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22日,王光美走出了监狱,结束了自己12年的牢狱生涯。
对王光美来说,这12年来是无比煎熬的,她的身心都遭受着巨大的折磨。
如何真正地走出过往阴影,开启新生活,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而外界则议论纷纷,都猜测王光美出狱之后会干什么。
同时,还产生了不少谣言,说毛主席和刘少奇,从前就存在矛盾。
如今,王光美出狱,恐怕两家人的矛盾又要被掀起来了。
但这样的言论,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所谓毛刘两家积怨已深,只不过是有心之人的捏造,王光美心里,从来就没有什么积怨。
出狱之后,她便做了三个决定,打破了两家不和的传闻。
重修旧好
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探访毛主席的女儿李讷。
当时,李讷已经和第一任丈夫离了婚,一个人拉扯着儿子住在北京,生活条件很不好。
更令人担忧的是,李讷身体状况很差,当时,几乎已经不能出门工作了,以至于没了生活来源,全靠一些朋友接济,才能生活的下去。
因为日子艰难,所以,李讷的心情也一直郁郁不安。
王光美得知李讷的近况之后,心痛不已。
毕竟,李讷这个孩子,也可以说是王光美看着长大的。
李讷年纪还小的时候,王光美还常常给她写信,关心她的生活。
只可惜,后来王光美一家人出了事,双方就断了联系。
可王光美心里始终是很惦记李讷的,所以,她托儿子刘源打听明白李讷的住址之后,便带着保姆,直奔李讷的家中去了。
病中的李讷,见到多年不见的王光美,非常惊讶。
她本以为,碍于自己母亲江青的缘故,王光美可能并不想再见自己了。
却没想到,王光美的心胸如此豁达。
王光美来了之后,便宽慰了李讷许久,还给她带来不少生活用品,又从自己攒的钱里,拿出一部分交到李讷的手上,嘱咐她去看病。
李讷一个人孤苦无依,如今,王光美像母亲一样关心着她,让李讷不由得泪如雨下。
从此之后,王光美便常常来到李讷家里,照顾李讷和她的孩子,两个人就仿佛亲母女一样。
在王光美的开导之下,李讷慢慢打开了心结,身体也一天天恢复了。
王光美看李讷始终孤身一人,又操心着,给李讷找一个对象。
而正巧,李银桥夫妇介绍来一个合适的人,叫做王景清,军人出身,当过警卫员,人品正派。
更难得的是,他跟李讷与孩子都很投缘,王光美便跟李银桥夫妇说:“这孩子挺好,你们真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啊!”
不久,李讷和王景清低调的结了婚,一家人的日子也安顿下来了。
见此,王光美也总算放心了。
谆谆嘱咐日子就这样平稳的过着。
直到2004年,年迈的王光美忽然对儿子刘源提出,她要邀请毛主席的亲人们吃上一顿饭。
要知道,自从步入晚年,王光美几乎深居简出,旁人请她吃饭,她也总是一口回绝。
这主动请别人吃饭,还真是破天荒头一遭。
刘源便按母亲的意思,把毛主席的儿女还有孙辈都请了过来。
宴席上,看着李敏和李讷两姐妹,王光美特别关切地嘱咐她们说:“你们俩身子都弱,年龄也不小了。但比我还是年轻得多啦,所以更要多注意才是。”
两姐妹连忙点头称是。
王光美又主动站起身来,举起酒杯,对在座的众多小辈们说:“祝孩子们有出息!”
这场宴会,可以说宾主尽欢,大家没一会儿就打开了话匣子,也聊起了许多过去的事情。
王光美那天也格外的有精神,满面红光,不断地祝酒。
到最后,宴席即将结束的时候,王光美又端起杯来,非常慈爱又郑重地对席间众人说:“你们是毛刘两家的后人,肩上承载着先辈的期望与荣耀。如果哪天我走了,你们可不能断了这份联系!”
听到这句话,众人都为之一震。
李讷最先站起来,她满怀感激地握住王光美的手,一字一句对她说:“王妈妈,您放心吧,我们深知这份情谊的珍贵,绝不会让您失望的。无论未来如何变迁,毛刘两家的后代都会像您希望的那样,紧密相连,共赴风雨。”
大家也纷纷应和着,王光美见状,非常欣慰的点了点头。
其实,这也正是她请众人吃饭的目的。
此时,王光美感到自己身体每况愈下,可能不久于人世。
她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所以,更希望自己离去之后,小辈们依然团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互相扶持照顾,延续两家人的情谊。
她的心愿实现了,直到现在,毛刘两家依然保持着当初的深情厚谊。
而能有今天,当然也离不开王光美当年为此所做的努力。
故地重游而王光美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前去拜访毛主席的故居。
王光美当时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千里迢迢赶去湖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王光美一定要坚持走这一趟。
因为,对王光美而言,毛主席是她革命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所以,她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于毛主席的缅怀。
而且,说起来,这件事还和王光美的丈夫刘少奇有些渊源。
因为,1961年的时候,王光美随同刘少奇回湖南,当时,他们就探访了毛主席的旧居。
那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刘少奇与王光美走到门口后,就注意到了门口的匾额上写着的字样是“故居”。
刘少奇当时就皱起眉头,连连摇头,说这两个字写的不好。
毕竟,毛主席人还在世,怎么能够称为故居呢?
