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朝诗人那么多,白居易其实比大多数诗人都过得好,除了仗义执言要求严惩杀害武元衡的凶手那一次被贬江州之外,他的一生算得上是顺风顺水。
乐天好命,得意于一切名利他自己看得明白,想得清楚,活得通透。
在那个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党争夺利的王朝,他不是没有想过直言敢谏、宁折不弯,但当他看多了争权夺利,才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让朝政清明,让国家中兴,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的保全自己。
对于独善其身,白居易想得特别明白,所以他的后半生过得非常潇洒舒适,有诗、有酒、有美人、有俸禄。
但他心中却从未放下天下百姓,他为官一任,爱民为重,把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落实到为百姓谋福利的实际行动,70岁后更是家财尽数捐出,用于修建洛阳龙门一带的民生水利。
作为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推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写下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那一字一句,那字里行间到处充满了对民生的关注同情、抨击朝廷暴政的民本主义思想。
他看到了掌权者对人民的巧取豪夺,写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
他看到沉重的赋税徭役造成人们的贫困,写下“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观刈麦》;
他能看到劳动人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苦劳动场面,也能看到战争给百姓带来“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的沉重灾难。
正因为如此,白居易才能和李白、杜甫两位诗坛巨擘比肩成为唐朝三大诗人。
唐穆宗长庆二年,当时朝廷牛李党争已趋于白热化,政局波诡云谲,白居易不想参与其中,便自请到外地任职。
在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白居易行走在山间地头,看到了小孩和大人们肆无忌惮的伤害鸟类,不禁心生悲凉,有感而发一首情真意切的《鸟》诗,用来来劝诫大家要爱惜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是谁说,一群鸟儿的性命微不足道?它们和人类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生灵;我奉劝你不要去打枝头上的鸟儿,因为幼鸟还在巢中等待它母亲的归来。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诗的起句为诗人的感慨,感情色彩浓烈,直击人心。
他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对人们漠视生命的痛惜,也发表出了他对世事的看法。
他认为,众生平等,只要是生命就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小鸟的命也是命,也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的,人类不要去伤害它们。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这两句是白居易从另外一个角度劝诫世人去尊重生命,他用的是人们最看重的氏族伦理阐述。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鸟儿也有父母,当我们把出来觅食的鸟儿打死,你可知道鸟巢穴中那嗷嗷待食在等待母亲归来的幼鸟,下场也会很惨。
以幼鸟盼望母鸟的动人的情景来劝说人们善待生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闻之泪目,所以这两句诗也是千古名句。
白居易这首《鸟》诗,表面流露出的是他盼望人们要珍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其实映射着现实社会。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白居易生活的年代,唐王朝的统治已经是岌岌可危的状态,上层阶级只顾自己争权夺利,劳苦百姓的疾苦根本得不到重视。
在这种社会现象下,白居易的这首作品的出现,也是希望上层阶级们可以尊重平民,因为百姓与权贵们一样,都有着同样的生命和尊严。
这首《鸟》很朴素也很简单,特别好理解,最主要的是还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所以也有网友呼吁能够入选语文课本,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从这首诗中受到启发。
您认为呢?
-END-
图片来源网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