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真正产生质的飞跃是第三代主战坦克,这样讲非常武断。也特指西方坦克系列,而非苏系坦克。前两代设计似乎都在状态与气势上都大大弱于苏系,这样又不客观。真正造成这样的劣势,应该是在各方宣传上。真正客观事实,苏系数量绝对以压倒性多于西方。
当装备北约军队主战坦克使用M48和M60时,是有很多无奈,尽管其战术技术性能符合当时的要求,但并不足以有效对抗苏联首批战后新一代坦克T-54、T-55、T-62以及IT-1反坦克导弹坦克。
对M48和M60的计划性升级,据西方专家预测,仍无法完全弥补西方装甲技术与苏联之间的差距。为了缩小差距,美国与西德于1963年开始了谈判,目标是签署一项协议,共同研发并制造一种能够成为20世纪70年代北约统一主战坦克的试验车型。美国认为,德国专家的参与将有助于设计一款更适合欧洲战场的坦克,从而满足欧洲国家对主战坦克的高标准要求。
1963年8月1日,这项协议正式达成。项目的美方负责人是少将威尔伯恩·J·多尔文,德方负责人是弗里茨·恩格尔曼博士。同年,一个联合委员会成立,负责新坦克研发的所有决策。委员会要求两国的军事和民用专家提出新战车应具备的战术技术要求。
坦克要求与技术设计
1964年初,委员会收到了相关要求。为了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评估新坦克的主要参数及经济效益,委员会选择了美国的“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来承担研究工作。该公司利用了当时称为“电子计算机”的设备进行分析。这在全球坦克制造领域尚属首次尝试。
这一技术工作的流程大致如下:
• 所有战术技术要求被分解为69项具体标准。
• 以美国M60坦克作为基准模型进行对比,因其在当时被认为最符合现有需求。
随后,美德设计师联合制定了测试程序,对M60坦克进行了全面实地测试,目的在于识别其优缺点。测试结果经处理后输入计算机,通过分析消除所有缺陷,形成一个“理论上的改进型M60坦克”。改进后的设计再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这种方法,研发团队逐步定义了MBT-70主战坦克的基本设计框架。这种创新方法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也开创了计算机技术在坦克研发中的先河。
1 — MBT-70主战坦克项目之一,该坦克将全体4人乘员安排在炮塔内,并具有改进的抗辐射防护(底部保护)。
2 — 为MBT-70项目中的液压气动悬挂系统开发的试验台。
3 — 为测试将全体乘员安排在炮塔内的设计而建的试验台。主副驾驶员工作区是配备了反转机制的驾驶舱。
所有新坦克的主要参数,如推力、速度、防护、控制方式等,均通过数学符号输入计算机。通过数学模型,模拟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战术情景,并根据这些模型对新坦克提出的所有要求进行了详细评估。这样一来,到生产第一批坦克时,这些要求就能得到满足,并且坦克设计不会在投产时显得过时。
与此同时,项目管理方开始挑选主要的制造商。经过竞争后,最终选择了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德国研究协会”(D.A.S.)。
科学研究(N.I.)和工程设计(O.K.)工作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德国的奥格斯堡市进行,第二阶段在美国密歇根州的沃伦市进行。在德国阶段,由美国专家领导工作小组,德国工程师担任副组长;而在美国阶段则反过来,由德国工程师担任工作组领导,美国专家担任副组长。项目领导认为这一安排可以加快在争议问题上的决策,确保更高层次的决策过程更加迅速。为了促进交流,编写并出版了德英和英德双语词典,确保项目团队成员在技术术语上的一致性。这样一来,所有问题都能在工作层面得到解决。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超出项目管理层能力范围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应该在新项目中采用哪种测量体系:是欧洲的公制体系,还是美国的英制体系?德国制造商主张使用公制体系,而多数美国公司坚持使用英制体系。
争议最终上升到国防部长级别,在一次联合会议上达成了折衷方案:所有MBT-70的部件连接都必须使用公制单位,而各个部件可以按照制造商的实践,使用公制或英制单位。