刘少奇建议工作人员,把“故居”二字改为“旧居”。
当地非常重视,很快就上报省委,把匾额按照刘少奇的意思换了过来。
这件事,后来成了大家常常提起的一件趣事,旧居这两个字,也一直使用到了1982年,才又换回了故居。
因为,当时毛主席已经去世了,所以,需要用这两个字来表达纪念的意义。
对于王光美而言,这是段很美好的回忆。
而如今,故地重游,刘少奇已经故去,毛主席也早就不在人世,物是人非,王光美心中也不免伤感。
这次探访毛主席故居,王光美还提起过一件事。
那就是1969年四月,那时刘少奇和王光美双双入狱,林彪和江青都曾建议判处王光美死刑。
幸好,千钧一发之际,判决书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当时,已经是深夜,但毛主席还是紧急批示了“刀下留人”这四个字。
由此,王光美才保住了一条命,等到了重见天日的这一天。
这也是毛主席生前,两人的最后一次交集。
此时,王光美重获自由,只是,她却再也不能找毛主席这位老朋友叙叙旧了,这也是王光美心中的一大遗憾。
不过,王光美故地重游,也对外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那就是,又一次说明了毛刘两家关系和谐,王光美对于毛主席的追忆,就是最有力的证据,任何抹黑,都不能动摇当年的这份情谊。
夫妻情深王光美做的第三件事,与她的丈夫刘少奇有关,那就是重回刘少奇的故乡——花明楼。
刘少奇一生最放不下的是故乡,可因为工作繁忙,能够回乡的机会很少。
夫妻两人本有过约定,等到退休之后,要常常回到花明楼看看。
然而,现在这个愿望,却只能由王光美一人实现了。
花明楼这个地方,承载着刘少奇的思乡之情,也承载着王光美对于丈夫的一份追忆。
在奔赴延安的时候,王光美没有想过,会遇见自己一生的革命伴侣。
两人的相见是个偶然,当时,王光美本是去拜访朱德总司令的。
没想到,当时刘少奇就在隔壁。
所以,朱老总当时就提出,两个人也应该见一见。
而这次见面,两人都颇为拘谨,没说几句话,只是握了握手,就各自工作去了。
但两人的缘分当然不止于此,不久后的一次舞会上,两人又见了面。
刘少奇当时在舞会上跳舞,给王光美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后来,两个人便渐渐熟悉起来,王光美还曾到刘少奇所住的窑洞去拜访。
她看到刘少奇当时生活的非常朴素,窑洞里一件值钱的家具都没有。
刘少奇为了招待王光美,特意洗了几个梨子,这就是当时拿来招待客人,最好的东西了。
虽然条件简陋,但王光美的心中,却对刘少奇敬佩不已。
因为,在来往的过程中,王光美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刘少奇的才华,也愈发体会到了革命的不易。
她知道,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之中,还能一直坚持为人民革命的,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她也拜读了刘少奇的不少作品,越了解,便越佩服,更为之心动。
而王光美的聪慧坚韧,也早就打动了刘少奇的心。
所以,1948年,两个人便在延安举办了简朴的婚礼,不少同志都到场祝贺,毛主席也为他们送上了新婚贺礼。
对王光美来说,这是一段人生新旅程的开始。
从此之后,她找到了一个可以携手并肩的人。
他们之间,不仅有热烈的爱情,而且有着至高的理想。
结婚之后,王光美长期担任刘少奇的秘书,从生活到工作都事无巨细的照顾,夫妻俩人同心一体。
常有人说,他们是中南海最幸福的家庭。
后来,王光美还常常陪同刘少奇出国访问。
她身上那份独属于东方女性的优雅和智慧,让众多外国友人深深折服。
当年,外交部的同志这样评价:“王光美充分显示了东方女性的神韵,为出访增色不少。”
王光美虽然是以刘少奇夫人的身份出访,但她绝不仅仅是刘少奇身边的陪衬。
相反,她从容不迫的外交态度,为中国打开了新的外交局面。
在外交这份事业上,她与她的丈夫,都对新中国贡献良多。
结婚20多年来,他们夫妻俩的感情一直如胶似漆。
本以为,日子就会这么幸福而平静的过下去,却没想到,突起波澜。
刘少奇遭受审查后,社会上无数侮辱谩骂,都涌向了他们一家。
江青等人更是不遗余力,落井下石,制造陷阱,意图要把他们一家人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那段时间,王光美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她一边要保护自己和孩子,一边又为丈夫的境遇忧心,真是心力交瘁。
但纵然如此,当有人劝说她放弃刘少奇,与之划清界限的时候,王光美仍是坚定的拒绝了。
因为,王光美深爱刘少奇,更相信刘少奇的人品。
她知道,不和刘少奇划清界限的话,自己恐怕也难逃一劫,可她仍不后悔。
在疾风骤雨之中,王光美的立场始终没有变。
她牢牢的和丈夫站在一起,哪怕入狱之后,她也并没有展现出丝毫的软弱。
夫妻分离的时候,刘少奇对王光美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这也成为了夫妻俩之间的最后一句话。
王光美一直把这句话放在心里,后来,在宴请李讷等人的时候,王光美也又一次提起了这句话。
时过境迁,刘少奇得到平反,也证明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刘少奇还是得到了他应有的,一份公正的历史评价。
回想当年,王光美是这样说的:“我回想往事,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心如刀绞的痛苦,又为能同刘少奇一起经历这一切而感到欣慰。”
自始至终,王光美都是一个坚定的战士,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轻易的打倒她。
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王光美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一生:“一个人没有经受过苦难,就不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
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报《王光美:历经磨难,不改宽容》
国史网《把历史的真相告诉人民——采访王光美及其子女的回忆》
人民网《刘少奇与王光美的婚姻生活:相濡以沫 风雨无悔》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