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军内部围绕“中国威胁”的讨论愈演愈烈,但这次争论的焦点不再是简单的“争预算”,而是转向了该购置哪些武器、如何调整军事装备的优先级。前美国空军参谋长迈克尔·莫塞利在媒体上公开表态,认为美军对无人机的追捧过于盲目,忽视了战斗机和轰炸机在未来潜在冲突中的重要性。莫塞利指出,尽管无人机在某些场景中确实展现了成本和效率优势,但一旦遇上复杂的军事环境,无人机的短板就会暴露无遗。
俄乌冲突让无人机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美国媒体频繁报道无人机对战场产生的影响,不少军事评论家甚至认为,无人机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变革者”。例如,美国军媒“战争困境”曾言之凿凿地宣称,“无人机已经主宰了乌克兰的天空”,并认为无人机的崛起标志着空战领域的一次重大转型。受这种观点的影响,美国军界有声音认为,与其继续购买昂贵的战斗机,不如将资金用于采购大量低成本的无人机,以应对未来潜在的冲突场景。
从经济上来看,无人机的低成本优势确实显著。比如,一架F-35“闪电”战斗机的造价高达1.3亿美元,而一架中国制造的自杀式无人机成本仅约3万美元。简单比较之下,一架F-35的费用就能买到数千架无人机,这样的数字无疑让人心动。于是,有人建议美军减少战斗机的采购数量,转而用无人机来填补空中力量。
美国媒体在渲染无人机“神话”的过程中,乌克兰战场上的实际战果无疑成了强有力的证据。在新闻报道中,画面里的无人机俯视地面,轻易击中敌军目标,展现出惊人的精准度和打击效率。五角大楼也借此推出了“无人化地狱景观”计划,构想在台海等敏感区域通过无人机和无人艇部署以应对潜在冲突。
然而,莫塞利认为,这种过于理想化的构想忽视了中美之间军事力量的巨大差异。相比乌克兰冲突,中美潜在的高烈度冲突对装备的打击力和抗打击能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低成本无人机难以应对这种强度的作战需求。
莫塞利认为,现代空战仍然需要依赖战斗机和轰炸机等传统空中力量,特别是在执行复杂的打击任务时,传统战机具备的深层穿透和精准打击能力是无人机无法替代的。例如,今年10月,美军曾出动B-2隐形轰炸机,成功打击了胡塞武装的地下设施。
这次行动被认为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从中也能看出轰炸机的独特价值——传统战机可以执行无人机无法完成的深层次打击任务。与之相比,无人机虽然适合对浅层目标进行快速攻击,但面对复杂目标却显得力不从心。
俄乌战场上无人机的大放异彩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因于俄乌双方对制空权的控制力不足。在缺乏强大防空能力的环境下,无人机有了更多机会对地面目标实施打击。但如果未来美军与中国发生冲突,这种环境的优势恐难再现。太平洋战场广阔的空域、远距离的作战需求,决定了小型无人机在续航、隐形性等方面的劣势暴露无遗,难以与高端战机在高烈度对抗中“掰手腕”。
莫塞利指出,美军如果将无人机视为节约成本的“灵丹妙药”,可能会在未来真正的战斗中付出代价。与中俄等强敌对抗,空军作战装备的抗打击能力、突防能力和远程打击效果至关重要,而这些能力正是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强项。无人机虽然可以弥补一些战术缺口,但如果过分依赖低成本装备,可能会使美军的战略决策失去长远考量。
目前,中国等大国不仅没有削减战斗机研发投入,反而在积极研发第六代战斗机和隐形轰炸机,这也说明无人机在大国对抗中的地位仍然是辅助性的。莫塞利认为,无人机的“廉价神话”可能让美军过于追求“成本效益”,从而忽视了高强度战争中武器装备的真正价值。
莫塞利还提到,尽管无人机带来了战场效率上的一些提升,但美军传统战机的任务完备率仍不理想,特别是F-35战斗机。近年来,美国空军的预算虽不断增加,但F-35的任务完备率一度低于50%。他认为,预算花费再多,如果战机的任务完备率无法提升,空军的整体作战效能依然受到制约。
莫塞利提醒美军,与其在无人机上过度投入,不如集中资源提升战斗机的任务完备率,从而确保在关键时刻空军具备足够的战力输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