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2024年12月22日,地质学家张世红因病离世,年仅60岁,作为教育部标定的新世纪优秀人才,同时身为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津贴。
这样的一位知名专家却早早离世,属实令人感到唏嘘不已,作为1964年出生的人,她身上自然而然的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满不断求索、砥砺前进的奋斗精神。
1985年毕业于应用地球物理学专业,并在1992年后的南京大学的相关博士学位,称得上业界专家,且在国际社会都享有相当的声名,而且,除了学术界,教育界他也有涉及。
作为博士生导师,张世红是中国地质大学绕不开的一份子,同样的,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地质学习领域和科研工作者生活状况的探讨,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年轻学子加入到科学探索当中。
站在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地质学的研究群体算是少数,其专业术语如果是外行就很难理解到位,所以地质学家社会虽然有一定认知,但却说不上了解,而这也导致地质学家面临挑战。
为了进行样本采集、地质填图等工作,地质学家必须在野外探索,而不仅仅是实验室,因此,他们可能需要翻山越岭或者说跨过沙漠等等极端环境,这都会造成额外的身体负担。
另外,进行采样工作需要配备专用仪器,所以地质学家没办法轻车简从,只能携带一大堆装备进行探测,进一步加重了负担,更别说如果遭遇突发状况,像被刮伤或是感染。
相应的研究人员必须尽快从荒无人烟的地方回到安全地带进行处理,否则就可能遭遇生命危险,而张世红教授所从事的领域为古地磁学和大陆构造,范围在前寒武纪左右。
换言之,张世红教授的目的是了解古代大陆演化,标定重大历史事件,而他的成果,无一不是亲身实践取得的,所以他才能入选教育部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并且自2009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的特殊津贴待遇,纵观张世红教授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的一生几乎都献给了科学界,忘我的在其中不断探索,直到取得相应的成绩。
这让人不由的产生感慨,想要在科学界搞出名堂来,一定要沉得下心来,不能心急,只有忍耐住这段寂寥的时期,才可能做出来一些成就,特别是冷门学科更是如此。
随着互联网加速发展,在专业推荐中很少出现地质相关词条,更多还是就业专项的工科,金融理财类型,亦或是计算机等等,可实际上,地质学也有自己的优势。
城市发展趋势不断加快,丝毫不弱于计算机专业,因此,未来可能产生的资源能源勘探和城市建设交通乃至于环境保护等等领域都需要运用地质学知识,所以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像张世红教授,在地质学领域钻研了一辈子,2021年的时候,被美国地质学会选入了会士名单,该学会创立于1888年,是国际地质协会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学会之一。
其成员名单涵盖世界上超过一百个国家的20000多人,而会士属于学会最高的荣誉头衔,每年该学会都会进行评选,可见张世红的成就是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确实值得敬佩。
可张世红的去世也勾起许多民众不愿回想的记忆,比如同样身为地质学家的尹安教授,作为北京大学的地质人才,尹安曾任职美国加州大学分校的正教授,其影响力不算小。
然而,尹安却在研究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地质状况获得成果后不久在一次野外实习中突然发病不幸去世,当时民众的心情和现在相差不大,这不禁让人感到新的担忧。
作为地质工作者,前往极端环境或许已经成为惯例,他们对科学的坚守常人无法理解,只能敬佩,但培养出来一个专业人员,需要花费的精力是超出很多人想象的庞大。
如果要以研究人员铺路这样的方式取得成果,未免有些令人心伤,因此,不少网友都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关注地质研究人员的难处,给予更多的照顾,不要出现英年早逝的状况。
张世红教授于冬至的前一天离世,时间的巧合更给予这个冬天到来日子一些特殊意义,很多人对此也都表示惋惜和遗憾,他年纪不大,本应该继续自己的探索道路,拿出更多成果。
而细究一番张世红的生平,我们也能够发现,在专业领域探索获得诸多成就之外,他也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地质人才,希望后继者能够沿着前辈的痕迹继续未竟的道路。
这种科研人员接力探索的精神,或许就是科学界能够兴盛不衰且随着时代发展变得越发重要的根本所在,其中无疑是数不清的前辈积累,而他本人也在2022年入选北京思政教学名师。
且后续又被列入到2023年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的名单,不得不说,无论在那个领域,张世红教授都获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他长期活跃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发布论文200多篇。
后发布文章被编入教材当中,而张世红教授对于教育的理解是好为人师,但当学生是朋友,因为只有如此,大多数的学生才能敢于质疑,通过质疑回应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理解。
实际上,这就等于和学生展开了辩论赛,通过这种攀登竞赛,借力合作,张世红的学生往往能够大胆创新,在权威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并加以改进,最后受益良多。
对于张世红教授的离世,网友们感慨莫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地质学家去世往往有些早,属于早年探索积累了不少暗伤,到了后期一下子爆发出来,最终回天乏力。
因此,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这类科研工作者进行相应的关照,让有技术想要做事业的科学家们不再承受过多的压力,进而将这份传承增加更多的限度。
参考资料:
我国知名地质学家张世红突发疾病逝世 享年60岁丨中新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