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参考文献及来源截图已放文章末尾
人类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600万年前,饮食与人类相伴而生,自人类诞生起,饮食便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古人的食不果腹到现代人的“满汉全席”,这其中可以说经历了上千年的变迁。
那美食究竟是如何发展的呢?为什么古人明明连饭都吃不饱?现在还会有这么多的美食出现呢?
吃饱
古代人的饮食习惯,和现代有着天壤之别,那时候获取食物的方式相对单一,烹饪方式也相当原始。
可以说古代人的烹饪方式,基本上是围绕着“吃饱”这两个字展开的。
原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野果、坚果、根茎以及捕捉小型动物来维持生存。
他们会生食这些食物,直到人们学会用火烹饪,才有了各种加工成熟食的菜品出现,所以准确的来说,我们所说的“饮食”是有火之后加工而成的火食。
这种原始的饮食方式虽然粗糙,但是却满足了最基本的能量需求。
随着农业的出现,古人开始种植谷物,比如黍、稷、稻等,并逐渐学会了将其制成各种食品,例如用谷物煮粥或做成干粮,这成为了当时人们重要的主食来源之一。
同时蔬菜的种植也得到了发展,常见的有白菜、萝卜、韭菜等,它们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营养选择。
肉类在古代饮食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除了狩猎获得的野兽肉外,家禽家畜的养殖也慢慢兴起。猪、牛、羊、鸡等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人们掌握了多种烹饪方法,如煮、炖、烤等,使得肉类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而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古代人的食物也逐渐的发生了一些变化,从“粗糙”到“精致”,这些富有特色的食物,让人们的饮食从单纯的吃饱变为了吃好。
吃好
古代还有一些特色的食物和饮品,比如豆腐作为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汉代就已经被发明出来,茶则从唐代开始流行起来,成为文人雅士们喜爱的饮品之一。
唐宋时期,经济社会呈现出大繁荣的景象,从而推动了饮食文化的创新。在都城中出现了许多的餐馆,商贩也开始经营起了小吃摊,各种美食数不胜数。
炒菜技术的成熟让菜肴的口味更加多样化,面食的制作也越发精细,包子、饺子等深受大众欢迎。
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不同国家的食材开始通过海上运输传入中国,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餐桌。
辣椒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它的引入给川菜带来了独特的风味,随着辣椒等调味品的加入,在饮食制作等方面也出现了南北口味的差异。
在这个时期,地区分布较为明显,各个菜系也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几大菜系也展现场出了自身的特色,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八大菜系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传承,才有了今天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
结语
从”吃饱“到”吃好“,古代人的饮食文化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从茹毛饮血的到“满汉全席”,这也反映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最初的简单粗暴到后来的丰富多彩,每一次变革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和人们对美食不断追求的热情。
信息来源
1.原文刊登于光明网2022-01-28《中国古代优秀烹饪饮食文化》的报道
2.原文刊登于央广网中国饮食报2024-02-21《我国古代饮食文化中的美学》的报道
3.原文刊登于上观2022-08-28《中国哪个朝代的人最会吃?一起看看“舌尖上的历史”》的报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