在1964年和1965年初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共开发了五个新坦克设计方案,其中包括两个美国设计和三个德国设计,并为这些设计制作了木质模型,最初为1:10比例,后来制作了实际大小的模型。
1 — MBT-70早期提出的设计方案之一,采用了炮塔内设立主武器的设计。
2 — MBT-70早期提出的设计方案之一,主武器布置在低矮的炮塔内。
3 — MBT-70的设计方案之一,所有乘员都被安置在三维稳定的炮塔内。
4 — 被选定为进一步开发的MBT-70设计方案。
在这一阶段,合作方之间在未来坦克的主要武器选择上出现了显著分歧,这使得继续共同项目的工作面临危险。
争议的核心在于,按照美国方面的看法,新坦克的武器应该由152毫米的XM-150炮导复合系统组成,这种武器系统可以发射常规的152毫米炮弹,也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ATGM)“Shillelagh”(“希尔利”)。
XM-150是美国轻型坦克M-551“谢里登”和中型坦克M-60A2上安装的XM-81系统的改进版,主要通过延长炮管来实现改进。这使得该系统不仅能够发射高爆碎片弹和穿甲弹,还能发射带分离底盘的脱壳穿甲弹。
然而,德国军方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德国人坚信,首先,中央欧洲战区的坦克战斗距离并不大,不足以充分发挥“Shillelagh”反坦克导弹在远程射击中较高的命中率优势;其次,反坦克导弹的高成本(每枚价格在2500至3000美元之间)让人担忧,而普通105毫米炮弹的价格仅为约200美元。德国方面坚持使用由“雷恩梅塔尔”公司开发的120毫米线膛炮,认为该炮弹具有更高的初速,能够发射与美国武器系统相同类型的炮弹,但具有更高的穿甲能力:脱壳穿甲弹的穿透力提高了40%,而聚能弹提高了10%。
MBT-70的原型坦克设计方案:MBT-70 经验型坦克的配置
双方在各自立场上的坚定信念迫使项目领导层作出了“双炮塔解决方案”,该方案允许根据需要在 MBT-70 的底盘上安装美国的 XM-150 复合武器系统炮塔或配备西德制造的120毫米坦克炮的炮塔。为了简化物资供应,两种炮塔的零部件和组件尽可能地实现了统一化。这样的解决方案使得未来的坦克部队能够同时拥有配备导弹和炮弹武器的坦克,从而更好地适应预期的欧洲战斗环境。此外,还决定由双方各自制造自己的经验样品:美国方面在克利夫兰的“通用汽车”坦克厂生产,德国方面在慕尼黑的“克劳斯·玛菲”公司工厂生产。德国版坦克被命名为“凯尔”(野猪)。
1966年,在项目工作中取得的成功使得能够制造出行驶样车并进行测试。这些样车用于测试可调节的液压气动悬挂系统,该系统允许坦克在较宽的范围内平稳地改变离地间隙。
到1967年10月,德国和美国分别展示了首批MBT-70的原型车,从而完成了该项目的四年计划。
西德版MBT-70(第一种版本)
西德版MBT-70(第二种版本)
西德版MBT-70(第三种版本)
第二辆美国版MBT-70经验型坦克
第五辆美国制造的MBT-70经验型坦克该坦克的布局与北约国家此前使用的传统布局有很大不同。与通常将驾驶舱设置在坦克前部的做法不同,在这款坦克中,驾驶舱被设置在战斗舱内,靠近主武器并位于炮塔的左侧。设计师这样做是为了减小坦克的整体高度。为了确保机械师始终面向坦克前进方向,无论炮塔如何旋转,驾驶员被安置在一个特殊的舱室内,该舱室随着炮塔旋转而旋转,保持其朝向前进方向。所有的驾驶控制都采用了远程按钮式电控系统。驾驶员的舱室位于主武器的左侧,右侧则是炮手的工作位置,炮手背后是坦克指挥员的位置。
将所有乘员安置在炮塔内,显著简化了解决与生命保障系统相关的问题。这个系统在德国开发,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开始了相关的密集工作。
该系统包括“德尔格公司”的过滤通风装置(FVU),能够清洁战斗舱内的空气,去除放射性尘埃、化学和生物武器,此外还安装了布朗-博韦里股份公司 (英语: Brown, Boveri & Cie ,简称BBC )的空调系统和“伟巴斯特”(Webasto)的加热装置。该系统使得坦克乘员可以在被污染的地区长时间作战而不必离开坦克。
坦克的炮塔和车身均采用焊接工艺,由轧制的装甲板制成,炮塔使用了弯曲的装甲板。这种技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未曾使用过,二战期间它曾用于制造“虎式”和“豹式”坦克。
指挥员通过六个固定安装的瞄准镜和一个稳定的回转型瞄准镜观察地面情况。坦克没有指挥员塔。所有乘员都配备了夜视仪。每个乘员都有专门的舱口用于进出坦克。
