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方网站官网平台 “靖康之变”谁之过: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可爱多一猫 4周前 (11-29) 阅读数 69 #推荐

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绵延数千年的交战史,归根结底是一场关乎生存权的争斗。茫茫北方大地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农作物,也缺乏发展商业的条件。只有依靠辽阔的草原,放牧牛羊,游牧部落才得以勉强为生。

然而,再广袤的草场也终有尽头。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即使强盛一时,终究难以摆脱逐水草而居的命运。他们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和恶劣气候的侵袭,丰年尚可自给自足,一旦灾荒来临,牲畜死亡,草料减产,整个部落的生存都将受到威胁。

与此同时,游牧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牧场,也常爆发内斗。弱小部落被迫南下,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而汉民族赖以生存的中原地区自然成为他们觊觎的目标。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南下并非野心膨胀的结果,而是生存所迫的无奈之举。面对家国存亡,民族兴衰的重大抉择,道德伦理和侵略正义与否都显得微不足道。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作为游牧民族南下的对象,中原王朝在政权强盛时期自然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应对这一威胁。通过武力征伐,或以联姻求和等外交手段来笼络游牧部落,修筑长城,在北方构建多道防线,都是中原王朝安边固防的重要举措。

但游牧民族具有机动灵活的骑兵优势。来则气势汹汹,攻城掠地,去则销声匿迹,深入漠北。这使得中原王朝在战争中往往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国土边疆经常遭到骚扰。

庆幸的是,农耕文明的高度发达,为中原王朝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广袤的土地,深厚的人口基础,源源不断地为军队输送兵员,也让游牧部落很难一举吞并中原。

于是,南北双方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彻底的征服局面,更多的时候是你来我往,攻守互换。通过和谈,联姻,互市等方式缓和矛盾,维系脆弱的和平。这种微妙的平衡一直延续到北宋中后期才被打破。

宋辽对峙的一百多年间,双方保持着相对的和平。辽国牵制着西北的党项族,间接维护了宋朝的安全。北宋则凭借发达的农业经济获得了喘息发展的机会。

但随着辽国实力的衰落,党项崛起,建立西夏政权,与宋朝争锋。更大的隐患则来自东北地区女真族的迅速崛起。他们建立的金国,不断蚕食辽国的土地,最后导致辽国的灭亡。北宋面临着更加凶险的威胁,也为之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燕云易主留下隐患伏笔

时间倒回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末年。彼时的晋朝皇帝李从珂与权臣石敬瑭相互猜忌,矛盾愈演愈烈。石敬瑭终于按捺不住,起兵反叛,将李从珂围困在晋阳(今山西太原)。

眼看大势已去,李从珂别无选择,只能向强大的契丹求援。石敬瑭为了说服契丹出兵助他夺取天下,竟然不惜以"义父"的名义臣服于小他十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更为荒唐的是,他许诺一旦得势,就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以示"孝心"。

在契丹铁骑的帮助下,石敬瑭果然扫除了李从珂的势力,最终称帝建立了后晋。而燕云十六州也被契丹收入囊中。这笔看似合算的政治交易,实则是掩盖在武人逐鹿天下阴影下的卖国行径。它给此后建立的北宋政权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燕云十六州位于今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东西绵延六百余里,南北宽约二百里。它北倚燕山和太行山,东西横跨长城,桑干河和巨马河贯穿其间。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等于拱手让出了最坚固的天然防线。一旦北方民族南下,中原王朝将失去地理上的战略纵深,敌人可以毫无阻碍地长驱直入。威胁将直逼都城和国家腹地。

这一点,从后周到北宋历代君主都有清醒的认识。收复燕云始终是他们念兹在兹的夙愿。后周世宗柴荣英明神武,雄才大略,若不是英年早逝,或许真能一举收复失地。

公元960年,赵匡胤代周而立,建立了北宋。作为开国之君,他也有北伐的雄心壮志。可惜天不假年,未能等到付诸行动便驾崩了。

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先后于公元979年和986年发动了两次北伐。但由于实力悬殊,最终都铩羽而归。此后朝廷军事实力每况愈下,眼睁睁看着契丹在燕云立足,甚至建立起一个足以与大宋抗衡的政权——辽。收复失地的希望就此破灭,只能成为宋朝君臣心中永远的痛。

失去燕云,也让北宋在对抗游牧民族时处于更加被动的境地。辽军可以轻易越过长城,而宋军缺乏有利的地形阻挡,只能被迫退守到国都以南。当年辽军二十万大军直扑澶州,差点逼得真宗迁都,便是前车之鉴。

更令人担忧的是,汴梁位于华北平原,四面环野,固若金汤的天险根本无从寻觅。一旦敌军渡过黄河,京城危在旦夕。为此,宋朝不得不在北方大量驻军,设置前沿阵地。但边境线漫长,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却又常常收效甚微。

总的来说,割让燕云是北宋君臣始料未及的战略错误。它让本就先天不足的防御体系更加摇摇欲坠,也成为日后金军席卷中原的导火索。宋朝基业就像建立在流沙之上的空中楼阁,看似辉煌,实则危机四伏。一旦有强敌来犯,灭顶之灾或许就在眼前。

重文抑武酿就社稷巨患

北宋建国之初,统治阶层吸取了五代时期军阀混战的教训,开始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宋太祖赵匡胤曾明确表示:"军旅之后,未有不摧残百姓而乱亡之政者。"

