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浅谈印度土地私有制下的粮食危机与社会现状。
一、真有话语权
2021年,印度大米出口量差不多占了全球交易量的一半,你没听错,出口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印度大米产出1.2亿吨,出口量约2200万吨,占据全世界大米出口量的40%,超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美国的总和。
并且印度大米也具有价格优势,以“破碎率5%大米”报价为例(单位美金/吨),印度330,巴基斯坦385,越南421,泰国449。
再看2023年,印度大米产出1.063亿吨,占全球的22%,却出口了2000万吨,占全球的26%。
印度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球的30%,在大米生产与出口方面,力压传统农业强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巴西,在国际大米市场上拥有很高的议价权。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世界人民饿不饿,还得看印度出口多不多。
比如,2022年9月,印度当局暂时限制大米出口,导致全球上演一场“大米危机”。
一边是印度大米在全球市场上光鲜靓丽,这背后隐瞒着印度底层人悲惨的现实。
二、真的吃不饱
虽说印度约40%的人口为素食主义者,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对肉类消耗小,也因此节省了不少口粮,即便如此,印度贫民还是存在吃不饱的问题。
这背后是印度的农业政策造成的,印度农业典型的出口创汇型,也直接导致大约2亿印度贫民处于“家无余财、身无长物,吃的比鸡少、干的比牛累”的尴尬处境。
给各位看官们展示一下数据。
根据2021年全球饥饿指数排名,印度在116个发展中国家中排在第101位,几乎垫底。
同样是联合国2022年全球统计数据,印度饥饿指数超29分,属于“重度饥饿”状态。
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3年数据,印度人均粮食仅194公斤,世界平均289公斤,直接导致了3800万儿童营养不良,儿童死亡率高达3.9%。
不仅仅是主粮短缺问题,印度番茄曾在短期内涨价7倍,并且印度多次发生过“洋葱危机”,使得印度版“菜篮子”工程的形象大打折扣。
三、穷人的饭碗
印度约80%的人口从事农业,农业占GDP30%,因为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得财富还是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
印度的地主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出口大米赚钱,而不用考虑穷苦人的感受。
为了不饿肚子,怎么办?那就多吃粗粮。
把自家上乘的大米卖掉,换成劣质碎米当口粮,这在印度底层社会属于常规操作。
富裕家庭讲究荤素搭配、吃饱吃好,底层只能是以素为主,填饱肚子更要紧。
如果口粮还不够怎么办?那就靠野味来拼凑。
口粮不够,野味也找不到怎么办?那就把一日三餐缩减为一日两餐,甚至一日一餐,更甚者,过着德爷/贝爷类似“三天饿九顿”的生活。
所以,时至今日,在印度饿死人一点都不新鲜,甚至成千上万的人口吃了上顿无下顿。
目前国际上有个冷段子:为什么全球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因为有些印度人开始一天吃两顿饭了!如果印度人改成一日三餐,或者顺带吃个夜宵,又或者改吃肉食,国际粮价还会大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