关于主武器的内容之前已有提及,补充一下,使用完全燃烧的炮弹壳来解决了去除射击后的弹壳的问题。为了防止残余火药导致弹药自燃,采用了二氧化碳气流吹扫炮管的系统。坦克的主武器弹药储备为50发。
作为辅助武器,坦克装备了一门20毫米自动炮“西班牙-瑞士”炮,专门用于打击空中和地面轻型装甲目标,且由遥控操作,安装在机械师驾驶舱上方的低炮塔内。无论是指挥员还是炮手都可以操作这门炮。此外,坦克还配备了一挺与主武器配对的7.62毫米机枪,并在炮塔侧面安装了烟雾弹发射器和反坦克榴弹发射器。
西德MBT-70坦克变换战斗位置时配备20毫米自动高射炮
20毫米自动炮美国版MBT-70坦克中最具趣味性的组件之一是由“大陆航空与工程公司”制造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该发动机通过液压活塞原理来改变压缩比,这一技术最早由英国内燃机科学研究协会(BIGERA)于1950年代初开发。该多燃料发动机型号为AVCR-1100-3,功率为1475马力,重1907公斤。
1 — AVCR-1100发动机,左前视图
2 — AVCR-1100发动机,右后视图
而在德国,他们为自己的MBT-70版本开发了一款更重但结构更简单的多燃料发动机——MVТ-873 EA-500液冷发动机,功率为1500马力,由“戴姆勒-奔驰”公司制造。两种版本的发动机均与由“伦克公司”制造的HSWL 354传动系统连接。该传动系统包括一台带有半自动或手动控制的四速倒车齿轮箱、液力变矩器和刹车装置,以及带双差速器的转向机构。在平坦坚硬的地面上,坦克在最高档时可达到超过64公里/小时的速度,这在当时属于相当快的水平。
1 — “戴姆勒-奔驰”动力单元总成
2 — HSWL354传动系统
3 — AVCR-1100发动机与HSWL354传动系统总成
坦克的行走系统配备了可调节的液压气动悬挂系统,能够提升和降低车身,从而增加或减少坦克的离地间隙;提升和降低坦克的后部或前部,从而增大主武器的垂直瞄准角度,超出塔楼的正常允许范围;倾斜车身的左右两侧。在前两辆MBT-70试验样车上,安装了由美国国家水力升降公司(National Water Lift Company)(隶属于“气动动力公司”)开发的悬挂系统,而在后续的样车上则采用了由德国“弗里泽克和赫普弗公司”开发的悬挂系统。这两种系统都能提供相同的车身垂直运动范围,最高可达457毫米,且在悬挂最低位置时,坦克的总高度为1976毫米,正常悬挂位置时的高度为2280毫米。
MBT-70(西德版)展示了行走系统的能力。该坦克配备了带有橡胶-金属铰链的履带,并可更换适用于沥青路面的履带鞋。
坦克配备了内部和外部的放射性和毒物污染检测设备、水下驾驶系统,能够越过深度达5米的水障碍,还配备了紧急救援设备、导航仪器和“敌我”识别系统。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经过两国专家的共同努力,创造了34个主要部件,其中10个由联合设计局开发,6个由美国公司开发,18个由西德公司开发。
计划在1973至1975年间进行该坦克的批量生产,计划生产1500辆。根据西德专家的估计,每辆新坦克的成本为240万西德马克(配备XM-150系统)或220万西德马克(配备120毫米炮)。与当时德国联邦国防军装备的“豹1”坦克价格为95万西德马克相比,这一成本引发了专家们对新型“奇迹坦克”的警惕。因此,关于新坦克在战场上的有效性,相比于更简单结构的现有坦克,从经济角度来看得出否定结论。
新坦克的天价成本对德国方面影响极大,导致其单方面中止了继续参与该项目的工作。美国专家为挽救项目并完成工作,尝试向美国参议院申请进一步资金支持,提出了简化版的MBT-70,命名为XM-803。然而,由于参议员们对缺乏显著成功和过高的开发成本不满,他们拒绝了资金申请,最终项目完全停止了。
MBT-70模型在美国阿伯丁军事博物馆配备120毫米光滑膛炮的MBT-70在科布伦茨的坦克博物馆作为展品展示的美国MBT-70样车类似的项目很少会以在军事展览和秀场上的精彩展示收场。但有句名言:“负面结果也是结果”,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MBT-70上测试的技术方案后来被应用到了纯粹的本国项目中,例如美国的M-1坦克和西德的“豹-2”坦克。
至于自动装填机、导弹武器系统等设计方案,这些在苏联的作战车辆上早于西方同类坦克实现了应用,不仅在原型车上,甚至在量产车上也有实际应用。这一话题值得单独讨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