联合使用吗?有什么注意事项?
1、从降脂效果看,清除肝脏合成的胆固醇水平,瑞舒伐他汀最强,意味着降脂、稳定斑块效果最好,所以患者符合瑞舒伐他汀指征,就用这个药。不过国人体质不适合单次用大剂量他汀,所以要选用中低等剂量的。
瑞舒伐他汀是水溶性他汀,适合肝功能不好的患者,但肾功能不好的人群慎用。
2、当患者肾功能受损严重,或肾功能不全,且肝功能正常时,优先选择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稍低于瑞舒伐他汀,属于脂溶性的,作为次优选项。
3、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是当前最强、临床使用较多的口服降脂方式,主要是有的患者使用他汀药物后,低密度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还是高于正常值,就要考虑从食物吸收转化方面着手降脂。这种方式属于强强联合,把胆固醇生成的两条路径都堵住了。
而且联合用药,还可以减少他汀的剂量,减少对肝脏合成代谢的干扰,目前已有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的合成药片投入临床使用。
尽管这几年已有强效降脂的针剂出现,而且是“一年打两针”、“一针管数周”等剂型,但从经济性、普及度等方面考虑,口服药物仍是最主要和最实用的方式。
总之,合理降血脂是很多人需要考虑的健康问题,用对降脂药,选准用药方案非常重要,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帮助,但用药需遵医嘱,不可乱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