为了打击武人势力,削弱地方军权,宋太宗赵光义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废除了节度使制度,将禁军设在京师,并由朝廷直接控制。地方上则推行"将兵不由将"的制度,把军队指挥权和调动权都收归中央。同时还加强了对武将的管控,限制其权力。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军阀割据的局面重现。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们无疑也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地方军力被极度压缩,一旦有外敌入侵,难以及时应对。京师禁军虽然直属皇帝,却往往徒有虚名,战斗力不强。

此外,宋朝还大力提倡文治,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尊崇儒学,鄙视武功的风气。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投身仕途。读书做官成为士人们的普遍追求。反观军旅将帅,地位却日渐下降。

军中将领大多出身行伍,或是世袭军籍。他们文化水平不高,难以适应以文人为主导的官场生态。在朝堂上,武将们常常受到排挤和歧视。即便建立战功,也难获朝廷赏识,更不要提让他们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了。

久而久之,有志之士愈发不愿涉足军旅。从军打仗在人们心中成了下下之选。军队中人才凋零,士气低落,战斗力每况愈下。军中弊端丛生,将领们只求明哲保身,一味讨好皇帝,对强敌来犯却束手无策。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宋朝的财政也入不敷出。一方面,皇帝需要笼络文官集团,大肆兴建宫殿园林,修缮陵寝,举办声势浩大的祭祀典礼。另一方面,飞速膨胀的文官队伍也拖垮了国家财政。文官俸禄优厚,加上层层冗员,国库时常捉襟见肘。

相比之下,军费开支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将士们往往缺衣少食,士气低落。军备更新缓慢,训练不足。一旦开战,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宋朝军队屡战屡败,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辽国的衰落,宋辽关系逐渐缓和。宋真宗与辽兴宗于公元1004年订立了著名的"澶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向辽国进贡银绢,以换取相对的和平。尽管这在当时被视为屈辱的条约,但对于重文抑武的宋朝统治者来说,却不失为权宜之计。

然而,"澶渊之盟"后,宋朝上下更加忽视军备,一度沉溺于太平盛世的幻梦之中。殊不知,外患并未真正消除,辽国虽然衰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却虎视眈眈。更为致命的是,东北女真族正悄然崛起,酝酿着吞并北方的雄心壮志。

北宋末年,军事废弛,财政枯竭,已是积重难返。当金军大举南下之时,根基尽失的北宋根本无力抵挡。重文抑武的政策,最终酿成了亡国的苦果。这个深刻的教训,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女真崛起北宋偏安一隅

公元12世纪初,北宋疆域北边的女真族正悄然崛起。这个游牧部落世代生活在黑龙江下游和松花江流域,但他们并非单纯的游牧民族,而是半农半牧,从事渔猎和粗放的农业生产。

与北方其他游牧部落不同,女真族并没有发达的畜牧业。他们饲养的牲畜数量有限,马匹品种也不优良。这使得他们难以形成强大的骑兵军团,但也避免了过度依赖牧草和水源,从而具备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女真各部落在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逐渐走向统一。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朝,国号大金。他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又有吞并中原的远大抱负。在他的治理下,金国迅速发展,成为北方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面对女真的崛起,辽国自顾不暇,节节败退。到1125年,辽国最终被金军攻灭。辽亡以后,完颜阿骨打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北宋。

此时的北宋早已今非昔比。经过几代皇帝的重文抑武,军队战斗力每况愈下。沉重的财政负担让国库时常捉襟见肘,根本无力大规模地发展军备。更为致命的是,士大夫阶层只知道高谈阔论,对边疆形势毫无察觉,仍沉浸在虚幻的太平盛世之中。

金国入侵的前夜,北宋仍在经历着一场典型的党争。以蔡京为首的新党得势,大刀阔斧地整肃旧党,并推行变法图强。但这些举措却遭到保守派士大夫的激烈反对。朝廷内斗不休,对外敌视如无睹。

1126年,金军大举南侵。北宋根本无力抵抗,京师汴梁很快失陷。宋徽宗被俘,宋钦宗继位,退守南方。1127年,金军再次发动进攻。宋钦宗仓皇出逃,最终北宋灭亡。

南渡后,宋高宗即位,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尽管他一度试图收复失地,但最终以失败告终。随着1141年绍兴和约的签订,宋金对峙局面正式形成。南宋偏安江南,与金朝相互为守。这种政治格局一直持续到蒙古崛起。

回顾北宋灭亡的历史,军事实力的衰败无疑是直接原因。而这又与重文抑武和党争不休密切相关。统治阶层视武备如粪土,对外族的威胁视而不见,最终酿成难以挽回的局面。

女真族的崛起,是游牧民族再次改变中原王朝命运的缩影。他们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和必胜的意志,再次将中原王朝逼至绝境。南宋虽然偏安江南,却也难掩衰落之象。宋朝统治者没能从前朝的教训中吸取智慧,注定要重蹈覆辙。

当蒙古铁骑来袭之时,南宋已是强弩之末。1279年,南宋灭亡,蒙元统一天下。大宋的辉煌终成过眼云烟,徒留无尽的叹息。兴衰更替,盛极而衰,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必然。作为后人,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从先贤的教训中汲取智慧,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可爱多一猫

可爱多一猫

可爱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